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勞動力的需求量越來越多,農村的廣大青年進入了進城務工的征途。但是對于這些勞動力的流失,在農村家庭中留下了一些年齡不相同的孩子——被稱之為留守兒童。本文將針對初中階段的留守兒童群體,來探究如何針對留守兒童開展心理健康的教育。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19-00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9.046
現在社會的文化發展讓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的群體得到了社會大眾的重視,留守兒童隨著務工人員的逐漸增多,數量越來越龐大,他們作為一種社會的弱勢群體,成為社會各界幫助的焦點。在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社會各界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足夠的重視,希望能夠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對留守兒童有一個正確的引導,讓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
由于留守兒童在家當中沒有父母的教育,總是與年齡較長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他們在生活之中難免會因為家庭教育的缺陷產生一系列的心理情感教育問題,因此,在初中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階段,社會各界應當給予廣泛的重視。對于我國初中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給予重視,對于學生們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興趣降低或者人際關系敏感等問題,教師一定要選擇一些科學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在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對于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這一方面,社會應當動員各項的力量去積極幫助留守兒童,彌補留守兒童在家庭親情上的教育缺失,讓他們能夠有一個完整的成長氛圍和環境,在性格培養上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性格習慣。
由于農村的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階段都是與年邁的長輩來進行照看與看護的,因此在遇到一些困難或者是心里不順暢的時候,他們無法與父母及時的溝通,在這之中長期消極情緒的積壓會讓留守兒童產生一些性格孤僻,不愿意與別人交往以及敏感的心理,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留守兒童容易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面,脾氣暴躁,不容易聽別人的引導,有些留守兒童容易感覺到過多的自卑或者是心里焦慮。尤其在初中階段留守兒童處于青少年的成長期,他們很容易產生一些逆反心理,這些心理如果沒有及時的科學引導,就會讓學生在這一消極心理走向彎路,從而導致一些惡性事件的發生。
由于留守兒童所處的家庭環境,這會導致他們在學習方面表現出厭煩學習或者是學習興趣較低的情況。在教育當中沒有對留守兒童的學習做出一定的正確引導,因此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混日子的現象,并沒有去真正認識到學習對他們的影響。在留守兒童的學習階段中,這些厭學或者輟學的情況對于留守兒童不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當科學轉變學生的心態,讓學生提高學習成績,認識到學習知識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對于初中階段留守兒童對學習的消極心態,教師應當開展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一些有趣的實踐活動課程,讓學生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
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個增長期,在這個階段應當讓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行為。對于農村的初中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書籍以及設備。例如,留守兒童學??梢砸胍恍┻m合初中生閱讀的書籍,讓學生在書籍中獲得知識。在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階段,他們也希望享受像城市孩子一樣的先進科技,教師可以向學校建議引進計算機一樣的高科技設備,讓學生能夠在每個月進行上網,老師也可以幫助學生通過網絡與實現與父母的聯系。
對于初中階段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正確引導,教師方面應當積極去開展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課程,通過課程來為學生消除自己的消極情緒,通過各式各樣的游戲讓學生在合作當中建立一定的人際關系,擺脫他們與人交往的消極感。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大跳繩》的游戲讓留守兒童之間通過合作去完成一定的任務,在合作中學生會容易發現別的同學的優點以及長處,感受到在團結協作中的力量所在,同時在合作過程中還能與其他學生進行友好的交流與交往。
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加強對家庭的教育,在日常的生活中走訪一些家庭,為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講解一些初中階段學生易于產生暴躁情緒的方式,并且告訴家人在與留守兒童的日常交往過程中注意的一些事情,盡量不要去說一些傷害他們自尊心的話,而是應當積極去鼓勵他們。對于生活老師的工作,還可以讓他們與留守兒童的家長進行聯系,可以與留守兒童分享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架起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交流的橋梁,讓留守兒童能夠將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主動向父母進行告知,也同時能夠在長期的交流過程中讓學生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對于初中階段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學校應當專門為學生配備一定的生活指導老師,能夠讓教師在學習和生活中觀察每一個學生,并且細致細心地去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和心理成長過程中的矛盾,通過家庭以及學校的共同關懷來保證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成長,讓留守兒童在初中階段的成長中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空間。
參考文獻:
[1]盧春麗,汪小芳,賴運成.農村留守兒童希望感、學業情緒與學業拖延的關系[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8(8).
[2]劉子瀟,陳斌斌.不同類型留守兒童及非留守兒童教養方式比較[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8(3).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王增鵬(1986.5— ),男,漢族,甘肅莊浪人,中學二級,研究方向:語文學科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