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晶
【摘 要】本文首先對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內容和意義進行了分析,根據民商法信用體系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構建策略,以期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U284 【文獻標識碼】A
一、民商法信用體系概述
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進步,市場主體的極大活躍,帶動新的市場形態層出不窮,市場行為逐漸呈現多樣化的發展。為了防止市場無序化發展,導致市場交易無法順利完成,需要從法律的角度來規范市場行為,從而給市場經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礎。因此,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成為必然趨勢。民商法信用體系可以歸納為:市場雙方按照相關法律規定簽署合同,若當事人能夠認真履行合同約定,則可獲得正面評價,若當事人沒有認真履行,反而存在失信行為則會獲得負面評價,這種評價將會通過量化呈現在公眾面前。構建科學的民商法信用體系,能夠督促市場主體積極履行合同,從而促使市場能夠實現良好運轉。在此將民商法信用體系中的信用定義為市場主體是否按照簽署合同的具體內容開展市場行為。
二、完善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意義
2.1規范市場經濟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和完善,能夠充分發揮其對市場經濟的推動作用,并且能夠有效約束市場行為中的各種問題,促使市場從無序化轉向有序化發展,最終使得民商法能夠在推動市場發展的前提下,充分實現規范作用,是我國市場經濟能夠更加和諧高效的發展,并合理規避一些經濟事故[1]。
2.2能夠有效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民商法信用體系對于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通過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能夠促使市場商家更加注重經營活動的信用問題,有效減少交易欺詐行為的發生,同時能夠適當遏制商品以劣充好的現象,從而較好的維護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使得市場整體風氣得以優化。除此之外,民商法信用體系不僅有效的規范了經銷商行為,也有效規范了消費者的信用行為,促使交易合理合法。
2.3督促企業健康發展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能夠幫助企業領導者重視自身信用問題的建設,從而取得良好的社會信譽,實現自身經營名譽價值的提升,最終提高了企業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在民商法的規范作用下,企業也應當嚴格保證自身經營、交易行為的合法性,一旦發現企業在經營或交易行為中存在欺詐行為,則應立即對其采取嚴厲措施進行懲罰。
2.4完善國家法律體系
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還能夠有效促進我國法律體系的完善,從而幫助相關法律法規的保障價值得到充分發揮。除此之外,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還能夠充分體現司法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實現不當司法行為的有效避免,從而促進了我國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三、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存在的問題
我國形成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時間較短,因此仍缺少全面且統一的信用分析方法,導致無法充分體現對市場主體的信用分析效果。同時,由于信用標準存在不唯一性,且信用存在較多限制條件,因此為了促使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更加完善,還需要相關學者加強研究。目前,我國民商法制度和實施的第一原則為信用原則,在這一層面可以看出,民商法信用體系仍然有待完善,若無法有效對民商法信用體系加以完善,則會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除此之外,市場形態的多元化導致信用體系的建設仍然需要依靠技術加以實現。只有依托于龐大的市場信息和數據,才能夠形成具有價值的市場信用體系。當下仍然沒有完善的技術來實現可靠信息的收集和公布,從而導致信用體系的建設仍有待完善。
四、民商法信用體系建設的構建策略
4.1奠定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地位
信用原則在民商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保障市場經濟良好運行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需要將其貫徹落實到具體的法律條文中,因此需要人們提高對信用體系的重視,奠定信用體系的重要地位。相關部門需要積極推動信用體系的建設進程,對公民的信用意識加以培養。立法部門需要積極完善立法體系,明確市場主體在實施縱市場行為時應當充分貫徹落實誠信原則行使權利、履行義務,對合同的簽訂和履行全過程嚴加審查。同時,需要對市場中存在的投機取巧行為嚴厲打擊,積極發動群眾力量,完善信用信息收集體系和司法救助體系,使信用理念深入人心,奠定信用體系的重要地位。
4.2加強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我國市場民商法信用體系仍然有待發展和完善,市場經濟仍然存在誠信缺失、欺詐行為以及違約行為等不良現象,嚴重制約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其中,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市場主體——企業,則成為了解決市場不良現象,構建完善的信用體系的關鍵點。然而,我國目前仍然缺乏企業信用評價系統,無法科學監管企業的誠信情況,導致部分企業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違背市場信用體系的要求,從事違反合同規定、甚至危害消費者的行為[2]。因此,加強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企業信用體系,對于提升企業誠信意識,并為市場整體信用體系的建設奠定基礎。除此之外,在建立企業信用體系的前提是構建個人信用體系,從而最終形成企業主導、個體參與的信用體系。
4.3分層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
民商法信用體系的建設,應當按照一定層次,循序漸進的進行。其中,企業信用體系的建設是最為關鍵的環境,除此之外,還應當重視個人信用體系和公司信用體系的建設。其中,構建個人信用體系,應當在獲取信用評價信息時,注重個人隱私的保護,防止由于信息泄露造成安全隱患。在獲取信息時,應當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同時需要征得公民的認可;對于采用不當手段竊取他人信息的違法行為,需要注重應用法律武器進行打擊和處罰。構建企業信用體系,在收集相關信息時,應當對信用良好的企業加以保護,并對信用較差的企業進行整治。公司信用體系的構建,需要重視公司內部問題的管理,從而建設可靠的公司信用體系。
4.4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政府在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從而為市場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這一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通過宏觀調控和市場調控兩種政策的開展,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第二,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需要大量的資金和人力物力投入,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三,構建民商法信用體系需要較高水平的信息技術支持;第四,民商法信息體系的建設,離不開人民的參與。因此,政府需要做好相關宣傳工作,促使人民形成維護信用體系的習慣,促使信用體系的貫徹落實。為了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需要構建完善的政府信用體系,從而為民商法信息體系的建設提供引導作用[3]。同時,還需要政府對遵守誠信原則的企業和人員加以鼓勵和支持,促使市場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另外,政府還應當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實現市場主體信息安全的保護。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和完善,對于優化我國市場經濟環境,維護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信息體系的構建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應當積極發揮相關作用,保障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和落實,從而為我國社會經濟的科學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周翊潔.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策略[J].法制博覽,2018(25):95-96.
[2]遲澤人.淺析民商法信用體系構建的思考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7(27):14-15.
[3]孫銘陽.試論民商法信用體系的構建[J].法制博覽,2016(19):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