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民
摘? 要:小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展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然而當前很多家庭中都是一個孩子,這就使得學生容易養成一些不良習慣,進而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如挑食、耍脾氣、不節儉、自私等,這就需要強化對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良好的習慣。鑒于此,該文分析了小學德育教學中“八禮四儀”的作用,并提出落實“八禮四儀”培養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學? “八禮四儀”?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23.1?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03-02
禮儀具有重要的魅力,其是道德的示范以及行為的準則,是交往的樞紐以及文明的標志。在和諧社會建設的背景下,每個人都承擔著塑造良好社會風氣的責任,文明禮儀素養的形成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長期積累的,當前對于禮儀文明以及思想品德的培養需要從小抓起,所以小學德育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的“八禮四儀”進行培養,促進他們文明禮儀素養的提升。
1? 理解學生,營造懂禮儀的氛圍
教師以及家長都是學生的重要教育者,學生會受到他們很大的影響,他們的處事態度就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在學生由于衣冠不整而被教師訓斥時,要是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批評的狀態下,他們就會產生退縮行為,而如果教師在學生犯錯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理解,知道學生并不是故意這樣的,通過溫和提醒,就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進而以后可以注意衣冠整潔,這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心理暗示教育,要比直接的批評效果更好。如果學生因為各種原因失信于別人,教師就可以說明事實講道理,讓學生心里知道自己犯錯了,進而進行反思[1]。如果學生的禮貌行為被教師發現,家長以及教師對其給予肯定以及稱贊,那么他們就會自覺地加強這種優良行為,慢慢變成一個知禮懂禮的人。因此,在德育教育中,教師選擇的教育方法很重要,教師需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外部環境,當學生出現不正確的行為時,要通過正面教育,用自身的行為正確地引導學生,堅持發掘學生在“八禮四儀”中的優點,營造和諧文明利禮儀氛圍,讓學生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長。
2? 在具體細節中培養禮儀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還在形成的過程中,所以,教師更加需要注重對他們進行禮儀教育,把“八禮四儀”滲透到平日活動中。教師如果有時間就需要自己監督檢查,如果自己沒時間就要找負責人幫助檢查,并且記錄下來。小學生的自覺性較差,更加需要注重檢查,多關注他們,這樣他們才能多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在平日活動中,可以通過班級間學生借文具以及圖書,來觀察學生的“待人之禮”;在吃午飯時可以觀察學生的“餐飲之禮”;在排隊做操時可以觀察學生的“行走之禮”等,教師要注意樹立典型,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習,還要適當地表揚學生。
3? 教師要從自身做起,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
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他們喜歡模仿,平日里會模仿教師和家長的行為舉止,經過較長的時間,他們也會產生這樣的習慣,比如,如果他們在見人時就馬上打招呼,可以笑臉相迎,那么小學生也會逐漸變得有禮貌,也會笑臉相迎[2]。小學生的年紀較小,對他們進行德育禮儀教育不能單單靠語言,教師以及家長需要發揮榜樣作用,給學生提供正確的模仿榜樣。例如,教師衣著大方得體,對人彬彬有禮,在看到垃圾時可以馬上撿起來,這樣學生也會受到影響,進而做出這樣的行為;教師以及家長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文明言語,要做到言詞得當,這樣小學生也可以做到文明說話,不說臟話;教師和家長要是能夠吃飯的時候文雅一些,不浪費糧食,那么學生在吃飯時也就不會浪費糧食……可以看到教師和家長只有做出正確的示范,學生才能正確地學習,長期如此,慢慢形成良好的習慣和禮儀,所以,這就需要他們能夠嚴格地要求自己,要求學生做到的,需要先自己做到,進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禮儀習慣的養成。
4? 善用班集體的力量
班集體是學生平日生活和學習的地方,這對學生的健康人格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所以,構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是所有班主任需要做到的事情[3]。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優秀的班干部,他們除了需要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行,其日常處事需要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班干部群體需要積極地做事,朝著文明班級的目標努力,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這樣班級中所有學生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讓學生都覺得這一目標的實現和自己有關,進而共同努力,加強班級的凝聚力,逐漸形成良好的學風和班風,構建文明班級。在一個學生有困難時,其他學生都可以積極地幫忙,遇到問題時可以互相理解,這就是良好的班級。班干部還需要注重發揮民主,讓班級中學生的表現心理可以獲得滿足,培養他們的民主意識,促進管理能力的提升。
5? “學、練、演、評”促進“八禮四儀”的落實
5.1 學——明理
小學生的文明禮儀習慣一般和他們的道德認識具有重要聯系,因此,就需要讓學生能夠明確規范行為的意義,進而形成正確的認識,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地進行實踐,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所以,需要抓住明理教育的本質,全面運用所有的教學陣地,組織學生進行學習,深化教育,讓他們能夠懂得要那樣做的道理,進而在行為中進行落實。比如,學生在校外需要遵守交通規則,教師就可以給他們介紹一些基本的交通規則,并告訴他們重要性,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等,讓學生能夠遵守交通規則。
5.2 練——導行
在學生提升道德水平后,教師就需要加強指導學生的行為,加強對他們的行為訓練,這是養成教育中的重點。“儀式之禮”注重的就是嚴肅莊嚴,比如,每周一都要進行升國旗儀式,在這個過程中就有對禮儀的要求,通過加強訓練,讓學生能夠明確這樣做是為什么,進而指導自己的行為。
5.3 演——鞏固
教師可以采取解放軍練兵比武的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規范行為動作表演。例如,“餐飲之禮”,教師就可以在學生中午吃飯時來開展禮儀訓練,從基本的禮儀開始,如吃飯前要洗手、打飯要有效排隊、吃飯的時候不說話、不浪費糧食、食相文雅、餐具輕拿輕放等,制定就餐文明的禮儀制度,開展多樣化的評比活動,一項項進行落實。
5.4 評——深化
教師在德育中需要多鼓勵學生,如果學生犯錯,教師需要在親切的氛圍中進行教育,讓學生能夠從心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心理學表明,表揚能夠讓人心情愉快,進而讓人們出現積極的行動。結合“八禮四儀”的內容,教師要制定“文明禮儀星”的評定標準,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如小組評議、自評和班委共同評議,教師和家長簽字認定意見的方式,讓創星可以接受他人的監督,在評定之后結合其具體表現也可以將這一稱號撤銷。每個周五都需要進行小結,而每個月都要進行匯總,進而評比出月度文明禮儀星,并對其進行表揚,在板報中展示,樹立榜樣作用,讓其他學生也能夠學習,讓他們積極地踐行“八禮四儀”,通過這樣的評選活動,能夠有效地落實文明禮儀養成教育,培養學生的好習慣。
6? 結語
綜上所述,禮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在小學德育教育中,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地落實“八禮四儀”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禮儀和習慣,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亞蘭,陳志祥.禮儀之花競相開放——一江蘇省淮安市淮海路小學開展“八禮四儀”教育活動紀實[J].教育視界,2015(7):67-68.
[2] 周麗珍.農村小學學生八禮四儀實施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J].才智,2016(3):88-89.
[3] 錢丹.文明花盛開,花香滿校園——淺談小學生實施“八禮四儀”教育的策略與思考[J].教育界:基礎教育研究,2016(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