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瑞 何丹①


【摘要】 目的:探究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對于提升婦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產婦及25名產科護理人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將300例產婦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50例。25名產科護理人員在未接受疼痛知識培訓時對1組產婦進行護理,在接受疼痛知識培訓后對另1組產婦進行護理。對比25名產科護理人員在接受疼痛知識培訓前后的問卷考試成績及兩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人員在培訓后疼痛知識問卷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產科護士開展疼痛知識培訓能有效提高其疼痛護理知識水平和操作技巧,從而提高產婦疼痛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婦產科護理; 護理質量; 疼痛知識培訓; 臨床應用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2.0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9)12-0-03
疼痛在現代醫學中是指一類伴有不良情緒的復雜心理及生理活動,是一種因機體不適或痛苦產生的主觀感受,屬于臨床最為常見的癥狀之一。臨床上根據疼痛癥狀持續時間的長短,將其分為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兩類。急性疼痛一般情況下最多持續2個月,絕大多數急性疼痛都是由于患者身體受到的損傷,如手術切口或創傷等,對其身體直接產生影響而引起的,是人體的一種保護和報警機制,提醒患者身體出現異常;慢性疼痛通常會持續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大多數情況下慢性疼痛除了與患者機體曾經受到的損傷有關,往往還與其社會活動、生活習慣、心理狀態有關[1-3]。對于產婦這一特殊群體來說,患者不僅需要面對手術疼痛、產痛等多種急性疼痛,也需要面對由于產后抑郁、焦慮等原因促成的慢性疼痛,對其產后康復和新生兒健康成長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對產婦實施疼痛護理,提高護理質量顯得十分重要。為探究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對于提升婦產科護理質量的效果,本研究選取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間收治的300例產婦及25名產科護理人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開展試驗,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0例產婦及25名產科護理人員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產婦納入標準:(1)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上;(2)無認知或意識障礙。產婦排除標準:(1)文化程度在小學或以下;(2)合并有慢性疾病。將300例產婦分為兩組,每組150例。以2017年1-6月未開展疼痛知識培訓時的150例產婦作為對照組,2017年7月-2018年1月開展疼痛知識培訓后的150例產婦作為觀察組。25名產科護理人員在未接受疼痛知識培訓時對1組產婦進行護理,在接受疼痛知識培訓后對另1組產婦進行護理。對照組產婦,年齡21~37歲,平均(28.5±3.7)歲;孕周36~41周,平均(37.7±1.6)周;剖宮產73例,順產77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2~36歲,平均(28.9±3.2)歲;孕周35~40周,平均(37.5±1.4)周;剖宮產74例,順產76例。對比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執行,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護理人員接受疼痛知識培訓,具體培訓方法如下。
1.2.1 籌備階段 首先組織筆者所在醫院產科主任、產科護士長、麻醉科主任及護理教師等專業人員開展研討會,從醫院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他院的先進經驗制定本次培訓的具體目標及內容,并討論培訓開展方式與時間。產科護士長還需要額外負責受訓人員的組成和時間安排,以及調整排班順序等[4-5]。本次培訓主要包括以下四大方面的內容:與疼痛有關的一般知識、與疼痛有關的藥物知識、如何對疼痛等級進行評估及如何預防或緩解疼痛癥狀[6]。護理人員通過此次培訓,應掌握常見鎮痛藥物的不良反應類型,能夠在臨床護理中評估產婦疼痛等級;學會如何對產婦實施有效的疼痛護理,從而幫助其緩解疼痛,減輕身體和精神上負擔[7]。
1.2.2 教材選擇 為保證本次培訓的專業性和有效性,研討會中決定選擇國家衛生部組織專家編寫的《麻醉藥品使用與規范化管理培訓教材》作為培訓中主要使用的教材[8]。該教材正文部分分為20章,包括疼痛發生機制及其診斷、分級方法、疼痛癥狀的常用治療方法、規范化疼痛治療的過程、因疼痛引起的常見心理問題類型及其干預方法、鎮痛藥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及其防治措施等[9]。教材附錄部分主要對常用鎮痛藥物和輔助藥物種類、用法用量及這些藥物的藥理學進行說明,同時提供一份疼痛評估表以供參考[10]。
1.2.3 培訓講師 本次培訓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分別安排產科主任、產科護士長、麻醉科主任及護理教師作為不同部分的培訓講師。所有講師均具備以下條件:(1)從事與疼痛癥狀有關的臨床護理實踐經驗達到5年以上;(2)從事與疼痛癥狀有關的臨床治療實踐經驗達3年以上;(3)臨床教學經驗達到一年以上;(4)熟練掌握有關疼痛治療及常用鎮痛藥物的知識[11]。
1.2.4 培訓時間 綜合考慮產科業務需要及培訓效果等因素,決定將培訓分成30課時進行,每個課時約為2學時,每周開展3課時培訓,總培訓時間為10周。
1.2.5 教學方法 本次培訓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的模式,主要包括:(1)講授式教學。講師通過語言、板書、多媒體等多種方式向學生講述疼痛護理有關理論知識,并對重、難點進行針對性解釋說明。(2)案例教學法。選取產科臨床護理中的典型事件作為教學案例,在課堂上進行展示,要求學生對案例進行閱讀,討論并分析案例內容,嘗試提出自己的解決的方法,最終通過綜合其他人的方案尋找最佳解決途徑,訓練將理論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的能力[12]。(3)小組合作學習。依據能力互補原則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講師為學習小組指定課題,指導他們在培訓課上進行討論,或通過日常護理工作啟發合作完成課題。在這一過程中提高對有關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培養創新能力。(4)演繹法。讓學生分別扮演產婦及護理人員,模擬還原臨床護理中常見的情景,使其能夠站在產婦的角度思考問題,并訓練臨床實踐能力。
1.2.6 考評方法 在培訓開始前、培訓5周及培訓結束后分別對受訓護理人員相關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評價,以問卷考試的形式進行。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護理人員在學習前后疼痛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兩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其中,疼痛知識通過問卷考試進行評價,主要包括與疼痛有關的一般知識、與疼痛有關的藥物知識、疼痛診斷評估及疼痛癥狀處置四部分,每部分10小題,總分100分。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通過醫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進行調查,總分為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基本滿意、60~69分為一般、<60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分別統計兩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處理
選用SPSS 20.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5名護理人員在培訓前后問卷考試成績對比
25名護理人員在培訓后與疼痛有關的一般知識、與疼痛有關的藥物知識、疼痛診斷評估、疼痛癥狀處置和總分分值均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疼痛是臨床最常見癥狀之一,雖然隨著醫療水平和鎮痛技術不斷發展,鎮痛藥物的效果和安全性不斷提高,但對于孕婦來說,她們仍需要面對產痛、剖宮產術后疼痛等目前尚無解決方法的疼痛類型。疼痛會對產婦的身體和心理產生雙重刺激,抑制體內分泌催乳素,減少乳汁的分泌量,對新生兒的成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若不及時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措施,緩解產婦疼痛癥狀,急性疼痛很可能引發抑郁、焦慮等疾病,轉變為慢性疼痛,對產婦健康造成長期負面影響。臨床研究認為,護士在產婦圍生期疼痛管理中扮演著主要角色,因此提高產科護士疼痛管理水平,能有效促進產科整體疼痛管理水平發展。
本次研究在產科護士中嘗試開展疼痛知識培訓,考試成績顯示,護理人員在培訓后疼痛有關的一般知識、與疼痛有關的藥物知識、疼痛診斷評估及疼痛癥狀處置的成績明顯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了解培訓護理人員在接受培訓后,實際應用知識的能力,本次研究額外對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疼痛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產科護士開展疼痛知識培訓能有效提高其疼痛護理知識水平和操作技巧,從而提高產婦疼痛護理質量,值得在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淼.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對婦產科護理質量及滿意度的改善效果評價[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16,19(5):767-771.
[2]蔡曉燕,顧美萍,許愛麗.護士分層培訓在提高婦產科護士綜合能力中的應用[J/OL].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5):178-179.
[3]祝琳.案例教學法在婦產科護理試驗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OL].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6,3(16):154-155.
[4]陳彩青,譚張紅.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在婦產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12):1594-1595.
[5]李立梅,鄧穎.目標管理在婦產專科醫院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3):411-413.
[6]陳小菊.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在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心理醫生,2017,23(22):230-231.
[7]鐘春霞,廖小妹,劉付良珠,等.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護理人員疼痛知識培訓的效果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5):74-76.
[8]趙蓮.基層醫院婦產科護理質量管理應用持續質量改進的價值[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6):200.
[9]李鵬博,魯藝.提高婦產科護理學教學質量的探討[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4):191,195.
[10]胡淑賢,張艷,張娟,等.民族高等醫學院校附屬醫院婦產科護理學課堂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7(4):101-102,142.
[11]努爾熱曼古麗·吐爾遜,尼羅法·賽提瓦爾地,阿依帕夏·玉山.優質護理干預在提升婦產科護理質量中的作用分析[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7):169.
[12]陳伊鳳.產科護士疼痛知識培訓在提高婦產科護理質量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0):79-81.
(收稿日期:2018-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