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丁群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閱讀,是我們語文課程改革必走之路。那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實施呢?作者從“導讀導學,讀懂語言”“導圖導學,理解語言”“導說導學,欣賞語言”“導練導學,內化語言”四方面談了自己是如何當好“導學者”,讓學生激揚“閱讀美”的。
【關鍵詞】自主;導學;語言;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鼓勵學生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因此,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閱讀,是我們語文課程改革必走之路。那么,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實施呢?我認為,教師必須當好“導學者”,學生才有可能發揮潛能,激揚“閱讀美”。下面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導讀導學,讀懂語言
語文學科最核心的目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可是,通過多年的實踐我們發現,學生的語言習得很薄弱,最終表現是連最簡單的閱讀考查都有很多出錯。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課堂還是沒有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讀懂語言,一課學完了,學生還是不知道如何去讀懂一篇文章。所以,老師一定要改變這種方式,通過課前“導讀”,讓學生嘗試如何讀懂課文。
例如,在執教《少年閏土》一課時,課前,我設計了這幾個問題讓學生自主學習:
1.我知道《少年閏土》的作者是:________,通過查找資料,我對魯迅有了一定的了解:________。
2.通過自學,我發現這篇課文在文字表達方面與以前的課文有點不同,我找到了這處:________,我要嘗試通過工具書或網絡讀懂:________________。
3.我會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我發現這篇課文在寫法上有以下的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讀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要與別人一起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有了這樣的“導讀”指引,就不會毫無目的地讀書,而且長期這樣訓練,學生就會知道,拿起一篇文章,我們不但要關注它的背景、字詞、內容,更要關注它的寫法,也知道了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先自己想辦法找工具書解決,實在解決不了的要學會與別人一起探究。這樣的學習方式一旦成為習慣,那學生將終身受益。
二、導圖導學,理解語言
思維導圖是融圖像與文字的功能于一體的圖式,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借助思維導圖進行閱讀教學,能充分發揮學生與生俱來的喜愛畫圖記事等吸收知識的特性,借助繪制思維導圖的外部動作作為學生展開思維活動的輔助手段,可以幫助學生全方位展開閱讀理解和分析,并進行系統思考。因此,語文課上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指導閱讀,能成功避免現存語文教學中,學生學習只會模仿提問,只會機械學習,不會獨立理解思考的弊端,還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執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時,關于思維導圖的使用安排了以下幾個環節:
課前,我先讓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根據內容在導圖中展現了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夫的駕駛技術以及威尼斯小艇的作用。在這個環節中,學生要畫出思維導圖,就必須先理解整篇課文的內容,排出文章的輕重緩急,才能畫出重點,所以,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能高效地訓練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上課時,我讓學生上臺展示,學生借助思維導圖,說起來都比較全面直觀,等一個學生匯報完,再讓另一個學生補充時,學生拿著自己的思維導圖與同學的思維導圖進行對照,很容易就發現問題所在,所以補充起來也就有依有據了。
課中,我在引導學生感悟威尼斯的小艇的樣子的時候,先讓學生根據課文的描寫,畫圖理解,然后圖文對比,理解作者的描寫方法以及這樣寫的好處。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畫圖、討論、評議等方式,更加深入地體會到作者多種的比喻是來自于多方面的觀察,才能抓住不同的特點描寫得如此精彩。
從這里,我們就清楚地感受到,思維導圖能真實地展示學生自我的理解心得,讓學生看著導圖與人交流,談談學習心得,能形象闡明各自的閱讀理解和觀點,并能分享到別人的見解和感悟,得到更多形象有趣的收獲。因此,用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學語文,有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語言文字承載的意義和內在的邏輯聯系。
三、導說導學,欣賞語言
我們常說,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可現實中,我們發現,小學幾年的訓練,學生說的能力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如就一個句子,我們讓學生欣賞,然后用自己的話談收獲與感悟,結果學生往往答非所問,或者老師引導一點,他就說一點。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有條有理地說話,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實踐中我們發現,此時教師的“導說”非常關鍵。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導說”案:
1.我從“________________”這句話感受到船夫的駕駛技術? ? ?,我是從? ? ?這些詞中體會到的,由此我想到了? ? ?(可以是生活中關于操縱自如的例子,可以是課外收集到了關于船夫技術描寫的句子,可以是關于坐在這樣的船上的感受等)。
2.我還想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呈現這一內容(可以是讀,可以是演,可以是畫……)。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有充足的時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師則巡視、點撥、指導。這樣的“導說”案,重在“導”上下功夫,目的是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學會表達。在這樣的“導說導學”中,學生的思維自然“啟動”起來,語言的表達自然“流暢”起來。)
但是,如果教師把日常的閱讀教學演變成一種純粹的閱讀理解訓練,每天都只是把這樣的模板硬塞給學生,那么學生很容易又會變成另一種答題的“智能機器”,而這種沒有情感共鳴的閱讀是無法讓學生體會到欣賞的樂趣的。因此,在學生匯報的過程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句品味語言之美,包括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結構之美,揣摩語言的表達之美,感悟語言的細節之美等等。例如,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的結構之美,文本內容一般有主題句,過渡句,細節句等組成,主題句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是為整篇文章的中心服務的,過渡句在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通過品味文本的結構之美,能幫助學生在語言輸出環節上學習到合理的布局謀篇。
總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導說”的角色,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知識,自主領會知識,自主提升技能。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欣賞能力必定得到有效的培養。
四、導練導學,內化語言
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因此在模仿中練筆也是內化語言最重要的事情。因此,我們可以利用好語文課本這個最好的載體,巧用課文,借生花妙筆在語文課堂中結合教學環節的設計,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學生寫話提供可以仿寫遷移的對象,從而達到內化學生語言的目的。
例如在《少年閏土》一課中,我在學生品讀完課文后,設計了以下的寫法遷移練習環節:
課文中作者抓住了閏土的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寫,向我們展現了閏土雪地捕鳥時的聰明,看瓜刺猹時的勇敢。但作者對閏土海邊撿貝和看跳魚兒這兩件事沒有作細致描寫,那今天,我們也來嘗試運用這種方法選其中一件事寫具體好嗎?
▲寫話練習:
那天,閏土來到了海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學生寫話后,教師引導學生抓住作者“用了哪些動作詞,展現了閏土的什么特點”進行評價交流。
學生在整整十分鐘的自主寫話交流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寫法的遷移。從學生的作品成果來看,我看到學生對語言的加工、處理能力在不斷地提升。
這一次次的嘗試都在告訴我們,當前以生為本自主課堂中,教師并不是變得可有可無,而是給老師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此時更要多想辦法在“導學”上下一番功夫,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自主閱讀的優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