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山
【摘要】中職學校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經歷了較多的失敗,受到過較多的指責和歧視,形成了較強的自卑感與逆反心理,他們渴望得到肯定與真誠的友情,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應該深刻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在班級管理中,要善于運用“感情牌”,運用高超的班級管理藝術與手段巧妙地化解學生矛盾,在處理學生問題時要多點“人情味”,少點苛求與責備,在贏得學生、家長的理解與尊重后,科學的管理班級。
【關鍵詞】中職學校? 班級管理? “感情牌”? “人情味”
【中圖分類號】G71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0-0228-01
一、中職學校學生特點分析
1.自卑感重,逆反心理強。中職學生大多數是基礎教育中被忽視的群體,在唯成績論和素質教育缺失的環境下,他們或因學習成績差,從小學到初中就一直承受著老師、家長的過多指責和同學們的歧視,或是來自單親或生活貧困家庭,或是留守兒童,缺乏親情的關愛,久而久之形成了抑郁、自卑心理和厭學情緒,對學校、對社會充滿冷漠和恐懼,加上社會對職業教育、職校生的偏見,讓他們對自己的前途感到無望,產生了逆反心理。
2.進取心差,理想規劃缺乏。經歷了中考的失敗和升學的絕望,大多數中職學生都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勉強選擇了職業學校,甚至是因墊底的成績被迫選擇了自己的專業。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雖然思想意識活躍,興趣受好廣泛,但因對職業學校學習及前途并不抱多大希望,認為自己永無翻身之日,產生了學習無用論思想,失去了理想規劃,以至于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只顧眼前,過一天算一天,混日子的思想嚴重。
3.渴望肯定,人際關系差。坦率與封閉是青春期心理發展必遇的矛盾。中職學生一方面很期盼得到理解與肯定,很愿意對親朋好友敞開心扉,坦誠直率的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特別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贊許;但另一方面卻又過分地聚集于自己的內心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想法上,暴露出較強的心理閉鎖性,甚至產生固執、多疑與對抗,有時會因為看別人不順眼而發生打架事件。他們不善于交際,處事能力較差,存在著一定的社交障礙。
4.自我意識強,自控能力不足。中職學生大多年齡在15-18周歲之間,這正是心理、身體和意識逐漸走向成熟的時期,從心理學的角度講,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長大,追求內心的“自我”,并將注意力集中到發現自我、關心自我的存在上。開始聚焦自己“成年人”的身份,渴望獨立,享受與成人一樣平等的權利,反對從屬和被干涉,具有強烈的要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和被學校、社會等外界管控的欲望。由于生理、心理的快速發展,他們在缺乏準備的情況下,面對許多矛盾和困惑,常會使他們處于焦慮之中,如遇到不滿或不平之事,就容易出現突發式的情緒失控,這些情緒上的波動,使他們難以自覺控制。
二、依據中職學生特點,善用“感情牌”管理班級
一是要善于做學生的同齡人,做到“師生同樂”。
師生的年齡差異總是客觀存在的,有道是“三歲一代溝”,大多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認為:老師即使不是自己的敵人,至少也不是自己的朋友。他們認為老師總是想管著自己、時時刻刻在監視著自己。老師不妨摒棄“師道尊嚴”,放下自己的身份和面子,開心地融入學生群體,喜他們所喜,好他們所好,與他們打成一片,在傾聽他們海闊天空的“吹牛”時不要指手劃腳,參與他們的“幼稚無聊”的活動時不要高高在上,跟他們分享自己年少的經歷和心路時不要有太多的顧忌,參與他們的比賽或游戲時要跟與他們一起吶喊助威、“大呼小叫”,在他們遇到不開心或失敗傷心時給予熱情的擁抱,……,所有這些,就是要讓他們感覺到你也是他們中間的一分子,等他們視你為朋友、認你為“老大”、肯為你“兩脅插刀”時再發揮你成人的智慧和威力,做好你管理者角色。
二是要善于轉化矛盾,巧當“第三者”。
一個班級總有一個或幾個“刺頭(即德育后進生)”,他們最容易與同學或老師鬧矛盾,“刺頭”的感性強而理性弱,不服管不易管,總是有意無意地找茬、挑起是非,制造矛盾,矛盾一旦挑起往往轟轟烈烈,造成極壞影響。這種事本質上肯定不是好事情,但班主任也不必生氣和憤怒,不妨往好處想想,只要處理得當,“刺頭”轉化成功了,班級管理將會一勞永逸。
三是要善于運用“人情”味,盡量“家丑不外揚”。
人要面,樹要皮,班級要榮譽,違紀的事確實有損班集體的形象與個人的聲譽,倘若動不動就將違紀學生的糗事公之于眾,對其進行校紀校規處分,這或許能起到暫時的震懾效果,卻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弄不好還會適得其反,對班集體和當事人造成更多更大的傷害。而且這樣做也缺乏人情味。紀律不同于法律具有強制性,紀律之外加上人情味更具有說教力。因此,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班主任應盡量在私下里解決班里的同學糾紛或同學個人的違紀事件,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量網開一面,即能不用向上反映或向外公布的盡量不反映、不公布,這既減少了上級德育管理的負擔,又不至于對班級建設構成直接打擊,還給當事人賣了個人情,特別是涉及學生個人隱私或個人聲譽的事,更是給予其直接的保護,也為自己、班級及當事人省了許多麻煩事。一個班集體若能做到“家丑不外揚”、“好事傳千里”,這個班集體就有人情味,有凝聚力。一個班主任若能讓學生感受到你是在處處維護他們的個人利益和榮譽,時時為他們著想,學生最終將會由衷地感激你、支持你、服從你,師生之間建立了這樣的情誼,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就能游刃有余。
四是要善于與家長溝通交流,做家長的“知心人”。
班主任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教育學生、管理班級,單靠班主任的力量顯然不夠,還必須借助家長的力量,充分發揮家長的作用,這一點十分重要。家長和班主任雖同為成年人,也有促進學生成長進步的共同愿望,但畢竟班主任和家長之間的交往比較有限,特別是職業學校的家長,大多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小孩成績不好或違紀搗蛋,學校左一次右一次讓他們到學校接受“處理或教育”,讓他們丟盡了顏面,對學校、班主任存在一定的偏見,以至于很多家長都怕接班主任電話,怕見班主任,怕班主任請他們來校交流,總是下意識地與班主任保持較大的距離,在合作教育孩子的某些事件上,往往出于對班主任的偏見或對學生的偏袒或顧忌家庭的隱私,家長會對一些有用的信息進行隱瞞或更改,這會給教育學生和管理班級帶來阻力,降低合作效果。所以,班主任應該有意識去打破家校之間的隔閡,真誠地與家長交朋友,尤其是與后進生或問題學生的家長交朋友。平時要多聯系,遇到各種節假日,通過家校聯系平臺及時發布各種祝賀信息,拉近家長與班主任之間的距離。
中職學生來源復雜,學生心理、思想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多種多樣,而且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作為中職學校的班主任,如果因循守舊,缺乏創新,不能及時了解學生中存在的問題,不能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怕承擔責任,就很難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唯有與時俱進,大膽嘗試,不斷創新學生管理理念與管理方式,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使中職學生管理工作更好地適應中職學生的學情變化。
參考文獻:
[1]馬俊俠.淺議后進生轉化的幾點做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2,(26).
[2]曾華寶.淺談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班級管理當中的技巧與方法[J].考試周刊,20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