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喜 劉映宏
【摘 要】黨校科研水平是衡量黨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指標,能否把科研工作搞上去,直接關系到黨校的教學質量,關系到黨校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聲譽。基層黨校應堅持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圍繞大局出題目,貼近現實做文章,努力為地方領導決策咨詢服務。
【關鍵詞】黨校;科研;思考
黨校科研是黨校和黨的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能否把科研工作搞上去,直接關系到黨校的教學質量,關系到黨校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聲譽。因而黨校科研在黨校全面工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正所謂“黨校辦得好不好,科研是個晴雨表”。
一、新形勢下基層黨校科研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長久以來,大部分縣級黨校對科研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只要抓好教學工作,完成每年的干部培訓任務就可以了,沒有深刻理解和領會黨校工作“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的科學定位,片面地強調教學工作而忽視了科研工作。雖然黨校的教師大多也都在寫文章,但往往都是為了完成一些硬性科研任務,或是為自己評職稱而準備的文章,所寫的文章大多是一些空洞的理論文章,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科研有成果,但研究不深、創新不足
統觀縣級黨校的科研成果,雖有一定數量,但精品力作不夠,純理論文章較多,深入研究的課題較少。多數教師處于完成學校要求的最低科研工作量或職稱評定的需要而寫文章,多數為研討會征文或是發表在省級以下刊物。成果突出的研究領域不多,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得不夠緊密,對決策尤其是經濟對策類成果欠缺。對黨的重大理論問題的深入研究也不夠,缺乏創新性。
(二)決策資政作用不明顯
很多黨校目前都存在這樣的問題,調研文章雖然也有,但是對本地區的影響卻不大,研究成果沒有被當地的黨委政府的決策采納,起不到黨委、政府決策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不能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服務。究其黨校自身的原因,黨校開展科研工作沒有完全緊密貼近實際,貼近縣情,課題研究的針對性和操作性不強,從而導致課題研究角度不新、調研不透、理解不深等問題較為普遍,同時,由于黨校教師深入基層的機會比較少,教研經驗不足,對社會的認識主要借助網絡傳媒,這也影響了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三)教學和科研存在分化現象
教學是黨校的中心工作,科研是黨校教育的基礎。當前黨校存在的問題是教學專題僅是呈現于課堂上,而科研課題則在課堂之外。也就是科研成果進課堂的機會少之又少。緣于教學、科研的考核自成體系,各自獨立,缺乏兩者的結合點。繁重的教學任務硬性的科研考核,往往使教師顧此失彼。同時,有些教師缺少明確的學科定位和發展方向,教學專題和科研也是游擊戰式居多,教學和科研一體化當然也就無從談起。
(四)教師的科研協作意識與能力不強。
黨校的每一個教研人員都是黨校科研的主體力量,鼓勵教研人員獨立搞科研無疑是正確的,然而整合力量、優化資源配置、發揮整體功能顯得更為重要。近年來,很多縣級黨校的科研成果大多是教師個人的結果,教師的科研協作意識與能力還不強,沒有實現“1+1大于2”的效果,結果導致有分量的科研成果不多。
新形勢下,無論是黨校自身的發展,還是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都需要黨校科研的支持。縣級黨校的科研工作,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重要,特別是隨著習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的講話,無疑將給縣級黨校的科研工作帶來了極好的發展機遇。
二、提高縣級黨校科研水平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教師培訓,優化科研師資隊伍
一是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黨校教師進上級黨校學習是提高自身素質,搞好黨校工作的基礎,干部培訓首先就加強對培訓者的培訓,因此應進一步加大對黨校師資隊伍的培訓,努力造就和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干。二是加大掛職鍛煉力度,增強黨校教師的實踐經驗。與組織部門密切配合,每年有計劃地選派中青年教研人員和管理干部到黨委、政府綜合部門及基層掛職鍛煉,豐富實踐經驗,增加社會知識、增強工作能力。
(二)緊密聯系縣情開展科研,提升資政影響力
科研要強調形成教學出題目,科研做文章,成果進決策的良性循環。在進行科研選題時圍繞縣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教學需要來命題,針對社會熱點、難點和關鍵點設計調研課題。比如圍繞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選擇諸如新型工業化、特色農業、全域旅游、非公有制經濟、政府職能轉換、鄉村振興等調研內容,落實若干個調查研究基地,組織相關專業教師建立2至3個調研小組,進行跟蹤調研,動態研究,做到調研內容、基地、人員、任務四落實。形成一批科研成果,適時向政府建言獻策,力求使黨校教師成為研究縣域經濟社會問題方面的專家。只有這樣,黨校的影響力才能得以提升,黨校的工作才能引起政府的重視。
(三)完善科研激勵機制
以“多出產品、打造精品”的思路,對教研人員的科研工作量、科研成果認定和科研獎勵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并將科研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年終考核,并與職稱評聘,評優推先以及經濟收入直接掛鉤。把教師的科研效果和科研水平與教師的榮譽和收入掛鉤,形成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是推動科研水平提高的有效途徑。如將科研與目標考核結果、政治經濟待遇緊密掛鉤,在提拔重用、崗位選擇、外出考察學習、評先評優、表彰獎勵等方面體現差別性。
(四)強化合作意識,注重校外科研資源的整合利用
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是黨校教育的基礎。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得越深,課堂上就能講得越透,對策上就能提得越準。因此,黨校的科研工作要強化合作意識,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注重校外科研資源的整合利用,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研究。首先是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如政策研究部門的聯系與合作,注重與科研院甚至區域內高校的合作,發揮黨校系統科研關注社會現實、聯合攻關的整體優勢,爭取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爭取將課題納入學校教學和科研中。
總之,新形勢下,縣級黨校要充分認識到科研在黨校教育中的作用,要根據黨校自身的科研條件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做好本校的科研規則,采取相應措施,調動縣級黨校教師的科研積極性,催生一批高質量、貼近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科研成果,使科研工作在黨校教育工作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從而推動黨校事業健康發展,推動當地縣域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