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鈴鈴 陳文忠 葉潔鈴 黃俊 陳力帆
【摘 要】文成縣自然環境資源和人文資源都比較豐富,近幾年來鄉村旅游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是存在知名度有待提升,產品和服務還有待提高,游客流季節性明顯等影響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只有啟動智慧營銷新模式,開發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旅游產品,培養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才能促成文成縣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文成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一、前言
黨的十九大所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的戰略為新時代發展鄉村旅游賦予了新的使命和機遇。本文以溫州市文成縣為例,思考如何借獨厚的生態環境打造獨特的鄉村旅游,提出文成縣實現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二、文成縣鄉村旅游資源與發展現狀
一)自然生態資源得天獨厚
文成縣實施鄉村旅游的一大顯著優勢在于其擁有的獨厚生態環境,其境內“八山一水一分田”,森林覆蓋率高達71.7%,被稱為溫州之肺、天然氧吧。不僅如此,這里的水系水體質量排在浙江省八大水系的第一位,被譽為“溫州大水缸”。文成縣東有百丈漈,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為全國單體落差最高的瀑布;西接國家級森林公園銅鈴山峽,屬世界奇觀;南臨浙江南部最大的湖泊——飛云湖。
二)人文底蘊豐富多彩
文成縣的人文旅游資源也較為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國家級文物古跡劉基故里,馳名遐邇、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劉伯溫傳說、太公祭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為了避免同質化、無特色、無創意等現象,文成縣通過充分發掘民俗民風,致力于打造獨有的特色化小村,如畬族特色小村—讓川村。該村畬族人口占四分之一,是浙江省3A級景區村莊、溫州市特色旅游景村。該村最大的特色是長桌宴和攔門酒,過畬族姑娘的攔門酒、與畬族姑娘對歌、喝當地自釀的佳釀,都是招待賓客的一種民族禮儀。
千年的文化底蘊和養生精神為文成成為“最有鄉情淳樸之地”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三)打造農媒旅一體化
農產品是鄉村旅游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如今,鄉村旅游業盛行起來,新媒體不斷崛起,這正是一個“三合一”的好時機,將農產品、新媒體與鄉村旅游結合一體,可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文成縣創建了微信公眾號——特農匯,并在客運中心設置農產品的展示與銷售區域,游客可隨時隨地了解當地的農產品及一些基本信息。借助抖音、快手和騰訊短視頻等這類平臺,積極宣傳文成縣的鄉村旅游項目與特色農產品,有助于提升該縣鄉村旅游的知名度與美譽度。
四)發展綠色交通、景區管理信息化
文成縣立足于綠色、生態和美麗的交通發展理念,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游客。景區設立WIFI、移動互聯的游客服務和動態可視的安全管理等,保障和解決游客的安全、服務等問題,游客的旅游體驗不斷得到提升與完善。
三、文成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部分鄉村旅游項目的知名度有待提升
比如在綠城溫州桃李春風微信公眾號中關于該項目的宣傳程度還不到位。2018年8月落實的文成縣“中國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包含了劉基故里民俗帶、云江秀水閑情帶、山水奇觀尋幽帶及玉泉僑情楓彩帶等四條景觀帶,與文成縣有些已經成熟的鄉村旅游項目相比,在知名度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二)智慧化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還有待提高
在“互聯網+”背景下,鄉村旅游產品和服務也借助現在科技技術的力量,插上“智慧的翅膀”。文成縣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紅楓公交車公眾號為游客提供實時路況與需要等待的時間,特農匯公眾號為游客提供O2O的農產品購買服務,溫視新旅游公眾號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路線和他人的旅游經驗。但也存在不少有待完善的方面,例如發貨不及時,客服回復慢,旅游攻略不全面,公交車車次少,共享單車在縣城周邊小鎮普及數量不足等。
三)游客流季節性明顯
文成縣雖然有不少的鄉村旅游景點,但游客數量季節性明顯。鄉村旅游項目往往針對旺季進行開發,而不愿往淡季進行大量的投資。例如,文成百丈漈風景區在夏季是游客旅游的高峰階段,許多游客都紛紛走向這里來避暑,但是到了寒冷的冬季,由于缺乏適合的旅游項目,導致人煙稀少。
四)農產品沒有形成完整的品牌和產業鏈
隨著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農產品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核心之一,鄉村農產品的銷售模式也持續的完善中。文成縣的特色農產品還是比較豐富的,如貢茶、龍川索面、番薯粉絲等。許多的當地農民在手機上做微商,發朋友圈,單打獨斗,可效果不怎么理想。這就需要通過工業化的理念和旅游化的手段,建立起一個較為完整的品牌和產業鏈,發揮規模優勢。
四、文成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就是在滿足現今旅游者與鄉村居民的各種需求的同時,保持后續發展的空間與機會[1]。只有針對文成縣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挑戰,找出相對應的解決辦法,方可實現鄉村旅游持續健康地發展。
一)啟動智慧營銷新模式
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旅游作為一種無形的服務產品,更適于在互聯網上流通,比其他行業有一定優勢[2]。文成縣需要采用智慧營銷的方式方法,打造鄉村旅游營銷平臺,把鄉村旅游中那些頗具吸引力的重點要素,如自然風光、民間習俗、特色農產品等,通過各種互聯網終端、大屏幕等多種渠道傳播出去。一方面可以整合資源建設鄉村旅游官方網站、和鄉村旅游APP,豐富相關的傳播信息并完善鄉村旅游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可以跟第三方流量平臺開展合作,以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抖音短視頻等形式,多維度、全方位地展示鄉村旅游的資源和面貌。
同時,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客戶關系管理,預訂、支付、客服以及售后等均可在網上實現。另外,將鄉村旅游中的游客服務中心、農家樂、鄉村酒店等資源整合為有形的鄉村旅游服務體系,為游客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和智慧化的一體化服務。
二)開發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村旅游產品
獨特性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鄉村旅游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要避免同質化,要深挖農耕文化、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傳統工藝等。在這些旅游產品的開發中要充分考慮游客的深度體驗,更多的參與和互動才能更好地達到不斷吸引和黏住游客的效果。
三)培養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
鄉村旅游是一種綜合性的產業,單純以自然田園風光為主的觀光方式以無法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需求。這就對鄉村旅游的經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專業的人員來實施經營管理。文成縣可以從三大方面來培養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人才:一是與有關大專院校開展合作,以訂單班的形式開展定向培訓;二是加大交流和學習力度,如積極參與浙江省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充分利用外部的智慧資源;三是通過走出去參觀和請進來培訓的方式,提升當地農民經營者的經營管理理念和能力。
【參考文獻】
[1]程 逆.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內容與措施研究[J]. 鄉村科技,2018, ( 4 ) :33-34.
[2]周偉偉.“互聯網 +”背景下陜西省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7):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