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容
【摘 要】本論文主要分析韓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剖析我國高職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從職業資格證制度、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三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可實施的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辦學啟示
韓國經濟發展高度發達,其中與韓國高等專科學校專業設置高度工業化,人才培養模式高度職業化具有密不可分的緊密聯系。可以說,韓國高等專科學校為韓國經濟的騰飛培養了大量的技術性專業性人才。近年來我國的職業技術學院呈蓬勃式發展態勢,但是量多質量層次不齊,如何提升自身的辦學實力,可以借鑒韓國的成功經驗,優化我們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可直接操作實施的實踐意義,尤其是韓國高等專科學校中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果的一些策略和觀念,值得我們借鑒。
一、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存在問題分析
(一)職業資格證推行不力
在高等職業院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措施,有利于促進高等職業教育契合勞動力市場需求,推動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實現辦學效益的整體提高。但由于職業資格證制度建立時間較短,學院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設備不足,造成我院在職業資格證推進不力,主要表現為,學生職業資格證考取種類少、層次低、專業性相關度不高、含金量高的職業資格證過關率低等。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高職院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效果不佳,職業資格考試含金量不高,無法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二)“雙師型”優質師資缺乏
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向來不樂觀,截止2018年,我國高職院校專任教師僅有不到60萬人,而在校學生已經超過1000萬人,從數量上和結構配比上都是不合理的,值得一提的是,高職院校教師來源相對復雜,將近一半的教師沒有經過培訓直接上崗,且學歷偏低,根據調查可知,目前10%的高職院校教師有碩士學歷,這與國家規定的30%和還相差甚遠,“雙師型”的教師就更屈指可數,總而言之,師資力量還遠遠不夠,這對人才培養形成阻力。
(三)課程教學缺乏特色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普遍存在。教師埋怨生源素質差;學生責備老師不會教,上課聽不懂。主要原因是廣大師生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規律把握不準,課程教學缺乏特色,對學情掌握不充分。職業院校生源差,學生對枯燥的理論學習缺乏興趣,動手操作能力強,因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法,如情境教學、案例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角色扮演法等,同時應凸顯課程的職業性和實用性,以吸引學生的專注度和學習興趣。
二、韓國人才培養模式的成功經驗
(一)嚴格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韓國政府從1973年開始探索建立了包括技術部分和商業部分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共覆蓋550多個職業工種。韓國的國家資格證書考試競爭非常激烈,通過率有著嚴格的控制,不管是職業工程師還是高級技工,其通過率嚴格控制在20%左右[1]。嚴格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高等職業教育的質量提供了保證。依托職業資格證書制度,韓國高等職業教育還構建了獨特的學分銀行體系,加強了職業資格與學歷文憑之間的溝通銜接。
(二)高質量的師資隊伍
韓國政府在1968年成立了國立中央職業訓練院,及時解決了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師資不足的問題,消除職業學校普通化的現象。為了培養教師素養,韓國教師職前培訓課程的總學時達到3600小時,涉及職業教養科目,教員職業科目,主要是專業理論科目和專業實習科目。在教師的專業發展方面,韓國職業技能開發院為教師開發出了一套包括6個領域共28個培訓項目的培訓計劃,具體包括教學活動、學生咨詢、課程實踐與開發、學校管理、產學合作與社會性服務以及自我反思與發展等[2]。這個培訓項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師的質量,幫助教師積極適應產業界的變化,協助教師發展專業能力。
(三)模塊課程教學
在課程建設方面,韓國高職院校最大一個特色是模塊課程教學。從 2000年開始,韓國高職院校開始采用能力本位的模塊課程教學。模塊課程的實質是學習套件,即在學習的單元庫中,根據特定的目的、學習者特定的需求選出合適的學習單元。
三、韓國人才培養模式對我院辦學的啟示
(一)以職業資格證為抓手,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高職院校大力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在把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學緊密結合,有利于提高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和技能水平。具體而言,高職院校首先要結合本專業特點,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大綱時應將國家職業標準中相應職業等級的鑒定考核內容分散有序地糅合進專業知識中。其次,學院可以參照國家制定的職業分類、職業能力標準和職業資格標準,組織學生參加與所學專業相關、相近職業的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培訓,重點強化實際操作和職業能力的培訓,學生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后,可參加職業技能鑒定。條件成熟的高等職業院校,可以申請建立職業技能培訓鑒定基地。最后,對職業資格證制度的推進提供政策支持,如獲取相關的專業職業資格證書可折合為一定的專業學分;評優優干評選獎學金時,職業資格證的考試級別可占更高的權重等,甚至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優秀畢業生自主創業,符合有關規定可獲得小額擔保貸款等。
(二)以課程改革為推手,提升教學質量
課程教學改革是高職院校發展的生命力。為了提升辦學質量,應以課程改革為強有力的推手,建立富有職教特色的模塊課程教學。首先,進一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將技能大賽標準和職業標準與專業課程體系相融合,準確分解崗位職業核心能力,厘清人才培養的典型學習任務。其次,加強課程教學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高職院校應根據專業特性不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圍繞專業培養目標,構建了以“課證融合”“課崗融合”“課賽融合”“課項融合”為原則的崗位核心能力課程模塊,進一步優化落實能力本位的模塊課程教學,切實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
(三)以外引內培為手段,加強人才建設和管理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根本,更是人才培養的本源。切實抓好人才建設和管理工作,可采取“外引內培”的方式,引進“懂教育、懂管理、會管理”的專業名師,聘請全國知名高校的教授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兼職教師,參與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同時,將著力內培優秀師資,通過外出培訓、參會、邀請教授來院講座等形式,拓寬專職教師的視野,提升職業素養,從而打造一支“術業有專攻”的高素質高水平“雙師型”師資隊伍。
四、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我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依然存在一些缺陷,需要我們對此展開研究,找出問題原因,并據此提出有效的改進對策,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為高職院校向社會培養并輸出更多的實用型技術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韓菲.韓國專科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遼寧師范大學.2009.(5).
[2]李奕.韓國職業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