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賢
【摘 要】本文從新時期的社會背景出發,在高中生群體范圍內,探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研究的價值,高中生是國家建設的儲備人才,加強和鞏固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對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對新時期高中生的成長提供科學指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有利于總結經驗教訓,克服困難,發揮優勢,進而通過塑造和改造的方式加強新時期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切實提高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實效性。能提高高中生思想認識,形成良好品德,抵御新時期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結合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
【關鍵詞】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的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改善。當前我們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和任務,踏上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得到了廣泛傳播、普及和認同。但是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科技網絡的進步,各種社會思潮相互碰撞,給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帶來了機遇和嚴峻的困境。高中生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正處于三觀塑造的關鍵時期,身心發育不成熟,思想建設缺乏主導性,是非觀念相對封閉,很容易受錯誤社會思潮的影響,導致部分高中生對社會主義產生懷疑、不信仰社會主義或者出現虛假認同。因此,厘清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的機遇和困境,可以為進一步分析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困境的原因及應對策略奠定基礎,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理論概述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涵
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闡釋,從地位來講,社會核心價值觀是指在價值觀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體現著價值觀體系的基本價值取向、統攝和支配其它從屬地位價值觀的價值觀,它是一種社會制度長期普遍遵循的基本價值原則,是一種文化區別于另一種文化的基本價值觀念。[1]從內容來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指人們對社會主義價值的性質、構成、標準和評價的根本看法和態度,是人們從主體的需要和客體能否滿足主體的需要以及如何滿足主體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評價各種物質的、精神的現象及主體的行為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
價值認同是個體或組織通過生產交往活動而在價值觀念上對某一或某類價值的理解、接受、認可、共享和踐行。以某種共同的理想、信念、信仰、原則、規范為追求目標,實現自身在社會生活中的價值定位,并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它是社會成員對社會價值規范所采取的自覺接受、自愿遵循的態度及甚至服從。健康的價值認同,能對我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產生積極的影響,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那么,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就是,高中生在社會交往活動中對社會主義社會主流價值觀念理解、接受和踐行,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課程使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內化和外化的過程。新時期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能促進國家社會的發展,也能促進學生個人的進步。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容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相契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相承接,是我們黨凝聚全黨全社會價值共識作出的重要論斷。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二、探究新時期高中生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價值意蘊
(一)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國家繁榮富強的穩定器
高中生是國家建設的后備力量,加強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是促進國家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先進的積極的的社會意識促進社會發展,落后的消極的社會意識阻礙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促進社會發展進步、國家繁榮富強的正確意識。傳播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的時代特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容和環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通過探究分析新時期社會背景下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面臨的機遇和困境,去調整、充實、補充和完善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內容,進一步重塑和強化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1、總結經驗教訓促進國家政策完善
針對新時期我國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的機遇和困境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哪些社會因素有利于強化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哪些會帶來消極影響,弱化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進而總結經驗教訓發揮優勢,改善、克服和轉化不足。在社會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發展中,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問題不斷得到解決,但同時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我們需要對以往國家政策、教育體制進行批判繼承,同時也要根據新時期的情況具體分析,實事求是,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真理是有條件,要根據社會環境和背景進行判斷和選擇。比如以前的政策在以前的情況下是正確的,但在新時期就可能不合適宜;目前的政策在以前的情況下是超前的、不合時宜的,在未來的情況下是落后的、消極的,但在新時期就可能是正確的、有益的。通過總結高中生社會主義價值觀認同面臨的機遇和困境,能進一步優化社會國家政策改革,豐富和完善高中生社會主義價值觀認同的理論。國家從宏觀層面重視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問題,并予以政策支持。如設立相關研究機構、申報相關項目、開展相關活動、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政策等。
2、認清時代形勢推動教育體制改革
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對我國高中生教育相關體制進行改變,以更好適應我國新時期的學情發展情況,重塑和強化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新時期全球化深入發展,西方意識形態入侵,多元社會思潮相互碰撞,使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面臨新困境。當前我國進入全面發展時期對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提出了新要求,同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高中生的身心發展也呈現出新特點,為了加強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要對高中生教育教學管理體制進行辯證否定。主要從三個方面出發:教育決策、教學理論、管理體制。三方面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發揮綜合作用,才能使教育體制更加適合實際情況,發揮最大的實際效益。如通過思想政治課程與其他科目協同發力,通過理論課程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通過教師引導與個人學習相結合,通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堂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等,共同提高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制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3、結合時代發展增添思政教育內容
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是一成不變,社會的發展進步不斷地為其增添新內容,摒棄老舊的、不合時宜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是使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符合社會發展的需求。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物質基礎的改變使上層建筑的意識形態發生相應的改變,以適應社會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上層建筑意識形態的核心,更應該為適應和促進它的經濟基礎服務,不斷進行革新,增添新的教育內容。根據新時期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社會進步發展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價值觀教育的具體情況增添新內容,為鞏固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助力。
4、合理引導輿論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在新時期影響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不同因素中多元思潮和社會輿論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這個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積極發揮正面作用,用正面影響負面,用正面轉化負面,用正面改造負面,用正面取代和打擊負面。要發揮輿論思潮正面作用,離不開科學的引導。通過政策支持開闊網絡平臺建構新渠道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普及傳播功能;通過法律規范監督網絡安全樹立新結構凸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教育功能;通過堅持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合理引導多元思潮的融合發展和社會輿論趨勢,減少對高中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的負面影響。
(二)核心價值觀認同是個人進步發展的奠基石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是對個人發展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能提高思想道德認識和心理素質,指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踐行,進而提升思想覺悟和科學認識,在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中促進國家的發展進步。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高中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理解、接受可以提升思想道德認識和心理素質,給學生提供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方法論指導,更好地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通過改造與塑造相結合的方式,鞏固和發揮已有的積極因素,同時培養新的積極因素;矯正克服現存的消極因素;對于中間的因素應采取積極轉化的態度,合理引導,長期堅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正對性的強烈震動,盡力消除“陳舊”型障礙。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堅定高中生的社會主義信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高中生對主流意識形態價值觀念的學習、理解,能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注意引導學生與價值觀產生情感共鳴,形成信念,通過強化學生的意志,進而形成信仰,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能堅定和鞏固學生的社會主義信仰,信仰的形成讓學生有充足動機為完善自身、發展社會積極踐行,從而在實現自我的價值中實現社會價值,將社會價值融入個人的發展中,提高抵制西方意識形態入侵的能力,消除社會多元思潮的負面影響,促進以馬克思主義以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的廣泛傳播、普及和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中國夢添磚加瓦,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助力。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增強高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包括國家和社會兩個層面的內容。國家層面的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內容: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高中生思想政治課不僅從理論角度傳播思想認識,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還能督促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良好踐行,進而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良好能力。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塑造高中生的社會理想人格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課程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課程的目的使學生具有社會所需要的水平和素質,促使學生加強認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產生自我意識的分化,形成現實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然后用理想的自我去評價、分析、統一現在的自我,最終不斷在意識的分化與統一中提高自身素質,適應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塑造社會理想人格。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規范高中生的日常行為實踐
需要是行為產生的重要動機,但不是全部決定因素,決定人行為動機的是人的思想品性。思想品性是比需要更重要的一個動機條件。如同樣需要吃美味佳肴的人,面對一桌行賄的酒席,有的產生了吃的動機和行為,而有的人則產生了鋸齒的動機和行為,需要相同,動機和行為相反。這就是由于個人思想品性決定的。思想品性是法律之外規范自身行為的內在尺度,是是非曲直,明辨是非的重要因素。新時期高中生身處復雜環境,面對眾多誘惑。加強對高中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強化他們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有利于促進內化,推動外化,嚴于律己,規范自己的行為實踐,提高是非判斷的能力。
6、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幫助高中生做出正確的價值觀判斷和價值選擇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給學生提供了兩個層面的內容:科學的認識和符合時代發展的社會價值導向。不僅能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還能讓學生明確價值問題。明辨是非是指分清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能對錯誤的加以抵制和克服。明確價值是指清楚什么是有價值的,能滿足個人、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需要,這能對事物價值的大小作出判斷,那么價值的判斷也是有標準和參照物,我們要立足國家層面,顧全大局,以大家的利益為重。如走私能獲利,以個人為參照,能給個人帶來金錢效益,滿足個人生存發展的物質需要,具有個人自我的價值,但是卻違反了法律法規,損害了國家的利益,所以這個行為是違法,以國家為參照,這不具有社會價值。不是正確的價值選擇。因此,我們在進行價值判斷要遵循幾個原則和標準。
首先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和道德規范的前提下尊重個人價值、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和滿足社會的需要具有社會價值(人的本質屬性就是社會性,主要價值是社會價值)。
其次當個人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以國家集體的利益為重的行為,決策,制度等具有價值。同時是非不等于價值。對的事情不一定具有價值,有價值的一定正確,兩者是所屬關系。
最后個人實現要與社會理想相結合。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因而人是社會的產物,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不存在沒有社會的個人價值實現,也不存在沒有個人的社會價值實現。兩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好促進自我和社會發展。為本社會價值實現的個人實現,如販毒、走私等最終會受到懲罰,被社會所不認可。
我們新時期的高中生首先要有是非判斷,然后再進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有了正確的價值判斷,才能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但是并不是價值判斷正確就能做出正確合理的價值選擇,比如高中生指導我們要認真學習,為促進個人和社會的發展而努力,這是正確的有價值的行為,但是因為怕困難,缺乏行動力,不明確等沒有良好地踐行正確的價值選擇。這時強化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首先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認識,同時能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之產生信念,加強毅力,在老師的進一步引導進行有目的的行為訓練,逐漸轉化為行為習慣,在生活和學習中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同,做出符合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參考文獻】
[1]田海艦,鄒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論綱[M].人民出版社.2010.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