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祝兵
摘要? ? 木材是重要的資源性產品,從國外引進木材可緩解我國林產品壓力,但與此同時也增加了進境木材的疫情防控壓力和難度。本文介紹了木材檢疫現狀,介紹了木材病蟲害檢驗檢疫技術,并提出了木材檢疫建議,以期減輕木材檢疫的難度和壓力,降低外來有害生物的風險,推動我國木材檢疫事業的發展。
關鍵詞? ? 木材檢疫;現狀;病蟲害檢驗檢疫技術;建議
中圖分類號? ? S763? ? ? ? 文獻標識碼? ? B? ? ? ?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9-0111-01
自1998年洪澇災害后,我國天然林資源過度消耗,引起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現象,國內木材供應量大大減少。近年來,隨著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林產品自給不足的情況加重。國家采取了一些解決措施,但是仍需從國外進口大量木材以滿足國內對木材的需求。進口木材來源豐富、數量巨大,在滿足國內經濟和生產需求的同時,也加大了外來有害生物入侵的風險,給國家利益和人民健康安全帶來了嚴重隱患[1]。
加強木材檢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保證木材的質量,減少因檢尺方法差異、發貨商人等人為原因造成的材積短少比例高問題,減少嚴重開裂、空洞、腐朽、蟲眼等品質缺陷問題;二是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減少因木材出口地檢疫不嚴格、熏蒸不嚴格、除害方法不合理造成的有害生物入侵危害;三是保護我國森林資源安全,防止外來有害生物的入侵帶來不必要的損失,保障我國林業健康發展。因此,必須高度重視木材的檢驗檢疫工作,強化檢驗檢疫能力,最終保護我國森林資源的安全。
1? ? 木材檢疫現狀
1.1? ? 木材進口概況
我國進口木材主要用于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事業。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天保工程”“零關稅”政策的實施,當前木材進口數量較大。據2012—2017年調查顯示,我國木材進口數量呈現逐年增長趨勢。2017年進口木材數量達到9 279.2萬m3(其中,原木數量為5 539.8萬m3、鋸木數量為3 739.4萬m3),是1998年的19.2倍[1]。我國進口木材來源較廣,據統計,2012—2017年共從139個國家或地區引進木材,其中主要的進口國家或地區為俄羅斯、新西蘭、加拿大、美國、大洋洲(不含新西蘭)和亞洲等。進口的木材種類主要是針葉林材和闊葉林材。2017年,全國進口的針葉林材數量為6 328.3萬m3,闊葉林材數量為2 950.9萬m3,且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
1.2? ? 木材截獲有害生物疫情現狀
隨著進口木材的增加,我國截獲外來有害生物的數量也在不斷提升。據調查顯示,2017年截獲有害生物2 190種、140 093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153種、35 604種次。截獲有害生物種類較多的國家或地區為亞洲、美國和非洲等,而截獲數量較多的國家或地區為非洲、亞洲、大洋洲和美國等。通過統計發現,我國2012—2017年截獲次數超過10 000次的有害生物有5種,分別為中對長小蠹、云杉八齒小蠹、長小蠹(非中國種)、材小蠹(非中國種)、乳白蟻(非中國種)。另外,還有許多截獲次數少或偶爾截獲的有害生物,均應該給予關注,加強檢驗檢疫工作。
1.3? ? 木材病蟲害檢疫現狀
由于進口木材來源較廣、進口量大、種類多,可能攜帶的疫情較復雜。多年來我國截獲了較多的外來有害生物,包括昆蟲類、真菌類、線蟲類、雜草類以及其他類別,其中昆蟲類數量較多,占總截獲量的90%以上[2]。近年來,檢疫性有害生物鑒定到種的比例呈逐年增長趨勢,這表明國家對檢疫性有害生物的檢疫鑒定保持高度關注。
2? ? 木材病蟲害檢驗檢疫技術
2.1? ? 木材檢疫的原則
木材檢疫工作的開展必須遵守檢疫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將檢疫工作造成的損失盡可能地降到最低。檢疫處理的時間要短,但要保證檢疫質量,杜絕有害生物的傳播。在檢疫過程中,要盡可能地不損壞木材的品質和外形。在檢疫處理過程中,要保證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盡可能地避免中毒和污染環境的現象。另外,在檢驗檢疫過程中如果遇到涉及其他行政部門(如食品衛生)的管理條例時,應得到該部門的認可和許可。
2.2? ? 檢疫處理方法
2.2.1? ? 熏蒸法。木材熏蒸是最常使用的處理方法。這種方法要求將木材放置在密閉性良好的空間內,有真空熏蒸和常壓熏蒸2種方式。真空熏蒸,即將木材放置在密閉空間內,然后將空間內空氣抽空,使木材處于真空狀態,之后加入一定劑量的熏蒸劑熏蒸一段時間;熏蒸結束后,重復“注入空氣—抽出空氣”的操作,可加快木材中害蟲及病菌的死亡,降低其對環境的污染,縮短檢疫時間。常壓熏蒸,即將木材用塑料布和帳幕掩蓋后在正常大氣壓下進行熏蒸,這種方法也能殺死害蟲和病菌,但是檢疫時間較真空熏蒸長。熏蒸藥物有溴甲烷、磷化鋁、硫酰氟等。
2.2.2? ? 水浸法。該方法適用于害蟲數量和種類較多的木材,能夠有效消滅蟲害。具體方法為將木材運輸到水深至少3 m的貯木場,并用水泥樁固定木材,對浮出水面的部位進行噴藥處理,在水中浸泡90~180 d。
2.2.3? ? 熱處理法。該方法適用于帶蟲和染病的木材,能夠有效殺菌滅蟲除害。熱源主要是蒸汽、微波、熱水等。具體方法為將木材置于中心溫度至少為71 ℃的環境中75 min以上。操作時,要根據當時的設備條件以及有害生物的種類決定使用的熱源類型。
2.2.4? ? 停運、銷毀和退回處理。在檢驗檢疫過程中難免會遇到難度系數和危險程度很大的木材。如果沒有適宜的方法進行處理時,應通知有關部門停止此類木材的貿易,并退回處理。如果不能及時退回,且已造成經濟損失時,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應立即銷毀。
3? ? 木材檢疫建議
3.1? ? 確保源頭檢疫措施有效落實
從源頭上做好檢疫工作,進出口國家對于雙邊植物檢疫達成共識,并簽訂相關檢疫協議。同時貿易雙方還應定期對木材的貿易、疫情進行通報,對木材貿易的檢疫要求進行意見交換。爭取引進的木材均符合我國檢疫要求,降低木材攜帶有害生物的源頭風險。有調查顯示,原木的潛在疫情風險高于鋸木的潛在疫情風險。因此,原木應該在第一入境口岸完成檢疫工作,避免風險擴散[3]。
3.2? ? 提高疫情風險防控能力
不同產地、不同材種木材的潛在風險不同。因此,必須結合現場檢疫的實際情況對進境木材進行嚴格的潛在風險研判,對于風險較高的木材進行重點防控。一旦發現疫情,應立即進行除害處理。此外,還應提高對木材潛在風險的重視程度,將木材病蟲害檢疫納入日常木材檢疫工作中,提高木材檢疫能力,加強疫情風險分析,為降低木材進境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疫情風險奠定基礎。
3.3? ? 完善木材進境后的防控工作
當前木材進境檢疫防控工作較重,一旦潛在疫情風險較高、我國有害生物目錄上沒有的材種進入到國內木材加工廠,將會提高疫情風險。因此,應對木材進境后的防控工作給予重視。建議貿易商在入境口岸附近就地加工,這樣能夠對有害生物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降低疫情傳入的風險[4]。同時,加強對潛在疫情防線的評估工作,對風險較高的木材流向實施管控措施,禁止運輸到我國林木資源豐富的區域。
3.4? ? 加強木材病蟲害檢疫意識
近年來,我國進境木材檢疫工作的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截獲了很多外來有害生物。但還需進一步強化木材進境的病蟲害的檢疫意識,明確外來生物病害的危險性以及可能帶來的疫情風險。有關工作部門可定期組織檢驗檢疫人員進行宣講學習,并投入專門的人力和物力開展木材病蟲害檢疫工作[5-6]。同時,分析總結進境木材檢疫工作的經驗和技巧,摸索出較適宜的檢疫模式。
3.5? ? 提高木材檢疫能力
木材檢疫工作十分重要,要求檢驗檢疫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包括現場取樣能力、鑒定能力和風險研判能力。為了提高木材檢驗檢疫人員的業務能力,可對其進行系統的技能培訓,對檢驗檢疫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遇到的情況進行適當的處理,保證木材檢疫執法的可操作性。
4? ? 參考文獻
[1] 呂飛,簡保磊,羅春陽,等.2012—2017年我國進口木材截獲有害生物疫情數據分析[J].植物檢疫,2018,32(3):74-78.
[2] 周奕景,呂飛,顧忠盈,等.我國口岸林木病害檢疫現狀分析與建議[J].植物檢疫,2015,29(2):72-74.
[3] 楊光,吳新華,殷玉生,等.加強進境木材檢驗檢疫與口岸管理的思考[J].植物檢疫,2017,31(2):69-71.
[4] 馬麗.試論木材檢疫處理的原則及方法[J].山西農經,2015(9):48.
[5] 周奕景,呂飛,許強,等.進境木材疫情風險管理的實踐與探索[J].植物檢疫,2016,30(6):55-60.
[6] 張學勤,李瑞法,范光輝,等.進境原木檢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植物檢疫,2014,28(3):89-91.
作者簡介? ?趙祝兵(1978-),男,安徽懷寧人,助理工程師,從事木材檢查檢疫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