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興趣、閱讀、練筆與批改為切入點,提出了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寫作能力?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088-01
一、興趣引導寫作
基于應試教育的背景,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拿到高分,會準備一些寫作模板供學生使用,雖然這些教師也是用心良苦,但不得不說,在這種教學方法之下,學生很容易失去寫作的興趣,因為在學生看來,題目是既定的,文章格式也是既定的,那么不論是寫什么類型的文章,都只是“完成任務”,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很難在寫作上花費時間與精力[1],寫作能力自然就得不到提升。對此,教師首先應當改變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將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成績,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小學學生的心理也越來越成熟,雖然仍對教師存在敬畏之心,但也會自我思考,教師若是教學方法不當,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反而會耽誤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善用課前導語以及課外閱讀等的作用,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改變以往“模板化”的寫作方式,讓學生能在寫作主題的引導下,自由發揮,如此既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也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發散思維,實乃一舉兩得之舉。
二、閱讀輔助寫作
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之前,應當引導學生“多讀書”、“勤讀書”,正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每篇文章、每本著作實則都蘊含了作者獨特的人生經歷、獨到的人生見解,甚至于每處修辭手法、寫作技巧都是作者在仔細推敲以后,才呈現在讀者面前。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人生閱歷不足,所以在進行寫作的時候,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寫作素材匱乏的現象,對此,就需要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添加課外閱讀環節,一方面通過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讓他們在“想說”的時候,能夠“有話可說”;另一方面閱讀也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方向,閱讀之所以有此功能,是因為伴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社會處于“信息大爆炸”階段,大量的信息環繞在學生身邊,其中不乏一些不良文化,加之小學生意志力不堅定,容易受到這些不良文化的侵蝕,走向“歪路”,但眾所周知,諸如《西游記》、《一千零一夜》等名著,傳承至今依靠的不是內容的新穎,而是思想的深度,學生通過閱讀這些佳作,能夠逐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才能在意識的驅動下,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學習習慣,所以在寫作教學中,課外閱讀必不可少。
三、練筆促進寫作
在寫作教學中,適時適當的讓學生進行小篇幅的寫作練習,也能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每天寫100字的日記,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然后加深難度,每周寫300字的周記,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與提煉素材的能力。通過這些訓練,學生會養成觀察生活事、物的習慣,認真的思考生活中各種事物的構成、現象的成因。但要注意的是,這種練筆訓練重在堅持,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教師需要以抽查的方式,督促學生訓練,畢竟小學學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若是教師不加強監督,容易半途而廢,所以教師可讓學生定期上交日記作業,通過批改,選出優秀的文章供全班傳閱,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四、批改促成寫作
作文批改對于寫作教學來講也至關重要。在日常教學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只注重寫作方法的指導,而忽視了批改對于寫作的促進作用,這種做法確屬“虎頭蛇尾”。因為若是只有寫作指導,而沒有作文批改,學生難以了解自己寫作水平的高低,教師也無法掌握學生的寫作情況,“教”與“學”會出現脫節的現象;而若是借助作文批改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快速定位自己的寫作水準,找出成功之處繼續保持,找出不足之處加以改進,教師也能有針對性的制定下一步教學計劃,輔助每一位學生開發自己的潛能與寫作風格,達到提升寫作能力的目標。所以教師在寫作教學中,應當以基本分、文章結構、文采這三個標準,以教師批改、學生自改、生生互改的方法,對學生的文章進行批改,糾正學生在寫作中常見的“假大空”、“不知所言”等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結束語
總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教學也是如此,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優化寫作教學方式,將閱讀、練習與批改融入寫作課堂,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愿意寫”,且在“想寫”的時候“有話說”,避免以往“動筆難”的寫作窘境,如此才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1]鮑璠.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及其應對策略[J].漢字文化,2017,(15).
作者簡介:
仇艷恒(1978.2.24-),女,山東人,漢族,本科學歷,一級教師;小學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