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云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只有在課堂上注重知識與教學的創新途徑,創設情境,開拓學生的思維,并不斷鞏固所學知識,有了這些保障措施,小學數學教學則會順利進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條件,為國家培養創新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學教學;情境氛圍;自主建構;學習過程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當我們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把學生真正看作是學習的主體,了解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會更有效,就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數學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體驗學習過程,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的教師教學行為來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一、創設良好的課堂情境
我們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小學生的特點是思想單純,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做起事情來熱情高漲。一旦興趣消失了,就很容易放棄所做的事。如果課堂教學中,我們不能緊緊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肯定要大打折扣。為了優化課堂教學,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更上一個新的臺階,我們要與時俱進,持續地學習,豐富各方面的知識,提升自身素養,提升專業水平。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是建構高效課堂的基礎,在這種溫馨、和諧的師生活動中,有利于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學也更有效,師生間的關系融洽。對小學生來說,在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中學習,他們的心態也更平和,更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性,有利于學生創造性的培養。對教師來說,尊重小學生的人格,樂于為學生講授知識,并與學生分享成功,學生在自我體驗中實現自身的價值。有利于實現師生間的平等,在教師與學生成長為同一共同體時,師生在探討中共同進步、成長。
二、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展。因此,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由始至終地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做學習的主人。學習過程是否有效,則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在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流于形式,有的小組合作學習認為在很短的時間內討論討論,動動手,再讓一個學生起來匯報,其他補充,為合作而合作,缺乏學生的獨立思考的時空;只考慮合作的形式而未能考慮合作的時機。這主要是對合作學習的內涵未能理解,片面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了給予學生明確的目標和任務,也未能認識和把握合作學習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問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還看到不少教師不管學生的具體情況、不管各類知識的特殊性,一律讓學生先進行探究,有的知識,明明教師一句話能講清,卻還要讓學生進行探索,因此在不少課堂上常常鬧笑話。從而課堂教學效率低下,違背了有效教學的原則。新課程標準“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于是不少教師認為數學學習是過程教育而不太在乎知識,產生了重過程而不重結果的認識。課堂教學中往往只看到學生在探究,而探究出了什么,學生掌握了什么,卻無法考證,這種不求結果的探究,其直接后果是學生的基礎知識薄弱,影響后續知識的繼續學習和探索,忽視知識基礎的探索,充其量只是一種數學游戲而已,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三、提高學生自主建構
學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取決于新知是教師的“注入”還是學生經過自主探求而獲得。在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把數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現創新、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探究活動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有所發現,并能對自己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對新知進行自主建構,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環境,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另外,還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教學實踐證明,不管是傳統的接受學習還是流行的探究學習方法,教學中絕對的、萬能的、最好的教學方法是沒有的。但不管采用何種方法,都應落腳于是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薛申萍.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4.(23):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