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安林 張俊俊
【摘 要】 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加,但農業類上市公司違規行為頻發,對資本市場和國家農業政策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通過對2013—2016年我國上市公司違規情況分析發現,農業類上市公司違規情況最為嚴重,且呈逐年上升趨勢,與我國政府對農業的扶持效果大相徑庭。隨后以滬深A股農業上市公司2003—2016年數據為樣本,研究了農業類上市公司稅負與違規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農業類上市公司稅負與違規行為以及信息披露違規顯著負相關;非國有企業稅負與違規行為負相關效應比國有企業強,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研究結果對政府部門在制定農業企業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 農業上市公司; 公司稅負; 違規行為
【中圖分類號】 F810.42;F2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19)14-0069-06
一、引言
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總產值逐年上升,截至2017年,我國農業總產值已達到114 696.23億元。近幾年中央發布的一號文件基本都是關于發展農業、推進農業改革等,說明農業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地位以及政府對農業發展的重視程度。為促進農業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企業的扶持力度,規定了滿足相關條件的農業企業營業收入可直接免征所得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從而使農業公司稅負較其他行業大幅度降低。但近幾年農業上市公司違規問題頻發,如綠大地信息披露違規事件、萬福生科造假事件、獐子島事件等都對我國資本市場造成較大影響。為了反映農業類上市公司違規在整個市場中所占比率,筆者以2013—2016年我國上市公司違規情況為樣本,統計了不同行業違規案件涉及的公司數比率,如圖1所示。為排除不同行業總體公司數的影響,采用行業內違規公司數占行業總公司數為行業違規比率。
從圖1可以看出,農業類上市公司違規情況最為嚴重,占比達違規公司的64.44%。是什么原因導致農業類公司在國家政策扶持、稅收政策優惠等環境下發生高比例的違規行為?針對這一問題,筆者以農業上市公司為研究樣本,在探討農業上市公司稅負是否對公司違規產生影響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國有與非國有農業上市公司稅負對違規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上市公司違規和農業類上市公司稅收優惠進行了廣泛的探討。在上市公司違規研究方面,Agrawal和Chadha[ 1 ]研究發現上市公司董事會或監事會中的獨立董事具有財務專業知識與公司違規丑聞發生率顯著負相關。Chen et al.[ 2 ]研究了獨立董事特征及董事會平均會議次數對上市公司違規的影響。譚小偉和丁忠明[ 3 ]研究企業違規再處罰影響因素,發現只有證券監管機構處罰及時性及公司規模可以顯著降低二次處罰可能性。陸瑤和李茶[ 4 ]、逯東和謝璇等[ 5 ]分別從高管背景特征、CEO對董事會的影響、產品市場競爭及獨立董事官員背景類型等角度研究與上市公司違規行為的關系,對農業行業稅收優惠主要研究了稅收優惠對農業上市公司社會績效或公司經營效率的影響。Vicente等[ 6 ]研究了政府補貼對企業經營效果的影響。Koski et al.[ 7 ]研究了政府對企業補貼扶持與當地就業率之間的關系。胡星輝(2011)分析了政府農業稅收優惠對農業上市公司綜合績效的影響。盡管政府對農業企業稅收優惠及財政補貼逐年增加,但受優惠公司并沒有明顯改善公司經營效果,在成長性方面也沒有顯著正向關系。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學者主要就上市公司違規的影響因素以及違規特征分析,缺乏對不同行業上市公司違規現象分析,而對上市公司稅收優惠以及稅負問題研究主要局限于對公司價值或績效的影響以及政府補助對公司創新作用等方面。對上市公司稅負和違規之間的關系鮮有人研究。因此,為了解稅收優惠是否對公司違規產生影響,有必要對農業上市公司稅收優惠與公司違規相關性進行研究,研究公司稅收優惠是否對違規行為產生影響以及影響程度。
三、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中國作為一個關系型社會,良好的“政企關系”可以使企業獲得政府支持,政府通過發放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重要影響[ 8 ]。建立政治關聯會使公司價值顯著上升[ 9 ],企業稅負顯著降低[ 10 ]。稅負較高的企業盈余管理越多的結論在正向或負向盈余管理的樣本中都成立[ 11 ]。企業通過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以謀求降低稅負,即實際稅負較低的企業獲得了更多的政府支持[ 12 ]。因此,筆者認為政府對農業企業扶持力度大,企業最終稅負低。數據顯示,農業上市公司雖然因操縱利潤而發生違規的頻率不高,但涉及的金額和社會影響較大,這是由于農業上市公司的稅負低,導致企業違規成本降低,所以更容易發生違規事項。因此,提出假設1:
假設1:企業稅負與違規行為負相關,即企業稅負越低,企業違規的可能性越大。
由于政府和企業目標不同,企業追求股東財富最大化或企業價值最大化,政府則更加注重企業的社會效益,因此國有股占據比率越高,公司需要承擔的稅負越高,而非國有企業的相關稅負小于國有企業。產權性質對企業稅負與盈余管理的關系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國有企業會減弱企業稅負與盈余管理正相關關系,減輕企業稅負會減少非國有企業盈余管理[ 13 ]。由于控股權性質會影響監管機構對公司高管的監管力度,使得在非國有企業中違規成本更低[ 14 ],違規可能性更大。基于此,提出假設2:
假設2:非國有企業稅負對違規的影響比國有企業稅負對違規的影響更顯著。
四、實證分析
(一)樣本選取
從國泰安數據庫中對2003年到2016年農業違規公司數據進行了統計,結果見表1。
從表1的A部分可以看出,在2011—2012年,農業公司的違規數量最多,共12家,幾乎是前幾年的2~3倍;其次是2010年和2015年,違規數量分別為8家和9家。從年度統計總體看,農業公司違規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從表1的B部分可以看出,在細分行業中農業的違規比例最高(33.70%),其次是漁業(25%)。表1的B部分還可以看出除2011年和2012年之外,農業違規公司數量較為平均;漁業在2010年之后違規公司數量緩慢上升,在2015—2016年達到違規數量最高值;畜牧業除2011年違規公司數量最高之外,2010年及之前違規公司數量較小,2012—2015年數量分配較均勻;林業總體違規公司數較少,且分布較分散;服務業總體公司數很少,在2011年只有一家公司違規。
由于2002年取消了上市公司“先征后返”的所得稅優惠政策,為了保證上市公司違規及所得稅稅負信息具有可比性,本文選擇2003—2016年間所有農業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由于農業公司上市或退市動態變化,將上市公司存在年份都納入研究范圍,通過擴大樣本量提高準確性。根據2003—2017年證監會、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等發布的上市公司違規公告,選取了45家農業A股上市公司數據為研究樣本,剔除數據缺失的公司樣本及年份樣本,最后得到44家農業上市公司共430條觀測數據(公司違規數據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公司所得稅等財務及所在地數據來自WIND數據庫)。
(二)變量設計
1.被解釋變量:農業上市公司違規
公司違規是根據證監會、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等發布的上市公司違規公告中所確定的違規類型確定,只要監管機構發布的公告中說明上市公司違反了證券法和股票上市規則等相關法律法規,本文就將其定義為上市公司違規。將公司違規(W)設置虛擬變量,在相應年份公司發生違規時W=1,沒有違規時W=0。
2.解釋變量:公司稅負
由于稅收優惠越多,公司稅負越小,本文以公司稅負為稅收優惠的代理變量進行研究,用上市公司實際稅率衡量公司稅負情況,公司稅負(CTB)=所得稅費用/息稅前利潤。
3.控制變量
參考相關文獻,本文選取公司規模(SIZE)、凈資產凈利率(ROE)、總資產凈利率(ROA)、產權性質(PR)、流動比率(LIQ)、股東持股(SHA)、董事會規模(BDS)、獨立董事占比(INDR)及公司所在地(LOCAL)為控制變量。具體定義見表2。
(三)實證模型
根據假設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如下(其中?滋為誤差項):
(四)相關性分析
使用Pearson檢驗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結果如表3。其中,解釋變量公司稅負(TAX)和被解釋變量農業上市公司違規(W)之間的相關性最高(-0.128)且在1%水平上顯著。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都較低,大部分均小于0.2。農業上市公司年度違規行為(W)與公司稅負(TAX)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即公司稅負越小,農業上市公司發生違規的可能性越高,通過相關性分析初步驗證了假設1。
(五)回歸結果分析
對假設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其結果如表4。在回歸結果(1)中,全樣本的農業上市公司稅負(TAX)與違規(W)顯著負相關(系數=-1.013,P<0.1),即農業上市公司稅負越大,違規可能性越小。在回歸結果(2)中,國有農業上市公司稅負和違規負相關(系數=-0.768,P=0.162),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的檢驗;非國有農業上市公司稅負和違規呈負相關關系(系數=-1.753,P=0.177),回歸結果不顯著,與假設2不符。其原因可能是在農業上市公司中,政府對其稅負扶持力度都較大,如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規定企業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可以免征、減征企業所得稅,由于法規并沒有區分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導致對國有和非國有企業分樣本檢驗的結果沒有明顯差異。
五、進一步研究
(一)農業上市公司違規類型統計
由于本文是針對農業上市公司違規進行分析,因此,筆者僅就稅負對信息披露違規和經營違規的影響進行研究,具體如表5所示。
從表5可以看出,信息披露違規所占比例遠高于經營違規所占比例,其中推遲披露和虛假記載兩種違規方式占比最大,違規公司數量也較多,說明這兩種違規方式在農業上市公司中較為常見。
(二)違規類型與稅負比較分析
1.相關性分析(W1為信息披露違規,W2為經營違規)
從表6可以看出:信息披露違規和經營違規之間具有顯著正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674,P<0.01);公司稅負和信息披露違規之間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131,P<0.01);公司稅負和經營違規之間具有負相關關系,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水平檢驗。由Pearson相關性初步檢驗了農業公司稅負對信息披露違規和經營違規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
2.農業公司稅負與不同違規類型回歸分析
表7是農業公司稅負與不同違規類型的回歸結果。表7中可以看出公司稅負(TAX)與信息披露違規顯著負相關(相關系數=-0.872,P<0.1);公司稅負(TAX)與經營違規負相關,但不顯著且相關系數絕對值較小(相關系數=-0.289,P>0.1)。說明在農業行業中,公司稅負主要影響的是信息披露違規,即公司稅負越低,公司信息披露違規的可能性越大。而公司稅負對經營違規幾乎沒有影響,這可能是因為公司稅負低,違規擔保、欺詐上市、占用公司資產等違規行為與公司利潤關系不大,所以稅負對其影響很小。
六、研究結論
上市公司違規問題是中外學術界關注及研究的熱點之一,但目前主要是從企業角度研究上市公司違規類型、動機及影響等問題,對政府扶持是否影響企業違規行為,特別是政府對企業實施稅收優惠等政策就上市公司違規的影響鮮有研究。因此,筆者以滬深A股農業上市公司2003—2016年數據為樣本,研究了農業類上市公司稅負與違規的關系。通過統計分析發現,近年來農業上市公司違規問題發生頻繁,其違規比率在不同行業內占比最高;農業和漁業違規數量及比率在農業細分行業內占比較高,林業和畜牧業占比較少;年度違規的農業上市公司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通過相關性回歸分析發現,農業類上市公司稅負與違規行為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即公司稅負越小,農業上市公司發生違規的可能性越高;非國有性質的農業上市公司稅負和違規負相關效應比國有企業的效應更強,但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此外,進一步對農業公司稅負與違規類型相關性研究顯示,農業類上市公司稅負不是對所有違規類型都具有顯著負相關影響,而是僅對信息披露違規顯著負相關,即公司稅負越低,公司信息披露違規的可能性越大,但對經營違規幾乎沒有影響。研究結果對政府部門在制定農業企業補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時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AGRAWAL A,CHADHA S.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2005,48(2):291-309.
[2] CHEN G, FIRTH M, GAO D H,et al.Ownershipstructure,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raud: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6,12(3):424-448.
[3] 譚小偉,丁忠明.違規處罰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有效性研究:合法性壓力與路徑依賴的權衡[J].會計之友,2015(20):11-17.
[4] 陸瑤,李茶.CEO對董事會的影響力與上市公司違規犯罪[J].金融研究,2016(1):176-191.
[5] 逯東,謝璇,楊丹.獨立董事官員背景類型與上市公司違規研究[J].會計研究,2017(8):55-61.
[6] VICENTE BLANES, ISABEL BUSOM. Who participates in R&D subsidy programs?The case of Spanish manufacturing firms[J].Research Policy,2004(10):1459-1476.
[7] KOSKI H, PAJARINEN M.The role of business subsidies in job creation of Start-ups,gazelles and incumbent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2(1):195-214.
[8] ALLEN F, QIAN J, QIAN M. Law, finance,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5,77(1):57-116.
[9] FACCIO M.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6,96(1):369-386.
[10] WU W F,WU C F,ZHOU C Y,et al. Political connections,tax benefits and firm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China[J]. Journal of Accounting & Public Policy,2012,31(3):277-300.
[11] 張婕,潘安娥.定向增發時的盈余管理研究:基于國有控股權視角[J].投資研究,2016(8):87-94.
[12] 閆婉姝,曾劍宇,何凡.企業稅負、產權性質與盈余管理: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證據[J].投資研究,2017(8):100-116.
[13] 吳聯生.國有股權、稅收優惠與公司稅負[J].經濟研究,2009(10):109-120.
[14] 張程睿,蹇靜.我國上市公司違規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J].審計研究,2008(1):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