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強
【摘要】隨著人類社會的飛速發展,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尤其是幼兒教育成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筆者對民勤縣的10所農村幼兒園主題課程現狀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各幼兒園選用的主體課程方案較規范,但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教師忽視各個領域目標的系統性,農村幼師駕馭課程的能力有限。有關部門應盡快采取相應措施,如改善幼兒教育環境,加強對幼兒園課程實施的監管,選擇適合農村幼兒的課程,等等。以改變農村幼兒園主題課程及其實施的嚴峻現狀。
【關鍵詞】幼兒園? 民勤縣? 教育改革 主題課程
【課題項目】本課題是2018年度甘肅省教科所“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名稱:農村幼兒園主題課程實施現狀調查研究,課題編號:GS[2018]GHB1324。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2-0241-01
現代研究表明,學前教育即幼兒教育不僅是學習教育的準備階段,而且也在人一生的發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種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嬰幼兒時期是大腦發育,開發智力的關鍵時期,此后大腦和心靈都不會有這樣快速發展的機會了。因此,發展好幼兒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關鍵一點。但是在民勤縣農村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都處于落后的地位,同時農村的人口數量又占到了總人口的大多數,農村地區幼兒教育也處于不健全的困境。如何為農村幼兒提供高質量的教育,使他們擁有和城市兒童同等的發展機會,是一個非常艱巨且迫切的任務。因此,農村幼兒教育應當更加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只有農村幼兒教育水平提升了,整個幼兒教育界才能更上一層樓。所以筆者對民勤縣農村幼兒園實施主題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
1.教師忽視各個領域目標的系統性
這些以主題為軸線的綜合課程,既充分考慮到幼兒學習的啟蒙性和趣味性,又為教師因地制宜地組織教育活動提供了可能。在教育內容上,強調貼近幼兒的生活,強調同伴間的相互討論和學習,在活動設計中,力圖有機地、自然地整合健康、社會、語言、科學和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和要求,但實際使用這些教材以后發現,雖然綜合主題課程有較好的整合意向,但在實際的用主題方式建構課程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容易出現忽視幼兒各個發展領域的要求或者降低發展領域要求的現象。主要表現在綜合主題課程在把不同領域的教育內容聯系起來的同時,一些教師有時把領域中不同內容之間邏輯上的順序或內容的前后聯系割裂了,很難做到前一個主題涵蓋的領域內容目標剛好是下一個主題的基礎,下一個主題涵蓋的領域內容目標恰好是前一個主題的延伸的繼續。
2.農村幼師駕馭課程的能力有限
使用主題教材以后,我們發現,教材在活動安排上,既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育活動案例和參考資料,又為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調整或生成新的教育活動提供了機會和條件。在活動時間的安排上,也為老師留有充分的余地(每學期只安排了17周的活動,每周只有5~7個左右的集體教育活動),并且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資料,便于教師豐富活動背景知識,擴展教育內容,生成新的主題和活動。在活動的組織形式上,更側重于借助一定的具體情景,通過幼兒親身與環境材料的互動,達到自主建構知識的目的。為此,教材上大力倡導幼兒園要利用多種機會,創造條件,引導幼兒接觸自然、接觸社會。讓孩子在大自然、大社會中獲取知識。所有這些都要求教師不再是“指揮者”,也不是混同于幼兒的玩伴,而是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教師對于學習的意圖、內容、形式有著更準確、更深刻的理解,對學習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有著更專業、更熟練的掌握,教師要能富有技巧地引領幼兒,并與幼兒協調著、合作著,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發展。然而,就目前而言,廣大的幼兒教師對課程的自主駕馭能力還急需提高,特別是對于農村的幼兒教師這個問題尤為突出,主要表現在:教師對綜合課程目標不能爛熟于心,課程的教育目標根本不可能是那種“今日事今日畢”的任務要求,綜合主題課程除了需要教師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活動以達到教育目標以外,更多的活動需要教師能充分挖掘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采用隨機教育的形式,將主題目標進行有意的滲透,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就需要教師非常熟悉課程目標,只有這樣才能隨時捕捉教育的契機。
總之,在民勤縣農村幼兒園的主題課程教學實施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出一些適合民勤縣幼兒園教學的可行性方案,為我縣的農村幼兒教學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韋開華.農村幼兒園如何組織幼兒活動[J].幼兒教育,2016年05期
[2]周建中.解決新問題辦好幼兒園[J].四川教育,2014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