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015-02
摘 要 工會是黨領導下的群眾組織,是黨政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肩負著代表和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工會組織的維權工作,就是不斷解決職工隊伍各利益群體之間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礎上產生的利益矛盾方面的問題,從而推動社會進步。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發展形勢和企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新常態,我們應正視目前維權工作存在的問題,通過深刻認識維權工作基本內涵、深入推進“幸福之家”十個一工程、轉變思想觀念、夯實組織基礎、勇于維權實踐等,切實維護好職工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構建和諧企業、幸福企業。
關鍵詞 工會組織 新時期 維權工作
一、正確面對維權工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發生了新的變化,職工隊伍的結構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除了知識、年齡結構的不同外,還形成了企業經營管理者群體、公司白領群體、機關公務員群體、普通工人群體和由此派生出來的困難職工群體與打工者群體。在現實生活中,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工會組織的維權工作往往是不盡如人意的。這些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工會維權工作的發展,使工會在職工心中“娘家人”和“代言人”的形象和地位都打了折扣。具體表現在:
一是在深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國家、企業和職工在具體利益方面還存在一些矛盾,在勞動關系方面還存在許多突出的問題。隨著改革進入深水期,因為利益關系的調整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這種具體利益上的矛盾還將進一步顯現和擴大。加之某些領導干部的官僚主義,在企業勞動關系的雙方中,普通職工群體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合法權益時常會受到損害。
二是少數工會干部一方面礙于單位行政管理的條條框框,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理論和政策水平的不足,當出現勞動糾紛時,他們往往不能很好地行使職權、調解糾紛、化解矛盾,使企業和職工個人之間互利互惠,共存共榮,保障職工合法利益基礎上的企業整體利益。
三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方面企業作為一個新經濟組織,就要因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精干隊伍、提高素質、優化結構、彈性用工,越來越多的職工將因企業的機構重組而被減員分流。就以中鐵下屬某子公司為例,由于總公司的定編定崗政策規定和一些歷史遺留原因,機關改革、輔業整合,機關減員率達20%,輔業分流人員高達80%;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受到空前的挑戰和沖擊,一些單位因為沒有很好地適應這種市場競爭而出現效益下滑,許多職工因此下崗回家。離開原先熟悉的環境和集體,而突然被下崗或分流,職工的思想情緒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往往思想上抵觸、心理上不接受,這也給工會開展思想疏導和維權工作造成了較大的難度。
四是一些基層工會組織的負責人,作為基層領導班子的一員,一方面由于企業嚴峻的安全生產形勢和工期產值等壓力,為求生存和發展,把較多的精力放在了企業繁重的施工生產任務上;另一方面,由于思想認識上的原因,沒有充分認識到維護職工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這個基本職能的重要性,思想認識不到位,當然不會有切實的行動,工會的維權工作不同程度地處于停滯或半停滯狀態。
二、深刻認識維權工作的基本內涵
“組織起來,切實維權”,既是工會工作的大政方針,也是黨賦予工會組織的一項最基本的職能。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工人階級不僅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和創造者,是先進文化的倡導者和傳播者,而且是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各級工會組織要充分認識到,“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歸根到底就是不斷實現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根本利益。要把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既要使他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和免受侵犯,又要使他們的合法權益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不斷得以發展,從而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職工群眾的共同富裕。工會維護了職工的合法權益,就是維護了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系,就是維護了穩定的大局,維護了執政黨的執政地位和執政基礎。在我們全方位構建本質優良企業的進程中,工會組織必須突出維護職能,敢于維權,善于維權,使工會維權的聲音更響、力度更大、措施更得力、效果更明顯,積極協助黨政解決好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問題,把職工群眾的經濟、政治、文化權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
三、新時期做好維權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觀念,夯實組織基礎
1.進一步認清形勢,提高認識。習總書記在中央群團工作會議上指出:“工人階級是我國的領導階級,是我國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是我們黨最堅實最可靠的階級基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力軍。”工會是社會經濟矛盾和勞動關系矛盾的產物,從她誕生的那天起,就是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的。維護好工人階級的合法權益,工會責無旁貸。如果不把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的基本職責,就會嚴重脫離職工群眾,使工會發揮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成為一句空話,當然也談不上保護和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更談不上把這種積極性組織和引導到完成企業的生產經營任務等中心工作上來。
2.進一步加強工會組織的自身建設。企業深化改革、轉型升級,作為群團組織的工會,就要進行與之相協調一致的改革。首先,要改革工會的組織體制、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使工會組織特別是各級工會領導機關和工會干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深入職工群眾,傾聽職工群眾的呼聲,反映職工群眾的意愿和要求,增強對職工群眾的感情,真正做到與職工群眾心相通、情相連、意相融。其次,各級工會干部要進一步加強政治理論和業務知識學習,加強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管理知識和高新科技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和工作水平,要增強群眾工作本領,提高五個方面的能力,即學以致用的能力、建功立業的能力、精準服務的能力、狠抓落實的能力和責任擔當的能力,當好職工第一知情人、第一報告人和第一幫扶人,成為職工找得到靠得住信得過的知心人、貼心人、娘家人。第三,要強化職代會職能,堅持企業重大決策、重大改革方案和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經職代會審議,堅持集體合同平等協商簽訂等工作,依法推進以職代會為主要形式的民主法制建設,深化廠務公開,做好提案征集,落實職工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
3.進一步推進“幸福之家”十個一工程建設。要深化“三讓三不讓”關愛員工工程,以普惠民生、全面參與、共享發展、和諧共生為原則,以提升職工“幸福指數”為目標,緊緊圍繞施工生產中心工作,從美化勞動工作環境、搭建建功立業平臺、豐富工地文化生活、關愛職工身心健康、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構筑職工精神家園上全力推進“幸福之家”十個一工程建設,營造和諧勞動關系新常態,讓每位職工都有一個安全衛生的好環境、一個工作生活的好心情、一個身心健康的好體魄,實現體面勞動、幸福生活、全面發展,從而極大地激發職工群眾的勞動創造熱情,為打造本質優良企業開拓進取、努力奮斗。
(二)多向思維,勇于維權實踐
1.理順維權途徑。盡管目前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設在企業工會,一般由工會主席擔任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主任,但當勞動爭議發生,職工合法權益受到侵害,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出面協調無果時,作為本級工會組織,由于各種原因,很難直接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職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本級工會組織的維護,又不能協調解決,就會導致上訪,使矛盾激化。在這種情況下,請上級工會組織出面協調、請公司法律部門提供法律幫助或是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就能有效實現工會的維護職能。
2.創新維權方式。工會是職工的娘家,對待職工的來訪,工會應當滿腔熱情地接待,對待職工反映的問題,工會應當認真負責地處理。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因循守舊,除進行一般的調解、疏導外,還應積極思考,堅持突出重點、講求實效,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如開辟法律咨詢熱線、設立職工主題接待日、建立維權QQ工作號、微信公眾號等,線上線下、各種方式相輔相承,靈活運用,真正把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落在實處。
3.樹立維權形象。工會作為“職工之家”,要了解職工的愿望和要求,替他們說話、辦事,不斷增強自身的維權意識。對職工提出的合理要求、合法權益要敢于維護,對職工群眾提出的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要進行耐心細致地解釋,取得職工群眾的諒解,防止矛盾激化。一方面要對職工群眾大力宣傳有關法律法規和企業改制政策、管理制度,消除職工的消極抵觸情緒,使他們了解、理解企業面臨的內外環境,換位思考;另一方面又要堅持依法維護的原則努力為職工辦實事、辦好事,切切實實把職工群眾的困難與疾苦放在心中,讓他們感受到組織和“娘家”的溫暖,在職工心中樹立和提高工會的維權形象,真正體現出工會作為職工合法權益的代表者和維護者的身份,建職工群眾滿意的“職工之家”,做職工群眾信賴的“娘家人”。
總之,要做好新時期的維權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各級工會組織和廣大工會干部多思考,多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通過大家的精誠團結和不懈努力,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做實。工會只有履行好維權這項基本職責,在改革攻堅和企業發展過程中起到“減震器”、“減壓閥”的作用,才能團結職工群眾一道,為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發展振興做出應有的貢獻,從而構建起企業與職工的利益共同體,實現職工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長遠利益的“雙贏”。
參考文獻:
[1] 黨的十九大報告[OL].人民網.
[2] 習總書記在中央群團工作會議上的講話[OL].新華網.
[3] 習近平談新時代黨的群團工作[OL].中青在線.
[4] 工會保障工作概論[N].中國工人出版社.
[5] 工會法律工作概論[N].中國工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