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育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立德樹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在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大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必須要順勢而為、順勢有為,積極嵌入“課程思政”理念,挖掘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英語教學的全程貫穿,進一步夯實“專業成才、精神成人”的教學基礎。該文正是基于此,探究課程思政在高職英語教學改革中的實踐,發揮協同育人效應。
關鍵詞:課程思政? 高職英語? 教學改革? 路徑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19-02
2016年12月9日,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原則……既要在堅持中改造高校思政課……又要其他課程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形成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良好局面,發揮協同效應。”由此,堅持把高校思政課作為育人的主渠道、主陣地,同時發揮其他課程的協同育人功能和價值,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進而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職責。該文正是基于此,探討“課程思政”的內涵,闡明高職英語教學貫徹“課程思政”理念的必要性,提出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結合的途徑,最終達到合力育人的效果。
1? “課程思政”的內涵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一直是教育的根本問題,在中國大地上辦大學,必須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共產主義事業、為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由此,高等教育培育的人才必須具備政治意識、核心意識、大局意識和看齊意識,同時,要增強道路認同、理論認同、制度認同和文化認同。從字面上來,這是高校思政課要著重解決的問題。然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互聯網+”已然深度改變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情形下,僅僅依靠思政課來達成這一目標顯得孤木難支?!罢n程思政”的理念由此傳播開來,必須看到,高等教育要培養德才兼備的現代化人才,所以,既要發揮專業課的工具性價值,又要發揮思政課的價值性力量。我們認為,“課程思政”就是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以“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將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的大思政體系。為完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必須要把思政課和專業課相結合,樹立“課程思政”的理念,使各類課程肩負起思想道德教育和專業知識傳授的雙重責任,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最終培養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 課程思政嵌入高職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審視
高職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性課程,具有覆蓋范圍廣、學時長、跨度廣的特點,一直以來,為了適應市場對人才的需求,高職英語人才培養過分注重專業知識和語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思想道德和人文素質的培養,導致學生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由于職業素養、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問題為社會所詬病。因此,挖掘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形成思政課與高職英語課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局面,顯得尤為必要。首先,思政教育的現實所需。高職英語在教學中存在“重技能、輕人文”的短板,然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為“一技之長+綜合素質”,一直以來,高職生綜合素質的任務落在在思政教育的肩上,然而,由于高職生的特點以及思政教育實效性和吸引力等問題,導致難以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將思政教育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能夠提升思政教育的覆蓋面和吸引力,達到思政育人潤物無聲的最佳效果,從根本上改變思政教學的“孤島效應”問題。其次,高職英語的教改所需。高職英語不僅僅具備工具性的語言技能知識,還包括跨文化視角下的文化滲透、意識形態輸入、價值觀傳遞等內容,近年來,高職學生受西方思想影響進一步加深,要求高職英語教學必須要培養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據此,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職英語教學,能夠給予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使其能在對比中西方文化的過程中增強文化自信,成為思政教育新穎和有效的載體。
3? 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路徑選擇
高職英語課程思政實施仍處于摸索階段,課程育人理念有待進一步貫徹到課程教學中,為更好地實現協同育人效應,必須要堅持實事求是、強化創新,深入探索高職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的有效路徑。
首先,明確德育目標,深入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教育部在2004年10月引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高等學校各門課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師都負有育人職責。要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备呗氂⒄Z教學除了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之外,還包括德育目標,表現為國家認同、制度認同、理論認同和文化認同等內容,要求高職英語教學必須要堅持“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相結合。對此,在教學實踐中,要注重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強調內容的知識性、人文性和價值性,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的德育能量,比如:在講授社交禮儀內容時,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禮儀融入其中,使學生明禮達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
其次,注重教學設計,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落地。從課程的角度來看,每一門課程都具備育人的功能和價值,然而,工具理性的抬頭,導致一些專業課程只注重專業建設,注重教給學生技術,而忽視了學生道德養成的教化,致使課程教學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之間產生割裂甚至沖突,形成了高校思政課與專業課之間的張力,思政教育完全游離于其他學科課程教學之外。顯然,這樣的情況有悖于教育的目標和宗旨。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是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求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對此,高職英語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把語言技能和文化傳播能內容進行融入,在潛移默化中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講到與旅游相關的內容時,可以把紅色旅游的內容嵌入其中,讓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分享紅色故事、挖掘紅色資源,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最后,利用第二課堂,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改革中,必須時刻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積極嵌入“課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高職英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思政教育貫穿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把高職英語的工具性、人文性與思政課的價值性、理論性相結合,真正實現“協同育人效應”,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打造大思政體系。高職英語第二課程的活動較多、內容豐富,要利用好第二課堂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英語角活動中,可以適當加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在英語演講比賽中,可以選擇具有社會正能量的題目;在英語論文比賽中,可以植入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這樣做的結果,既豐富了第二課堂的內容,又達成了“立德樹人”的目標。
4? 結語
總之,高職英語嵌入“課程思政”理念是教改所需、發展所求,要站在“立德樹人”的高度,積極挖掘高職英語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強化教學設計,發揮第二課堂的育人價值,真正形成全員、全程、全課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發揮協同育人的效應。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 王振慶.“課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思政教育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9(2):82-83.
[3] 彭宣紅,王楚怡,童麗玲,等.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3(6):52-55.
①作者簡介:鄭桂芳(1968,3—),女,福建建甌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