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文
中圖分類號:D64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9)4-089-02
摘 要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和各項政策法律的不斷調整,集體企業主要靠低成本獲得經濟紅利的模式將一去不回,未來將面臨著運行成本持續提高,勞動力、原材料等價格不斷上升的嚴峻局面,企業生存壓力進一步加大。如何在這種局面下維持職工的思想穩定,有效地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成為集體企業領導者密切關注的熱點。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集體企業職工的思想特點,針對思想政治在集體企業中如何落實提出了幾點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 集體企業 思想政治工作 落實 方法
集體企業是特定歷史下的產物,與國有企業相比,集體企業無論在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是職工素養、管理能力上均具有很大距離。其中,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開展一切經濟活動的重要前提,對于推動企業向前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那么,怎樣精準地確定思政工作在集體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充分地發揮思政工作的作用以緩解企業內部矛盾?以下就相關問題進行論述。
一、集體企業職工的思想特點
第一,職工心態——追求企業的經濟效益。眾所周知,集體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內部職工的利益分配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在我國,集體企業具有自我管理、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特點,屬于一種生產型企業,在日常經營過程中往往面臨諸多難以預測的風險。職工希望企業能夠增產增收,獲得較高的利潤,進而自己才能換來更可觀的勞動收益。一般在集體企業中,職工都抱有“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強烈心態,廣大職工非常關注企業的經營成果。
第二,職工心態——關注個人收入的增長。在集體企業中,習慣于對職工的業務技能、工作態度的評估以金錢來衡量。所以,企業的職工在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的時候,特別關注個人所能獲得的利益。存在嚴重的“為了金錢而勞動”的思想。職工們對管理制度、工資及資金的分配、工資調節的會以及承包方案比較重視。時常私自進行工資的對比、計算,將個人的收入與企業的其他職工進行比較,與相同行業的職工比較,或者將以往的收入與當前的收入進行比較等。這樣,集體企業所提倡的“奉獻精神、集體主義思想、關心社會的意識變為日趨淡化。一旦自身的利益遭受損失,則極易心生不滿,對”國家拿大頭,企業拿中頭,個人拿小頭”的利益分配原則不夠支持。總體而言,物質利益是集體企業職工生產勞動的最直接的驅動力。
第三,職工心態——期望政府對企業的重視、幫扶。在我國,集體企業與全民企業均屬于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向前發展過程中,國家原則上應當對二者等同對待。然而,隨著近年來我國企業改革進程的不斷深化,使得很多集體企業經營中存在大量新的問題。具體如下:其一,政治不平等。受到傳統思想的制約,讓人們依然存在較強的“重全民、輕集體,先全民、后集體”的思想偏見。對全民企業、集體企業進行評估的時候,也是按照人的意志而轉移。所以,我國的集體企業職工期望政府部門對其產生足夠的重視與支持的心態強烈。其二,經濟不平等。相比全民企業,集體企業在發展中往往遇到更多的難題。從原材料供應角度分析,集體企業計劃的供應較少,等料較多;在產品銷售渠道方面,集體企業是自我開創市場;加之,銀行貸款的困難,使得集體企業的留利較少,退休人員多、福利少的現象,給企業的發展造成影響。其三,待遇不平等。我國政府已經對集體企業予以了稅收、新產品開發、信貸、內部分配等方面的政策傾斜,可是,實際執行中遇到的“關卡較多”,落實政策的過程困難較多。職工希望國家積極地扶持集體企業的發展,為其創造寬松、平等的外部環境。
第四,職工的求變思想——渴望小生產意識淡薄,樹立新思想。大多數的集體企業生產規模較小,因生產、管理模式的不同,使得職工產生了小生產的觀念。伴隨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集體經濟獲得迅速的發展,大部分集體企業加強了技術創新的步伐,積極地引進先進的設備,展開定點生產,發展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同時,在企業的市場競爭環境下,以及人才、技術方面的競爭,讓廣大職工逐漸淡化了以往小生產的思想與習慣。職工隊伍開始對企業的發展前途給予更多的關注。要求民主的思想也日益增強。努力提升技術的人越來越多。
第五,職工的求實思想——期待集體企業的精神得以弘揚。長期以來,我國的集體企業職工面臨著“才能發揮難、住房難、找對象難、退休養老難”等實際困難,養成了不敢依賴企業的思想,加之,社會宣傳的“一大二公”的思想,以及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讓集體企業的職工更加缺乏集體意識。所以,提升集體企業職工的思想凝聚力非常關鍵。
第六,企業負責人的求進思想——希望集體企業機制優勢的發揮,激活經濟增長模式。在集體企業中,企業負責人一般存在“企業難興,領導難做”的心態。突其原因,主要在于集體企業改革經營機制方面比較被動。而且,缺乏鄉鎮企業機制靈活的優勢。集體企業的向來以“自主經營、按勞分配、自負盈虧、民主管理”為原則。因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經營中的自主權并未得到解決。企業管理者希望集體經濟可以得到振興,搞活經濟。
二、我國集體企業落實思想政治工作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團隊
相比大型企業、全民企業,集體企業規模較小,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員十分有限,力量單薄,兼職干部相對較多。而且,職工的思想問題較多,讓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難以充分發揮工作職能。為此,集體企業管理者一定要有效地配置專職、兼職的政工干部,提拔素質良好、德才兼具的人才。而且,應當推行“誰主管、誰負責”的工作原則,抓住主動權,讓政工工作實現“人員、事務、思想”三者管理的統一。讓思想政治人員在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方面均得到落實。
(二)加強集體企業思政工作的研究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相關負責人應當根據企業的發展現狀以及職工的思想問題進行深入地研究。我國的改革開放以來,企業發展中面臨了一些新問題。如:“如何有效地處理權、責、利之間的關系“,怎樣提升集體企業職工的心理素質?”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難點。在思政工作的研究過程中,建議做到以下三點:1.將思想政治工作與企業的經濟活動有機地結合,開展研究工作一定要為相應的經濟活動提供服務,解決企業生產、管理、分配中顯露的思想問題,讓職工安心地工作,激發其工作熱情、創造能力。2.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既要有領導、政工干部的積極參與,又要有相關的生產基層干部、業務干部的參與,關于研究的內容,也需要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例如:職工道德教育,需要結合企業的生產任務、安全生產、節能降耗、勞動紀律等。3.將研究成果與應用有機地結合。對研究工作獲得的成果,可以通過經驗交流、講座的方式擴充影響力,同時,有效地應用于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以實現繼定的目標。
(三)優化集體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式
長期以來,我國的很多集體企業的思政工作的方式簡單,且形式化問題嚴重。使得職工的思想問題暫時得以“解決”,但在某種場合下又開始顯露。所以,優化工作方式極為重要。第一,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工作。集體企業的相關政工干部應當轉變以往的處事風格,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側重講究思政工作的技巧性、藝術性。思想政治工作中,應當和具體的業務有機結合,確保生產管理者,行政管理者也能積極地開展思想工作,讓集體企業的思政工作有組織、有計劃、有秩序地進行。第二,將思想問題、實際問題的解決相結合。很多集體企業的職工存在較大的生活憂慮,前文提及的住房、養老、調資等,均是職工滋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所以,集體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以物質為基礎,想盡辦法解決職工最關注、最實際的問題。例如:可以適當上調職工的待遇,興辦職工宿舍等。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集體企業的職工不斷強化自身的歸屬感、安全感、幸福感。對于實際問題,若企業能力有限,確實無法徹底地解決,也就積極地向職工進行解釋以及心理疏導,爭求職工們的理解。
(四)竭力創造集體企業寬松、平等的外部環境
為了讓職工們盡早地摒棄傳統的思想,為其營造一個寬松、平等的外部環境非常關鍵。第一,政府部門對集體企業加強重視。任何企業的發展,都無法脫離國家、政府的支持、關照。集體企業亦如此。曾經,集體企業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產了大量先進的個人、先進集體。由于先進的評選要堅持“定點、定名額”的原則,使得很多比較優秀的企業、職工沒有被發現,極大地降低了集體生產的積極性。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國家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對集體經濟的地位、作用予以新的認識,并重視集體企業的發展,著力宣傳集體企業的優秀人物、好事跡等。各層領導及相關部門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在常規的檢查工作過程中,均要平等地對待集體企業,為集體企業的發展營造平等、寬松的外部環境,讓其和其他企業齊頭并進。第二,加強政策層面的支持。集體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往往會遇到很多的“關卡”,使得享有的待遇和做出的貢獻不協調,為了更好地激發集體企業廣大職工的生產熱情,一定要制定促進我國集體經濟良性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法律,從而維護集體企業的正當權益。特別要有效地開辟集體企業結構改革的新方法、新思路,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勇于開拓創新,通過相關的優惠政策、積極措施,對集體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利予以充分的尊重與維護,讓集體企業實現“自主經營”,最大化地發揮集體企業的自身優勢,激活國家的集體經濟。
三、結語
總之,集體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的工程,對企業長期經濟目標的實現意義重大。所以,集體企業管理者必須對此保持高度的重視,認真地分析企業職工的思想特點,不斷完善政工隊伍,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讓思政工作的作用充分地發揮,促進國家集體經濟健康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永生.淺談如何做好集體企業基層職工思想政治工作[J].科學技術創新,2012(18):144-144.
[2] 張國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做好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求實,2010(s1):162-163.
[3] 趙景泉.淺談新形勢下廠辦大集體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方法[J].科技創新導報,2012(35):200-201.
[4] 張志強.淺談集體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體制[J].中國集體經濟,1989(8):43-45.
[5] 盧厚家.探索建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新機制[J].黨政干部論壇,1995(1):25-26.
[6] 謝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是解決企業職工集體上訪問題的重要保障[J].探求,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