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精益管理是一種高效的管理手段,這種手段在工程管理以及財務管理中應用比較廣泛,將其與企業財務管理結合在一起時,相關人員需要根據企業財務管理現狀和不足之處,了解財務管理的所有項目和核算方式等。具體的精益管理措施還應與動態管理結合在一起,如此相關人員才能根據財務的精益管理效果,對相關的管理措施進行不斷優化,使其更加精細。
關鍵詞:財務;精益管理;管理措施
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內容繁冗復雜,對其進行精益管理,是指將管理事項細化,注意財務核算中的細節,并使財務管理流程更加細致化、規范標準化,所有的經濟活動和經營成果也會變得更加透明化。企業還應從實際出發,根據自身發展現狀和財務管理需求,采取合適的精益管理措施。本文主要針對國有企業財務精益管理進行探究。
一、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問題
1.缺乏競爭意識,財務管理不適應市場需求
近幾年,世界經濟仍處于深度調整中,中央企業迫切需要提質增效、瘦身健體,增強核心競爭力。特別是隨著國資國企改革相繼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逐漸加大,客觀上要求企業必須以管理提升為切入點,更加重視科學化、精細化管理。
精益管理是企業降本增效,提高資本投入效益,增強競爭能力的重要手段。而企業發展正面臨提質增效的新要求,要求企業積極推動精益管理方法的研究和推廣應用,在思想上樹立精益理念,在發展上注重精準投入,在管理上實現精益提升,將精益管理方法廣泛應用到規劃、建設、運行、檢修、營銷等公司經營管理的各個主要環節中,強化全過程成本管控,消除無效作業和浪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質量。
2.財務管理方式有待多元化
財務管理方式比較單一,在國有企業營銷發生變化,市場需求改變后,企業的財務管理方式也應做出創新與變革,如此企業才能應付后期運營出現的各種風險。但在實際中,企業存在時間已久,其所采取的管理方式比較單一,信息化建設力度低,所以很多企業財務信息得不到有效處理,相關人員在建立財務管理體系時,也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都會使財務管理水平降低。
3.管理制度有待優化改善
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不僅針對財務管理事項,還真對財務管理人員以及企業內部的所有工作人員,只有這些工作人員行為和思想上受到約束,其才會產生成本節約意識和控制觀念,其才會在財務管理中做好配合工作。而財務人員更要接受嚴格的考核,獎懲機制將對其形成約束和鼓勵,使其能提升自我素質,做好財務管理。
二、企業財務精益管理措施
1.降低產品原材料成本
在精益管理中,相關人員務必要將產品原材料成本作為首要控制對象,因為其花費的成本最多,是主要的消費項目。降低產品原材料成本與財務管理和造價控制息息相關,所以企業要對財務進行精益管理,首先要考慮到企業職能,將細致化管理與實際生產結合起來,不使其成為表面工作。產品原材料成本與其本身質量、重量以及性能等有關,所以在購置原材料時,相關人員需要考慮原材料本身的成本,根據產品要求和市場定位要求選擇合適的原材料。原材料性價比與其產品成本有直接關系,畢竟前者關系到產品生產效率,另外選擇的原材料在使用中還要落實精益管理措施,使原材料以及相關輔助材料質量與性能得到嚴格檢查,以保證這些材料不會造成多余成本。另外還要針對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消費事項列出成本指標,然后將其作為精細化控制目標,使各種費用不會出現超預算現象。
2.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
精益管理措施需要與合理嚴密的財務規劃結合,管理效果才顯著,措施才能落實到細節處,該財務規劃便是預算編制內容,相關人員要從綜合角度入手,對企業生產中的所有成本進行預算,并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使預算編制內容能與實際一致,使編制指標成為實際生產成本控制目標,最終達到節約成本,控制成本目的。在全面預算管理中,事無巨細,都要接受管理,所有的生產環節也要接受預算管理。生產、經營以及建設各環節應用費用數值和項目都不同,相關人員都要根據現實要求,合理編制內容。將精益管理與財務預算管理結合在一起時,相關人員需要整合生產中的所有資源,使其得到重新配置,以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還要將資金、業務往來信息等作為依據,對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權責進行明確,使各種戰略都能被驅動開來,以完成最后的戰略目標,使各部門之間關系更加協調,交流合作更加順暢,使部門負責的各項業務都能得到彼此協同。如此財務預算的參考信息才完整真實,相關人員還要根據實際的經濟活動,審核編制預算內容中項目的完整性。在預算精益管理中,相關人員要將預算收支延伸到項目,細化到每個項目,以及項目完成過程中的每個時間段。企業還要對財務管理進行信息化建設,以利用信息技術和軟件設備等來輔助全面預算管理。這些信息設備和軟件技術可以對財務信息進行全面追蹤監督,使財務信息不會發生任何偏差,另外軟件可以對每個時間段的預算總額進行自動計算,結算效果的精確度也會滿足要求。相關人員還可以借助軟件中的數據,對相關的發票進行審核,使銷售稅金得到有效抵消,如此企業的利潤才能達到最大。
3.以節點控制手段降低成本
主要包括以下幾種措施,其一在事前事中控制中降低成本。在事前階段,企業要安排專門人員對生產中的經濟活動和有可能增加的成本事項進行預測評估,以在實際中采取避免非必要成本的出現。在事中控制中,企業主要將經濟活動過程和評價過程作為精益管理監督對象,并對其中的成本進行控制,使其不會超出預算。在該控制階段,企業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使每位工作人員花費行為受到控制,使每項經濟費用都得到有效節約,都與預算內容相適應。相關人員還要將事中控制分為好幾個節點,然后根據每個節點的消費項目落實精益管理措施,在潛移默化中,使工作人員逐漸培養預算意識和成本控制意識。該機制應與獎懲機制相結合,如此財務消費的每個節點管理中,遇到的貪污受賄腐敗現象才會減少。其二精細化核算成本,使核算數值與實際消費數值相差無幾。企業可以構建標準成本體系,在體系中,要有權責制度以及標桿管理的相關內容,相關人員要憑借該成本體系,對企業的財務活動進行分解,使成本控制任務得到有效分解,使支出項目更加細化。基于此,相關人員還要對每項成本的預算數值進行確定。在實際中的產品生產中,相關人員還需要將該項工作與其結合起來,使物資采購以及產品成本受控,使產品市場性價比提升。
4.健全各種管理制度
以上三種措施的執行與落實都與管理制度的支持脫離不了關系,企業還要在落實精益管理措施的同時,加強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管理制度可以使每個項目負責人的權責更加分明,可以使成本精細化控制更加規范標準,還可以規避各種財務風險。這樣的管理制度有權責制、崗位責任制、內部評價制度、審計制度以及適度舉債制度等。在財務精益管理中,這些管理制度能起到很大的輔助作用。在崗位責任制度中,相關的財務人員通過換崗和考核來體現自己的業務素質,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完整準確性,這可以避免財務管理中的財務信息偏差。在適度舉債制度中,可以使企業通過舉債,可以獲取減少稅金繳納款的機會,從而獲取負債利潤,這種制度符合財務杠桿正效應,也可以使精益管理措施落實到位。
三、結語
對國有企業的財務進行精益管理是企業完成長遠戰略目標的基礎,也是企業發展,適應市場變化的必然要求,更是順應市場需求和發展趨勢,相關人員應著重認識精益管理概念,并將其與財務管理以及企業實際生產相關事項聯系在一起,如此精益管理措施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價值才不會大打折扣。對財務進行精益管理時,可能還會遇到很多問題,相關人員要將問題與實際現狀和市場要求結合起來,了解問題的根源,然后對其細致化管理,使其在后期管理中不會再出現。
參考文獻:
[1]高映娟.企業財務管理中精細化預算管理的應用分析[J].商業經濟,2018(08):159-161.
[2]邢璐,王俊.探析精細化預算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合理應用[J].納稅,2018(09):76.
[3]郭慶華.企業財務精益管理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18(08):88-89.
[4]葉鑫.企業財務精益管理的研究[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7(48):42.
作者簡介:趙婧(1981.05- ),女,漢族,湖南永州人,本科,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信息通信公司,會計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