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藍克
【摘要】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邏輯分析等方法,從當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構成和內涵入手,對廣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改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對策與建議,認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及人格發展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手段與保障。
【關鍵詞】廣西高校;體育文化;現狀;建議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南寧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6XJ1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這一綱領性文件的實施,對我國許多學校的體育教育工作產生了深刻影響。《計劃》 明確指出,把提高青少年的體育素養和養成健康行為方式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保證學生在校的體育場地和鍛煉時間,把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體系,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據了解,隨著全面健身計劃的實施與推廣,許多高等院校師生對體育鍛煉的熱情和需求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也是我國高等教育與體育文化融合相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高校體育文化的構成和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文化所特有的相關屬性。從文化結構的角度分析,高校體育文化可以劃分為體育物質、體育行為、體育制度和體育精神等四個方面。首先是高校體育物質文化,由高校體育建筑、體育場地、體育器材等體育基礎設施條件所構成;其次是高校體育行為文化,包括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參與體育教學、體育鍛煉、活動競賽等身體活動行為方式;再次是高校體育制度文化,是指高校在組織和開展各項體育活動時所制定與實施的相關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最后是高校體育精神文化,是高校體育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全體師生共同追求的體育精神、體育信念和體育價值,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
以上四者共同構成高校體育文化這個有機統一整體,其中:體育物質文化為載體,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石;體育行為文化為橋梁,是高校體育文化得以實現的發動者與參與者;體育制度文化是規范高校群體師生行為規范的基本準則,是高校體育文化得以有序開展的重要保障;體育精神文化屬于最高層次,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本文認為高校體育文化特指在高等學校這一特定的環境和范圍之內所呈現出的一種特定的體育文化氛圍,是全體師生員工從事體育相關的學習、生活、比賽、研究等教學活動和科研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集體育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一體的總和。
二、廣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現狀分析
廣西地處中國華南地區,是中國唯一沿海自治區和全國三大僑鄉之一,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和“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所謂“發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發展離不開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何況廣西這樣落后的地區,高校發展居然還落后于經濟的發展。廣西不僅經濟和其區域優勢不相稱,教育水平更是大幅度落后于其經濟發展水平。截至2018年1月,全區普通高等教育單位和學校共計80所,在校生人數約115萬,教職工人數近7萬人,如此龐大的師生人數共同從事體育學習、生活、比賽以及科研等相關教學實踐活動,作為廣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參與者和見證者。
(一)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滯后
高校體育基礎設施作為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對促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廣西高校體育經費投入較為匱乏,進而導致體育場地和體育器材不足,特別是室內活動場地短缺,難以擴充和改善,造成人員過于密集。加之近年來部分高校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在校生人數與體育資源的比例正逐年擴大,很難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對推動廣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增加了一定難度。
(二)高校體育行為文化建設不足
首先,相關文獻顯示,廣西高校體育活動形式老化,內容單一,缺乏互動性、娛樂性,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因長期以來受傳統管理機制的影響,特別是考試評分制度較大地限制了學生體育活動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高校體育活動更難很好地配合落實《計劃》中提出的相關學生健康發展的要求。其次,各高校之間的體育交流幾乎沒有,這就導致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不足,再加上受現行教育教學目標以及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學生全面參與,以及積極向上的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有待進一步改善。
(三)高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不全
高校體育制度文化作為高校體育活動有序開展的重要保證,也是規范高校師生體育活動的具體行為準則。全區絕大部分高校雖然都按要求制定了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組織措施,但更多的是缺乏規范管理和科學規劃。此外,盡管高校師生對體育的認識逐步提升,但高校對于國家頒布的一些法規性文件存在執行、落實不到位、形同虛設的現象;加之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普遍缺乏一個整體的發展戰略,導致部分高校體育制度文化建設的運轉力度不夠。
(四)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建設模糊
高校體育精神文化雖然看不見也摸不著,但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能迸發激情與能力的內在動力。當前廣西地區相當一部分高校沒有自己的體育信念、體育價值觀和體育烙印,甚至沒有設立自己的課外體育活動、體育特色項目和體育文化節。重視文化教育,輕視體育教育,依舊深刻影響著高校師生的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這也讓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失去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其次,高校管理者把高校體育文化片面理解為體育競賽、體育活動等形式而草草了事,嚴重阻礙了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的發展與提高。
三、對策與建議
用文化凝聚人心,用文化創造未來。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是國家推行素質教育,以人為本,培養師生終身體育思想和完成學校各項體育工作的重要途徑。因此,學校領導的辦學思想和發展定位很重要,體育教育是培養國家現代化建設全面發展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和手段,要充分認識到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是一個復雜的,多功能、多目標的系統。
(一)加大高校體育資源的投入
體育資源是體育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依托手段。首先,高校為保障學校的基本體育發展需求,應將體育資源特別是體育設施的建設與規劃納入到學校的長遠規劃中去,根據現有教職工人數、在校生人數以及工勤人員,合理計算并按需支出相應的專項建設經費。其次,高校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現有學校體育場地設施,發揮體育設施的育人功能,充分調動全體師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推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
(二)完善高校體育制度的建設
要想使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得到實質性轉變和改觀,就必須加強重視,各部門協調配合,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相應的實質性工作。因此,完善高校體育制度建設是落實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要確保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滿足師生體育鍛煉的需求,就要對高校體育制度進行深化改革,促進高校文化建設,推進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大繁榮、大發展。
(三)轉變高校體育管理的意識
首先,高校管理者應轉變思維方式,加強對體育教育的全面理解與領會,將其真正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學管理中去,讓體育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塊重要拼圖。其次,高校管理者應該加大體育教育工作的宣傳力度,潛移默化地改變師生對體育的認識與看法,讓全體教職工意識到體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和價值。此外,高校應舉辦類似體育文化藝術節、體育專題理論研討會以及體育課程深化改革成果展等形式的理論與實踐活動,讓高校師生在思想上有所轉變,才能讓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工作深入人心。
(四)創新高校體育發展的研究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不斷發展的動力。我們應當充分汲取典型高校先進的體育工作經驗,通過管理制度創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創新、理論研究與實踐創新,培養出具有強烈創新思維的人才。因此,在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工作中,體育師資隊伍作為高校體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高校體育教師應自覺提升個人素養,提高個人理論水平和專業技能,積極改進教學方式方法,引進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另一方面,高校體育管理者應制定長期發展規劃,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以充分調動師生員工的體育熱情和積極性,這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很重要。
四、小結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也是完成新時期高等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養成良好的健康意識,幫助大學生樹立更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總之,高校要進一步轉變思維,深化體育教育改革,從制度和管理上確保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工作順利實施。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文化多樣化發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價值和意義必將不斷呈現。
【參考文獻】
[1]龔建林.我國校園體育文化的現狀、轉型與構建[J].甘肅社會科學,2010(02):223-226.
[2]常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精神層面的現狀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2(21):96-97.
[3]趙李超.珠海市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體育科技,2017(04):111-112.
[4]馮巍,辜德宏.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11):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