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的本質就是傳授知識,提高素質,培養能力,而初中數學教學比較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并非僅僅是為了應試,最為主要的是依據某一知識點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本文圍繞農村初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展開了分析和探討,以期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成績。
關鍵詞:農村;初中數學;邏輯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1-002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1.024
由于數學學科具備工具性特點,故數學學習就并非僅僅是簡單記憶知識,最為主要的還是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以便發揮其自身工具性學科的價值,而以此為目標學習數學才是合理的;然農村初中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學習底子偏弱,故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如何促進學生學業發展也就成為了一大難題。
教師不但需要創新教學觀念,還需優化整合教學內容,依據多媒體教學手段有效構建數學問題情境。教師需對學生邏輯思維發展情況、問題意識培養要求予以充分考慮,由淺入深、從簡到難合理設計問題情境。同時,教師要以學生認知水平、興趣愛好為依據設計數學問題,通過生活現象、課題分析等問題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在教學“全等三角形”時,教師可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掌握程度,構建探究式數學問題情境[1]。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條件”為主題安排探究式活動,引導學生依據資料收集、教材閱讀等方式對“兩個三角形能夠全等的條件”進行探索、思考,并詢問學生“什么情況下兩個三角形全等”有關教材內容的問題。隨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三角形特點進行回憶,在完成“三角形是由三條邊、三個角組成”這一知識點的鞏固復習后,再次引導他們對全等三角形深入探究。
不論何種學科,教學內容都是其教學基點,當學生熟練掌握了教學內容之后,邏輯思維培養才能更加有效,最終也就能將掌握邏輯思維方式、擁有綜合分析能力這一目的達成。故而教師需密切聯系教學內容與邏輯思維,在有機結合兩者的情況下,幫助學生掌握邏輯思維模式。
例如,在教學“相似三角形”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將典型題目當作綜合列舉的對象,通過解題幫助學生掌握其中的步驟與技巧,并找出解題基本規律,隨后再利用大量習題練習,進一步鞏固并明確解題思路。“相似三角形”的出題方式是以圖形結合習題為主,學生以圖形為根據,將其中隱含條件找出之后,圍繞習題條件與問題解答,隨后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情況下得到結論。此類方式可實現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
當學生勇于提問或是發表意見時,教師應及時予以鼓勵、表揚,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即便學生的質疑不存在價值,我們也不應漠視、指責或批評,應在對其質疑行為予以表揚的同時,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將自己的錯誤找出,以便幫助他們對所學知識深入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教學“圓錐”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將工地上圓錐形沙堆模型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觀察沙堆并詢問他們能夠聯想的問題。在學生思考之后會提出“沙堆的形狀叫什么”“圓錐的側面張開圖”“沙堆的體積和占地面積分別為多少”等問題。而這類問題剛好屬于教學重難點,是學生在思考之后自行提出的,他們的思維此時十分活躍,且注意力也很集中,教師的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自然得以增強。
要想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數學知識時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在此類方式的運用下自主學習、研究教材內容中的簡單理論或是問題[2]。教師依據此類方式,能將學生思考興趣有效激發,并使學生能與同學深入交流,以此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認知體系,并促進學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時,由于該章節內容理論性知識點十分多,倘若學生仍是以獨自學習的方式學習這一節內容,那么教師的教學效率就會受到影響。鑒于此,教師可組織學生采用小組合作模式進行學習,在合理分工下,通過深入探討有關勾股定理的概念、知識點,并解答教師提出的相應例題。在該方式的運用下,依據教師的指導,學生能夠順利、有效地完成知識學習,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養。
教師若想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進行培養,就必須對思維過程組織、思維方向訓練及思維品質培養予以重視,以啟發式教學取代單一灌輸式教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并幫助學生養成勇敢、積極思考的習慣。此外,教師也需通過教學教案的精心設計實現高效教學,實現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及形成。
參考文獻:
[1]李廣雙.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J].新課程(中),2017(17):189.
[2]王焱.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對策分析[J].中華少年,2016(27):156.
[責任編輯 杜建立]
作者簡介: 張紅永(1983.8— ),男,甘肅隴南人,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