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仲攀
【摘 要】近些年來,由于全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重視,高等職業院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大批量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么,在推進畢業生就業的同時,就應該鼓勵新時代的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首先就需要著重培養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本文將從社會、學校、學生自身三個視角來探討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意識的價值意義、現狀及培養路徑。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學生;創業意識
一、新時代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意識的價值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呼喚新使命,創新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力,創業則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助燃器”,隨著國家間的競爭日漸激烈,高職學生更是在新時代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是新時代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新環境下高職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的內在需要。
1、是新時代下社會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創業是通過發揮人的主體性進而對所擁有的社會資源進行優化整合造就更大更全面的社會價值的過程,人在其中獲得既得利益,社會經濟從而得到有效實現。創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社會的發展,新時代社會需要創新,由創新帶動創業,增加社會活力。高職院校學生是國家的新鮮血液,培養他們的創業意識就是盡可能發揮創業給社會帶來的這種積極效用,促進社會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而且會帶動政治、文化、生態文明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培養創新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是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發展的現實需要
高職院校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是高職院校改革和繼續發展的基礎和要求,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單純地依靠勞動力進行經濟產出的企業只會越來越少,加之企業的改革使得對大學生要求越來越嚴格,這對于很多的高職學生面臨著剛就業就失業的窘境。這種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就應該把握時代脈搏,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讓高職學生發揮他們的特長,以創業緩解就業的壓力。如此一來,高職院校的就業穩定性程度會更高,也適應高職院校發展的客觀要求。
3、是新環境下學生素質提升的內在需要
創新意識與創業精神是學生進行創業的基礎前提,是產生創業行為的內在驅動力。[1]培育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可以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也是學生自身的內在需要。新時代造就的新環境對高職學生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到社會環境的各種影響(企業改革,高等教育普遍化等),使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具有高素質、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在加強專業教育的同時,加強創業意識的培養就是全方位地塑造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新環境下提升高職學生綜合素質的內在需要。
二、新時代高職學生創業意識的現狀
1、高職學生創業意識普遍不強
新時代的背景下,給了高職學生更多的選擇,但現狀是他們選擇了安逸,不愿意去獨立思考,更不要提創新提創業,缺乏對創業的主動參與。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了新時代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普遍不強,事業心、責任心等也十分匱乏。另一方面,社會輿論的重點還在關注就業而不是創業,大部分家庭也更希望孩子有一份更為安定保險穩定的體面工作不愿意孩子去承擔風險去創業,高職大學生也更愿意去選擇就業,從這三方面來看,新時代的高職學生的就業意識普遍不強。
2、高校培養創業意識的模式不多
當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為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開設了創新創業及創業指導等課程,這些課程從內容上看均是傳授創業知識及技巧,并未從思想上真正提高學生的創業意識,或者說效果很不明顯。即便注重了創業意識的培養,也僅僅是局限在理論教學,結果就是學生知道什么是創業、知道創業的作用,但為什么要創業、怎樣通過創業實現自身價值還是很迷茫。也就是說,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套真正意義上的有效的創業意識培育模式,最終導致大學生的創業意識成為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3、社會環境和條件的創造程度不足
當下中國高校的教師一方面自身都面臨著包括教學、科研、生活在內的各種壓力,對于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動機和興趣不大。[2]首先體現在創業教師隊伍的構建中,目前高職院校的創業指導教師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第一是高校內的學生處、就業指導中心、輔導員等,這類人群有著一定的創業理論素養和經驗,但是缺乏創業經驗,導致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相脫節,起不到實際的培養效果;第二是校外的創業家、創業指導專家等,這些人雖然有較為成功的創業經驗,但是缺乏系統的創業理論,加上其時間精力有限,不能長期地進行培訓和創業經驗分享,由師資隊伍問題導致的創業意識培養條件不足,影響著創業意識的培養。其次,在創業氛圍的釀造過程中,大多數高職院校對創業認識不清,簡單的認為創業就是教學生賺錢,教學生解決就業問題,因此高職院校不重視創業意識教育,即使當前的創新創業大賽也只是當成的完成任務,也就未給高職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和條件,從而影響創業意識的培養。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意識的培養路徑
1、加大師資團隊建設,打牢創業意識根基
創業師資隊伍建設已然制約著創業教育的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內建設一支理論和實踐結合、專兼結合的高素質創業師資隊伍已經成為了培養創業意識的重中之重。構建創業指導師資隊伍,營造優良的創業氛圍,更為專業的創業師資隊伍就能有效地為有創業意向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構建專門的創業指導機構對創業有實際效果的指導教師進行一定程度的獎勵,激發創業指導教師的積極性。鼓勵創業團隊建設,就是將創業教師融合起來,研究創業理論、交流創業培訓經驗,使得創業師資隊伍更加專業,讓學生看到學校對于創業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創業意識的形成和提升。
2、分階段培育學生的創業意識,形成有效的模式
高職學生大一入學時,輔導員指導學生完成職業生涯規劃,對自身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結合時代特點,對自己進行職業定位,即就業或創業。此時,就需要輔導員、創業指導教師尤為重視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并在后期給與相應的創業指導。
大二時,開展創業實訓,在“工作崗位”上進行學習,按照真實的公司組織機構和商業運行流程模擬公司,采取“上班”、“上課”結合的實訓方式,加深有創業意愿學生的認識;另一方面,組織學生進入公司參觀學習,邀請創業成功者對學生進行創業方面的解疑,加大創新創業比賽的范圍,提升創業大賽的影響力,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切實感受創業,積累創業的相關經驗,激發創業情感,增強創業意識[3]。
面臨畢業的大三學年,大學生已經對創業有了一定的認識,輔導員此時可以提供創業的經典案例和失敗的經驗教訓,對有創業意愿的畢業生進行相應的指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從而養成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和有效發揮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表現出創業愿望后,他們就會進行初步的創業計劃制定,接下來就是需要加強社會、學校的人文關懷,為創業者提供足夠的創業條件。
3、加強人文關懷,優化機構建設,營造創業環境
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從實際來看就需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做好大學生的德育工作。一方面,新時代的大學生要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另一方面,公共性價值觀的養成也能為創業者尤其是“初來乍到”的大學生創業者提供較為有利的創業環境。這是培育創業意識的前提基礎。
在形勢多變的新形勢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去求變,去將主觀的創業意識轉化為創業實踐。對于社會和高職院校來講要做的首先就是營造良好校園創業意識培養氛圍,即鼓勵大學生積極參加第二課堂的實踐環節,將創業指導等理論課程理論更真實地呈現出來,例如各高職院校利用校友資源、合作企業資源、兄弟院校等資源開展創業大賽等創業實踐活動,從而培養、強化大學生的實踐能力,使自身認識到自主創業是未來生存的需要,發展的需要和社會進步的需要,也使大學生盡快地融入創新創業的洪流中,更好、更快、更強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從社會層面來講,就要營造良好的創業意識培育環境,比如加強對高校的創業專項資金投入,完善新時代的互聯網創業服務平臺,構建各大高校的交流溝通平臺,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
總之,創業在未來的社會發展中會越提越新,創業意識會被更加重視,創業意識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是創業理論和實踐的結合,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也將會將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結合起來,促進就業效果,提升就業質量。新時代的社會主義給大學生帶來了新的機遇,高職大學生更要緊抓這種機遇,努力提升創業意識,將之化為實踐,迎接嶄新的挑戰。
【參考文獻】
[1]劉緒蘭.宜昌市高職院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經貿實踐,2018(12).
[2]莫彥芝.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思考.教育教學論壇,2018(12).
[3]顏劍波,王曉飛.“互聯網+”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業意識培養研究.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