許彬平
【摘要】當前社會正在快速發展,而小學美術教學內容也在這一背景下得到豐富。為了能夠使小學美術跟上教學潮流,教師需要對自身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策略進行更新與優化,從而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培養。本文結合相關的資料,來分析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美術? 創新能力?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7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23-02
在當前教學中,小學生表現出一個最大的特征,即“好奇心旺盛”,而旺盛的好奇心往往是教師展開教學的一個突破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需要將這一特點牢牢的掌握住,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通過采用趣味性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可以在具體的教學中,自身自我意識的突破得以實現,進而使得學生可以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描述來對作品進行加工創造。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的啟發,使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得到發散,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接下來,本文就以小學美術教學內容為例,探討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要使學生的美術積極性得到提高,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入手,而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提高,就必須要認清它的價值。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個方面,能夠通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之下,創造性思維被激發出來,從而使學生的視野得到開拓。第二個方面,能夠使學生對周圍的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因為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的識物能力得到提高,學生能借助手中的畫筆,將自己心中所想繪畫出來。而經過這樣的描繪后,學生自身的想法也可以清晰的傳遞出來,美術教學的目標也能很好地實現。
二、美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美術學科的歷史是極為悠久的,這門課程教學不僅能培養人的審美能力,更能夠幫助人們將一些事物進行模仿與再現。通過美術教學,使學生借助這一渠道來疏解學習的壓力,還能夠在繪畫過程中獲取快樂。因此,在美術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提高他們的美術技能。
以《捏泥巴》這一課的教學內容為例。在教學中,主要是通過繪畫教學讓學生對“泥塑”的基本方法加以感受,從而使他們的立體造型能力得到培養。那么,應該如何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在這里,不妨試試采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方法。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實物,在教學的時候,將這些實物擺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對這些實物進行觀察,從而“使其能夠在模仿中塑造出生動的器物形象”。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將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如各種陶藝作品圖片、陶藝制作過程視頻等,進行有效的呈現,讓學生通過觀看相關圖片及觀看視頻,了解陶藝的歷史、陶藝的基本特征及制作過程。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交流自己觀察后的體會和收獲。經過這樣的觀察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觀察能力得到培養,還能夠使他們在觀察中煥發出創作靈感,自身的創新能力也得到培養。
(二)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維。
作為一名合格的學生,他們不僅要學會欣賞美,還需要懂得對藝術之美進行領會,這既是作為社會人的素養,也是學生必須要具備的自主意識。因此,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的時候,需要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審美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在此種教學中提高自身的個人修養,創新能力隨之得到提高。
以《生活中的暖色》這一課的教學內容為例。這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能夠對暖色的色彩特點進行初步掌握,從而使學生的色彩審美感受能力得到提高”。為了能夠完成這一目標,教師需要采用針對性的策略,對學生的獨立性思維進行培養。比如說,可以搜集一些涂鴉的作品,將其粘貼在一個大的黑板上,并帶領學生進行參觀,在參觀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如“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作品,如《和風箏一起飛》、《黃昏的海景》以及《陽光照耀下的村莊小屋》中的色彩給你們帶來什么感受”,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色彩搭配能力。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一邊參照老師出示的圖片,一邊思考應該“如何才能夠對暖色調進行合理的搭配”。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能夠有效地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感,學生的創作積極性也得到提高,從而使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培養。
三、結語
總的來說,為了有效提高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教師需要采用有效的方式來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也能夠讓小學美術教學效率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建芬.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