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陽


【摘要】 目的:探究多層螺旋CT對女性盆腔囊性病變的鑒別診斷價值。方法:將2017年10月-2018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診治的76例盆腔囊性病變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分別對所有患者進行手術、病理學檢查和多層螺旋CT檢查,檢查結束后,對患者多層螺旋CT診斷情況進行調查。結果:76例患者共有102個囊性病灶,其中良性病變86個,惡性病變16例。在臨床特征方面,卵巢囊腫畸胎瘤患者14例17個病灶,卵巢腺囊瘤患者12例14個病灶,卵巢囊腺癌患者5例11個病灶,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患者13例18個病灶,卵巢囊腫患者19例25個病灶,卵巢管膿腫患者7例11個病灶,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塊患者6例6個病灶。在所有患者病灶的診斷準確率方面,定位正確患者73例,定位正確率96.05%,定性正確患者63例,定性正確率82.89%。結論:采用多層螺旋CT對女性盆腔囊性病變進行鑒別診斷,對病灶定位及定性的準確率較高,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 多層螺旋CT; 盆腔囊性病變; 鑒別診斷; 應用價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2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02
盆腔囊性病變是發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之一,其中盆腔囊性包塊較為常見,但由于盆腔囊性包塊的性質有所不同,且病灶的位置也很難確定[1]。臨床上,B超是診斷女性盆腔囊性病變較為常用的診斷方法,但其診斷準確率不夠理想,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層螺旋CT被不斷應用于各類疾病的臨床診斷當中[2],因此在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將2017年10月-2018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診治的76例盆腔囊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多層螺旋CT在鑒別診斷女性盆腔囊性病變的應用價值進行了研究分析,研究過程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7年10月-2018年8月在筆者所在醫院接受診治的76例盆腔囊性病變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年齡16~79歲,平均(44.9±8.2)歲,囊性病灶大小16~202 mm,
平均(66.5±25.8)mm,經調查所有患者均表現為腹部包塊、腹痛、月經不調、陰道出血等。所有患者經多層螺旋CT檢查。所有患者的各項基礎信息經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筆者所在醫院征求了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且本次研究得到了倫理委員會的許可。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均實施手術、病理學檢查,隨后采用多層螺旋CT對所有患者進行檢查。本次研究筆者所在醫院采用的儀器為SIEMENS Scope 16排螺旋CT機,患者檢查前晚進行無渣飲食,掃描當天飲1 000 ml清水或濃度為1%~2%的泛影葡胺,并禁止小便,以此來確保患者膀胱充盈[3]。掃描時對所有患者進行平掃和增強掃描,為患者靜脈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劑量控制在80~100 ml,掃描范圍自恥骨聯合下緣向上延伸。掃描結束后,將得到的圖像進行多平面重建,并由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進行觀察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9.0軟件對本研究中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2 結果
2.1 患者臨床特征情況
經過手術及病理檢查,76例患者共有102個囊性病灶,其中良性病變86個,惡性病變16例。在臨床特征方面,卵巢囊腫畸胎瘤患者14例17個病灶,卵巢腺囊瘤患者12例14個病灶,卵巢囊腺癌患者5例11個病灶,卵巢內膜異位囊腫患者13例18個病灶,卵巢囊腫患者19例25個病灶,卵巢管膿腫患者7例11個病灶,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塊患者6例6個病灶,見表1。
2.2 患者CT診斷情況
所有患者經多層螺旋CT檢查,76例患者當中,卵巢囊腫畸胎瘤定位正確14例(100%),定型正確14例(100%);卵巢囊腺瘤定位正確12例(100%),定性正確9例(75.00%);卵巢囊腺癌定位正確5例(100%),定性正確3例(60.00%);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定位正確11例(84.62%),定性正確10例(76.92%);卵巢囊腫定位正確19例(100%),定性正確17例(89.47%);卵巢管膿腫定位正確7例(100%),定性正確5例(71.43%);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塊定位正確5例(83.33%),定性正確5例(83.33%)。定位正確共73例(96.05%),定性正確共63例(82.89%),見表2。
3 討論
經CT檢查后,CT圖像中囊性區面積超過病灶大小的2/3可確定為盆腔囊性病變,囊壁壁厚小于3 mm為薄壁,囊壁壁厚大于3 mm為厚壁[4],具體病變類型鑒別診斷標準如下。
(1)卵巢囊腫畸胎瘤:病灶多為圓形或橢圓形,囊壁較薄,病灶內部可見液性和脂性密度區,脂肪CT值低于20 Hu,在部分病灶內可見軟組織結節或鈣化[5-6]。(2)卵巢囊腺瘤:可分為黏液性囊腺瘤和漿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為多房,囊壁薄厚不均,有強化,部分病灶可發現囊壁結節,囊液CT值在30~45 Hu;
漿液性囊腺瘤單房、多房均有,分隔較薄,部分病灶可發現囊壁結節。(3)卵巢囊腺癌:所有病灶均發現分房和附壁結節,病灶囊壁和分隔薄厚不均,增強后發現有強化,邊界不清[7]。
(4)卵巢內膜異位囊腫:囊壁較薄,囊液密度與水密度接近,病灶出現單房或多房,部分囊內出血,密度有所增高。(5)卵巢囊腫:為單純性囊腫,形狀為圓形或橢圓形,囊液呈低密度影,囊壁較薄,邊界清晰,囊內為多房或單房,增強后囊液未強化,囊壁和粘連纖維組織顯著強化。(6)卵巢管膿腫:囊壁較薄,囊液密度趨于水,部分病灶可見囊壁增厚,并呈輸卵管螺旋狀。(7)盆腔囊性感染性包塊:囊壁較厚,分房眾多,囊內密度高,CT平均值為45 Hu,病灶周圍的脂肪間隙較為模糊[8]。
多層螺旋CT具有時間分辨率高、空間分辨率高的特點[9],從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橫截面、冠狀面以及矢狀面圖像,圖像重建后,可以更為直觀地了解到病灶的細節,除此之外,醫師還可以通過多層螺旋CT對任何自己感興趣的位置進行觀察[10]。采用多層螺旋CT對女性盆腔病變進行檢查,通過薄層掃描和三維重建能夠將患者囊腫的形態、大小、囊壁厚度以及強化程度等清晰的顯示出來,使得醫師能夠全面了解患者病灶周圍組織結構的病變情況,在臨床上,多層螺旋CT對于提高卵巢腫瘤的診斷率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11]。在本次研究中,76例患者經手術及病理學檢查共確定病灶102個,隨后實施多層螺旋CT檢查,結果表明多層螺旋CT檢查的定位準確率和定性準確率分別為96.05%和82.89%,其中卵巢囊腫畸胎瘤的定位正確率和定性正確率均達到100%,說明多層螺旋CT對于卵巢囊腫畸胎瘤的診斷效果要相對較高。在王海等[12]的研究當中,同樣采用多層螺旋CT為患者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其定位準確率為95.00%,定性準確率則為82.00%,與本次研究的結果相對比,兩者基本吻合。除診斷準確率方面,多層螺旋CT對于各種類型的女性盆腔病變,其掃描結果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差異性,特征性表現十分明顯。
綜上所述,采用多層螺旋CT對女性盆腔囊性病變進行鑒別診斷,對病灶定位及定性的準確率較高,在臨床診斷中具有較高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楊蓓,張樹桐,王翔,等.女性盆腔囊性病變的多層螺旋CT鑒別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5,30(8):1270-1272.
[2]李云香.綜合治療慢性盆腔炎70例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13):124-125.
[3]羅婷.陰道超聲引導介入治療盆腔囊腫療效探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23):50-51.
[4]劉宏良,張柳,蔡振.女性盆腔囊性病變的多層螺旋CT鑒別診斷[J].實用醫學影像雜志,2014(3):187-189.
[5]喻羚,韓雪盈.多層螺旋CT在早期肺癌診斷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52-52.
[6]黃忠華,周均宗,謝春燕.多層螺旋CT三期增強掃描在診斷早期子宮內膜癌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9):55-56.
[7] Vural M,Yalcin S,Yildiz S,等.Isolated type I pelvic cystic echinococcosis mimicking ovarian tumor[J].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11,3(6):289-291.
[8]陳超.盆腔腫瘤多層螺旋CT增強后泌尿系統延遲掃描臨床作用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31):43-44.
[9]蔡新宇,肖蕾,梁曉平.超聲及多層螺旋CT鑒別女性盆腔腫塊病變的價值比較[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2):106-108.
[10]王玉蓮.B超在婦科盆腔腫塊中的診斷價值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9):55-56.
[11] Silver M D,Taguchi K,Hein I A,et al.Windmill artifact in multislice helical CT[J].Proc Spie,2016,50(32):1918-1927.
[12]王海,陳小宇,林千早,等.多層螺旋CT與超聲診斷女性盆腔囊性腫塊臨床價值[J].醫學影像學雜志,2017,27(2):379-382.
(收稿日期:2018-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