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莉
【摘要】隨著特殊教育的快速發展,培智學校接收的智障學生、殘疾類型越來越多,智力程度、殘疾程度也越來越重,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很多困難,即使老師下了很多功夫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個別化教學能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殊需要出發,通過科學評估,做好前側;選好教材,靈活運用;巧設目標,分層教學;創新理念,優化教法;把握標準,科學評價等手段開發學生的各種潛能,補償缺陷,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培智語文集體課堂教學中。
【關鍵詞】個別化教學;培智語文;集體教學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學校應全面推進個別化教育,為每個智力殘疾的學生制訂和實施個別化教育計劃,應將課堂教學和個別教育訓練相結合,針對學生的個體需要安排一定時間的個別訓練,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補救教學,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個別化教學能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殊需要出發,補償缺陷,開發學生各種潛能,已經逐漸被應用于培智語文集體課堂教學中。
一、科學評估,做好前側
分析和研究學生是實施個別化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每一個特殊學生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是與眾不同的。無論是學生之間還是同一個學生,各方面都存在發展不均的狀況。只有對學生的智力、心理、能力、特長等了如指掌,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教學。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課前測評是分析和研究學生的良方妙藥。課前測評是一種靈活簡便的非正式診斷方法,教師在與學生日常的接觸中,信手拈來的繪本、圖書可以讓學生瞧一瞧、念一念,運用高新電子媒體技術可以和學生玩一玩識字書寫的游戲,就在這看似不經意間,老師對學生的情況就有了大致的了解。只有強化課前測評,才能更有針對性地制訂教學目標,明確學生與教學的定位,為后續教學提供準確的參考。
二、選好教材,靈活運用
作為教學媒體的教科書,是教師備課的依據,是學生知識的來源。之前,我們比較常用的是上海培智實用語文教材,這套教材比較適合中重度學生使用。但是,在這套教材中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異,在使用的時候,培智學校應根據個別化教學對象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有選擇性地使用教材,靈活地對教材做必要的調整或者改編。
如《實用語文》第四冊中第六單元《小心危險》中有一個詞語“火柴”,這個詞語在現在的生活中并不常見,學生不熟悉,甚至根本不認識,這樣的詞語就算教學生認識了,對他們適應社會、學會生活意義也不大。
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編寫校本教材。在編寫教材時,要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展開,低年級可以從學生最熟悉的衣、食、住、行入手,中年級從人、事、物、地入手,高年級逐漸向社會化擴展。
三、巧設目標,分層教學
有效的個別化教學目標是個別化教學的出發點。在個別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對全體學生的共性和部分學生的特性進行綜合考慮,設置總目標和分層目標,對不同的學生采取分層次教學,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個別指導,讓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學有所獲。
如在教學《公園真美麗》一課中,根據班級學生認知的差異性,設置了ABC三組分層目標,對能力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目標,各組學生只要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即可。這樣的分層目標能讓每組學生都學有所獲,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創新理念,優化教法
實施個別化教學的著力點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出發,選擇最優的教法,運用最佳的教學藝術,讓每一個學生都達到最優的發展。
1.直觀教學,強化記憶
根據智障學生思維直觀形象、識記能力差等特點,在課文《好看的熟菜》一課中,通過運用直觀教學法,呈現各種蔬菜的實物或者圖片來進行教學,讓學生把實物、圖片、詞語相互對照,反復練習,加深記憶。
在自閉癥學生的課堂教學中,根據他們在集體教學中不參與的特點,為了讓他們能夠完成教學目標,筆者為他們設計了一人一份任務欄,這樣他們就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很輕松地完成自己的教學目標。
2.創設情境,感官參與
學生的學習實際上就是經驗的習得過程,而經驗是主體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智障學生個性的差異和需要,創造開放性的教學環境,在情景中展開教學,注重學生感官的參與,增強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如在《公園真美麗》一課中,筆者創設了一個去亭林公園春游的情境,在情景中學習詞語山、水、花、草,說句子:公園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真美麗。這樣一邊欣賞一邊朗讀,既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五官總動員》一課中,通過讓學生看一看、聞一聞、聽一聽、嘗一嘗等,調動多感官參與,在實踐中感知嘴巴、耳朵、眼睛、鼻子的功能和作用,并懂得要保護好它們的道理。
五、把握標準,科學評價
實施個別化教學,科學的評價是教學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準則。科學評價要把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作為起點,絕不能用學科知識掌握的多少、分數的高低作為標準來評價學生,學生的成長知識固然重要,但能力的提升遠比獲取知識更重要。
1.評價領域多元化
教師應從多角度來評價、接納學生,發現并發展學生的潛能。在進行個別化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各方面能力進行評價,在低中高各年級段體現不同的要求,通過作業、測驗、檔案等方式體現。
2.評價內容個性化
每一個智障學生的知識、能力、個性特征都是不同的,在具體的評價內容的選擇上也應該有所取舍,揚長避短,尋找智障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揮他們的優勢,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3.評價標準激勵化
教師對智障學生實施鼓勵性的評價,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只要他有一點點的進步,哪怕他今天只認識了一個字,說出了一句較完整的話,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句肯定的鼓勵,都能激起學生學習的動力。
總之,并不是所有的目標都需要個別化教學,如果IEP中的目標在集體教學或小組活動中就能完成,就不必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正確認識個別化教學的優勢,針對培智學生的個體差異,將個別化教學與集體教學有機整合,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賴伙琪. 培智語文個別化教學實施策略[J].現代特殊教育,2016(6).
[2]全言.個別化教學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的研究[J].新校園(中旬刊),2016(01).
[3]蘭蔚.培智生活語文教學中班集體授課制下的個別化教學[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5).
[4]教育部.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S].現代特殊教育,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