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平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實施和深入推進,語文課程更加強調以核心素養(yǎng)為本,即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整合,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語文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同時,還應當重點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與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基于此,筆者就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路徑進行一個簡要闡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語言? 思維? 審美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9-0045-01
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除了要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之外,還應當著力于語言文字及內容的開發(fā),讓學生在建構中發(fā)展,在運用中提升,并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以及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都能夠得以完善和發(fā)展。
一、以讀促寫,提高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閱讀與寫作向來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二者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基于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捕捉和創(chuàng)造機會,并積極尋求巧妙架設“讀寫”橋梁的方式和方法,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例如,以《囚綠記》這篇課文為例,在與學生一同“賞囚綠之韻”時,我向學生問道:“作者為什么對一棵常春藤這么愛呢?在作者眼中,所囚之綠有著怎樣的特點?”之后,我讓學生圈劃出有關詞、短語或句子,并說一說自己的感悟。待學生對上述問題簡要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之后,我總結道:“從作者的體驗和思考中,我們感悟到了作者之所以那么愛綠,是因為它是美的、柔弱的、倔強的、堅貞的,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征。”接下來,我讓學生仿照文中的相關語句,并運用象征的寫作手法來寫一寫自己眼中的綠。如此,通過以讀促寫,既讓學生通過中心物象和隱藏物象的探尋,體會到了作者真實的內心情感,又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能力,進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
二、自主探究,有效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提升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中,通常是教師處于主體地位,而學生則始終以被動者的身份來對教師所講授和灌輸?shù)闹R進行死記硬背,這就使得課堂氣氛壓抑沉悶,進而不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鑒于此,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不妨以問題為契機,以學生的思維水平為依據(jù)來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自主解讀與探究,以此來保障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例如,以《祝福》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設立了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即讓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探究:1.本文在敘述方法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2.作者將環(huán)境描寫置于“祝福”的特定背景下,有什么作用?3.分別找出祥林嫂三次來到魯鎮(zhèn)的不同的肖像描寫,并分析其生命狀態(tài)的變化。4.找出文中描寫祥林嫂眼睛的句子,從這幾處描寫中你體會到了祥林嫂怎樣的性格特點?5.祥林嫂對她自己有沒有責任呢?有人說祥林嫂自始至終都沒有反抗過,你認為呢?6.誰是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如此,通過連續(xù)設疑,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深度剖析,不僅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而且還使學生準確把握了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了造成人物悲劇的社會根源,進而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提升。
三、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
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包羅萬象,既有思辨性較強的理性內容,又有形象性較強的感性內容,而后者所占比重較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分析和講解文本的過程中,積極借助有效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以引導學生在感受和體驗語言文字表現(xiàn)的形象美和情感美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審美意識、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與鑒賞品味,并逐步掌握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方法。
例如,以《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閉上眼睛,在我有感情的朗誦和音樂的包圍中,跟隨作者步入夜色中,想象自己正身處美麗的荷塘邊,看著那脈脈的流水,忽而一陣微風掠過荷塘,似乎帶走了幾多的煩擾。待我朗誦完畢,學生也隨即睜開了雙眼。這時,我向學生問道:“欣賞完月下荷塘的美景,你想到了哪些有關荷塘或是蓮花的詩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如此,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既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又讓學生聯(lián)想到了相關詩句,這便在無形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總而言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我們要在及時掙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束縛的基礎上,對教學方法進行大膽革新,并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為目的,積極探索和尋求將核心素養(yǎng)有效滲透于課堂教學的途徑與策略,以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能夠適應社會進步新形勢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郭亞侖.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8(09):93.
[2]薛文坤.基于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語文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5):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