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桂霞
近兩年來,中小學語文教學遇到了從未有過的變革:從統(tǒng)編教材的使用,到語文教學思想的變化,再到教學方法的更新,可以說語文的改革無時無地不讓教師感覺語文的教和學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實地的操作和實踐過程中,150分的中考分值并沒有帶來學生學習語文的高漲熱情。語文的學習空間仍然有限。究其原因無非就是:
一、語文老師干吆喝
從上到下雖然意識到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但是沒有一個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外展環(huán)境的措施。在學校形成了語文老師高唱獨角戲的局面。
二、重理輕文的傳統(tǒng)不好破
幾所學校的調查結果顯示:語文在學生科目中的地位,多數(shù)是排在數(shù)學、英語、理化之后的。“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名言猶在耳邊回響,幾十年來建立起的英語學習的熱情,也不會因為語文分值的提高而突然下降。家長對數(shù)理化的擔心,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不會一朝改變。這本無可厚非,畢竟語文學習不能以犧牲別的學科為代價換來。但是孰重孰輕的觀念一旦形成氣候,便會惡化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沖擊語文教學。
三、語文學科與“眾”不同,難以短期見效
語文中考改革以來,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促使學生對語文的認識有所改變,心里是重視的,行動是遲緩的。對于對語文學習興趣不夠高漲的學生來說,沒有內心驅動,即使很努力,也很難在短期見效,對語文的學習如果不得方法。
當然,語文學習見效差,也不只是如此。教師語文素養(yǎng)不高,授課缺少趣味等也是因素之一。學生情感上與語文很想親熱,卻難以親熱起來,不能不說是一個讓人苦惱的現(xiàn)實。鑒于此,爭奪學生學習語文的心里空間,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成為語文教學的關鍵。實踐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課堂為陣地,占領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空間,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課堂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教師要在課堂上抓住學生學習語文的心弦。列寧說:“熱情能抓住一個人,因此它是一個巨大的能量。”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科目趣味盎然,才會以極大的熱情投身于學習。如何使學生具有語文學習的熱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老師自身魅力和課堂教學藝術。因此教師要有豐厚的語文修養(yǎng),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風趣幽默的語言,熱情誠懇的態(tài)度,靈活多變的方法,去感染學生,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形成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引發(fā)學生探求的熱情。學習興趣和熱情是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的心理上的愛好與追求,能激發(fā)學生探求知識和獲得能力的強烈欲望,從而對學習產生明顯的動力作用。教師要不斷變換教學內容和方法,促使學生興趣的產生,可采用競賽,講故事、編演課本劇、演講、討論、拓展閱讀等靈活多樣的形式。
2.以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拉近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距離,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現(xiàn)代教育提倡新型的師生關系,那就是師生之間建立平等民主和諧融洽的關系。然而受到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在基礎教育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自我調控能力相對弱,所以存在實現(xiàn)上的難度,有的老師雖然有意培養(yǎng)這種關系,但不能持之以恒;有的講究師道尊嚴,動不動就責罰學生,難以與學生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平等民主。學生對老師更多的是一種敬畏,造成與老師感情上的敬而遠之。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學生喜歡一門課往往是從喜歡一個老師開始的,俗話說:親其師方能信其道。學生本身是一個個鮮活的豐富多彩的生命,他們需要老師的尊重和關愛,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喜歡老師乃至喜歡他所任教科目的橋梁,所以教師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中,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愛,讓學生從教師的眼色、表情獲得暗示、鼓勵與啟發(fā),要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每個學生體驗學習上的成功,學生一旦體驗到教師對他真誠的愛,心理上和教師有了親近感,就會產生學習的信心,拉近學生與語文的心理距離。
我們堅信語文教學有著廣闊的前景和美好的未來,然而面對在夾縫中的現(xiàn)實,我們不是只有哀嘆,而是最大可能的發(fā)揮語文自身的魅力和語文教師的風采,搶占學生的心理空間,這不僅需要教師把握課堂教學這一制高點,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更需要教師有較好的素質修養(yǎng),高深的人格魅力,以此來影響學生,感化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興趣。總之,語文教學是一項復雜而又艱苦的工作,我們只有用不懈的努力去營造良好的語文環(huán)境,開創(chuàng)語文教學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