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鴻
【摘 要】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作為法定檢驗,是對電梯生產和使用單位執行相關法規標準,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確認電梯安全相關工作質量情況的查證性和符合性驗證,能夠有效地保障電梯使用環節的安全性。
【關鍵詞】電梯;檢驗項目;思考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劇,現代樓宇的高度越來越高,乘客電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電梯的運行速度也越來越快。據日前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2018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通告》可知:截止2018年底,我國目前的電梯登記數量為627.83萬臺,全年共發生電梯事故31起,死亡人數22人。如何盡可能的降低電梯安全事故、確保電梯的長期安全運行,這對電梯的設計、生產、安裝、維護、檢驗檢測及使用管理這一系列的相關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作為法定檢驗,是對電梯生產和使用單位執行相關法規標準,落實安全主體責任,確認電梯安全相關工作質量情況的查證性和符合性驗證,能夠有效地保障電梯使用環節的安全性。
一、對電梯檢驗項目的幾點思考
1.1關于層門門間隙問題
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以下簡稱《檢規》)附件A第6.2項關于門間隙表述如下:
門關閉后,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
(2)在水平移動門和折疊門主動門扇的開啟方向,以150N的人力施加在一個最不利的點,前條所述的間隙允許增大,但對于旁開門不大于30mm,對于中分門其總和不大于45mm。
該條款中150N的人力為成年人在正常情況下單手所能施加水平方向上的靜態力的大小,施加在一個最不利的點是指門扇最下面,這點已成共識。但是該150N施加力是僅施加在主動門上還是同時施加在主、副門上,存在不同的說法,一些檢驗人員認為應當以兩個150N的力分別作用在兩個門扇(主動、被動門扇)下沿最低點,其理由是:電梯設計過程涉及的有關參數是以人體工程學為依據的,同時在兩扇門上施加150N的力的方法符合通常意義上的“最不利”情形的工況,這樣可以在設計中最大限度地消除使用環節可能出現的夾手、夾腳等潛在風險。
但是筆者通過對《檢規》第6.2項第(2)款及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規范》第7.2.3.2條進行比較分析及現場進行該試驗可知:主動門扇是直接受力的門扇,當150N的人力作用在門扇最低點(最不利點),門扇之間及門扇與立柱、門扇下沿和地坎之間的間隙會產生最大值,兩個門扇通過鋼絲繩聯動,被動門扇隨著主動門扇沿著門導軌向門開啟方向移動,從而兩者產生最大間隙,如果用兩個150N的力同時分別作用在兩個門扇上,則對整個門系統的總的力為300N,這點顯然不符合標準及規范的原意,所以該150N施加力應是僅施加在主動門上的。
1.2電梯層(轎)門旁路裝置
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以下簡稱《檢規》)附件A第2.8(6)項關于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表述如下:
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應當符合以下要求:
①在層門和轎門旁路裝置上或者其附近標明“旁路”字樣,并且標明旁路裝置的“旁路”狀態或者“關”狀態;
②旁路時取消正常運行(包括動力操作的自動門的任何運行);只有在檢修運行或者緊急電動運行狀態下,轎廂才能夠運行;運行期間,轎廂上的聽覺信號和轎底的閃爍燈起作用;
③能夠旁路層門關閉觸點、層門門鎖觸點、轎門關閉觸點、轎門門鎖觸點;不能同時旁路層門和轎門的觸點;對于手動層門,不能同時旁路層門關閉觸點和層門門鎖觸點;
④提供獨立的監控信號證實轎門處于關閉位置
層轎門旁路裝置是在TSG T7007-2016 《電梯型式試驗規則》中提出的要求,結合新檢規2.8(6)的要求,凡是按新檢規實施監督檢驗的電梯,都應該配置層轎門旁路裝置。
旁路裝置的檢驗過程中,檢規中①和②項目比較好理解,但是檢驗②時應注意:如果電梯裝設有ARD(自動救援裝置),應驗證旁路狀態下ARD無法起作用;檢查是否具備轎底閃爍燈時應在底坑查看,不要在打開的層門處觀察,存在墜落井道的風險。
檢規中③和④筆者認為是旁路裝置要求的核心內容,對于層轎門旁路裝置是否獨立設置的,應著重驗證其互鎖功能。
對于④的內容,在檢驗檢測人員中,是有兩種不同的理解的,一種認為轎門即使處于旁路狀態,也應處于完全閉合的狀態才可以運行,另一種認為監控信號只是方便操作人員確認轎門處于閉合位置,但即使轎門不閉合,也是可以運行的。
筆者還是支持第一種說法的,原因有三:
(1)GB 7588-2003的7.7.2.2條中規定:只有再平層、提前開門及對接操作的情況下,才允許電梯開門運行,且檢修運行時電氣安全裝置也應有效(GB 7588-2003的14.1.2(f)),緊急電動運行并不使門回路失效(GB 7588-2003的14.2.1.4(c))。雖說GB 7588-2003中并不包含對旁路裝置的要求,但EN81-20:2014(5.12.1.4、5.12.1.5、5.12.1.6、5.12.1.8)和TSG T7007-2016(V6.2.4、H6.2.3、H6.2.4、H6.2.5)中是同時包含有對檢修及旁路裝置的要求的;
(2)根據新檢規2.8(6)③中第三部分的描述,手動層門是不允許同時旁路閉合和鎖緊觸點的,那么也就是說層門旁路狀態下是不允許開門走梯的。
(3)從新檢規2.8(7)中可以看出,獨立的轎門監控信號是與層門鎖緊和轎門閉合同為門回路檢測的范圍內。
從以上三點筆者認為,2.8(6)④中提及的獨立監控信號應控制電梯的運行,而不是提醒操作人員轎門處于關閉狀態。
所以對于2.8(6)④的檢驗,筆者認為是采取在不影響電梯安全運行及不破壞電梯現有結構的前提下,用一定的方式阻止轎門閉合(不采用門機斷電的方式),用以驗證獨立監控信號的有效性。而且在監檢過程中,的確發現有部分電梯在轎門旁路的狀態下開門運行。
二、結束語
在繁重的電梯檢驗任務中,每一個檢驗項目均需消耗人力與時間,對檢驗項目的了解的熟練程度,嚴重影響著檢驗效率。特別是那些模糊的檢驗要求與方法,致使檢驗質量和檢驗真實性得不到保證。所以每一個檢驗員應當深讀檢規和標準,相互印證,,多思考,集思廣益,從而使電梯檢驗工作更加規范、完善。
【參考文獻】
[1] TSGT7001- 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
[2]GB7588-2003, 電梯制造與安裝規范
[3]EN81-20, Safety rules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lifts-Lifts for the transport of persons and goods
[4]平學文,張翔.對電梯定期檢驗項目的幾點思考.中國電梯,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