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林艷



【摘要】 目的:分析無痛胃鏡和常規胃鏡對上消化道異物的治療效果。方法:擇取筆者所在醫院100例上消化道存在異物的患者,收治時間2017年1月-2018年9月,上述患者均經精確診斷后確診。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各50例。給予研究組中的患者進行無痛胃鏡的治療,而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胃鏡進行治療。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平均的動脈壓(MAP)、心率(HR)及血氧的飽和度(SPO2)等生命體征,以及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及治療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1)術中,研究組患者的MAP、H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SPO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時間(6.9±2.1)min,成功率9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16.3±7.3)min,成功率7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3)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5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與常規胃鏡治療效果比較,采用無痛胃鏡對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治療的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
【關鍵詞】 無痛胃鏡; 常規胃鏡; 上消化道異物; 治療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5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2
臨床上,上消化道異物疾病是具有較高發病率的一種消化科的急癥,根據異物停留具體的位置,主要分為食管上中下段、胃腔及十二指腸及賁門等,其中最常見的為食管的上段[1-2]。機體的營養攝入一般受到消化道的影響,如果這些部位存在堵塞或者是狹窄的情況,就會導致患者發生炎癥、進食不暢及消化道組織的出血現象,會給組織的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根據不同年齡段的患者,其常見消化道的異物主要包括雞鴨的骨頭、假牙、魚刺、玩具等,均需要正確及時地將其取出,否則會給患者帶來二次傷害,進一步的損害了患者的健康[3-4]。將消化道的異物取出的過程中,正確有效的方法不僅能夠可以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時還可以降低或減少對組織的二次損傷[5]。本文主要分析無痛胃鏡和常規胃鏡對上消化道異物的治療效果,現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象為筆者所在醫院100例上消化道存在異物的患者,收治時間2017年1月-2018年9月,上述患者均經精確診斷后確診。隨機將其分成兩組,各50例。研究組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0~65歲,平均(40.8±3.5)歲,異物存在時間30 min~6 d;對照組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22~66歲,平均(39.2±1.9)歲,異物存在時間50 min~7 d。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患者知情同意。
1.2 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應及時進行X線片的鋇餐檢查,目的是盡早地將異物的位置進行確定。在上述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凝血功能、心電圖、血尿常規等檢查。給予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達克羅寧膠漿的咽部麻醉,然后通過胃鏡將消化道的異物取出。研究組患者在進行異物位置的確定后,使患者處于左側臥位,將牙墊放在患者的口腔中,同時進行吸氧,及時建立起有效地靜脈通道及心電監護,通過靜脈注射的方式進行芬太尼的誘導麻醉,當患者的睫毛反射徹底消失之后,醫護人員才可以進行內鏡下的操作。經患者口腔,緩慢的插入胃鏡,尋找范圍在自咽喉部到十二指腸之間,若患者腔內發熱液體較多,則需要將液體抽吸干凈,避免影響觀察異物。待發現異物之后,需要將管腔及時地進行充氣,應提前給表面的食物殘渣和黏液沖洗干凈,保證充分顯露消化道的異物,觀察異物大小及形狀,明確異物和周圍組織關系,鉗夾異物。如果異物較尖銳,應該先把異物拉到胃鏡的前端,確保內鏡和異物的長軸處于同一條直線上,然后將胃鏡和異物一同的退出。手術過程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血壓等體征及患者的意識和面色情況,保證患者的各項體征均處于平穩且無明顯波動的狀態,確保患者呼吸道的始終通暢[6]。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前、術中及術后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及血氧飽和度(SPO2)等生命體征,以及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及治療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成功率判定標準:順利清除異物,異物感消失,上消化道功能恢復正常或上消化道功能有待進一步改善。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術前、術中、術后的生命體征情況
術前,兩組患者的SPO2、MAP、HR等的生命體征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中,研究組患者的MAP、H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SPO2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患者的SPO2、MAP、HR等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及成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治療時間(6.9±2.1)min,顯著低于對照組;成功率98%,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2。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8%,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8%,研究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上消化道的異物癥在臨床上的發病率極高,患者在入院后,要及時了解其吞入異物大小和病史,需要對患者進行消化道的造影檢查、內鏡檢查及胸腹平片的檢查,方能確診[7-8]。根據以往的經驗,對于小且光滑的消化道異物,機體通過新陳代謝就可以自己排除了。但對于較大且銳利的異物,由于異物會引起消化道的黏膜損傷以及消化道的穿孔等,所以在確認之后就要及時地將其取出,保證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9-10]。在臨床治療時,常用的治療方法為剖腹取異物方法或是外科手術的剖胸法。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內鏡檢查逐漸的普及,在處理消化道的異物方面,內鏡下的異物取出方法已成為一種首選的治療方法,其效果顯著[11-12]。
本研究發現:(1)術中,研究組患者的MAP、HR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經數據分析,其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患者的SPO2,經對比分析,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研究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6.9±2.1)min,成功率是98%;對照組患者的治療時間為(16.3±7.3)min,成功率是76%;經數據分析,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3)研究組患者中嘔吐的患者有1例,嗝逆的患者有2例,無出血、穿孔的患者,躁動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8%;對照組患者中嘔吐的患者有10例,嗝逆的患者有3例,出血的患者有6例,穿孔的患者有8例,躁動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58%;經數據分析,其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和常規的胃鏡治療效果比較,采用無痛胃鏡對上消化道異物患者的治療效果較好,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低,值得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莫瑋.無痛胃鏡在小兒上消化道異物治療中的應用[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61):48-51.
[2]毛本紅,趙蘭,鄭艷.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效果比較研究及安全性[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18):28-29.
[3]桑杰卓瑪,胡麗麗,吳東霞.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應用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的臨床療效[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8):12.
[4]黃小虎.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應用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的臨床療效[J/OL].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45):5.
[5]馬力娟.比較常規胃鏡及無痛胃鏡治療食道異物的效果及安全性[J/OL].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16):62.
[6]孫欣.無痛胃鏡治療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7,23(21):125-126.
[7]王力.上消化道異物中采用無痛胃鏡與常規胃鏡治療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6):118-119.
[8]馬志蛟.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在上消化道異物中的應用對比研究[J].醫藥論壇雜志,2017,38(5):104-105.
[9]王玉剛,鄭秀麗,張麗敏.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臨床對照觀察[J/OL].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7,1(2):111-113.
[10]史方義,楊維忠,楊許威.上消化道異物患者應用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的臨床療效[J].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1):63-65.
[11]于利.無痛胃鏡與常規胃鏡下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3):51,54.
[12]陳洪穎.常規胃鏡與無痛胃鏡治療上消化道異物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7):201,204.
(收稿日期:2018-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