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豐敏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應用能夠非常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能夠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生活當中的重要性。同時,在生活情境中,教師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生活情境;小學數學;教學
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非常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通過生活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到學生最為熟悉的環境當中,使學生對知識點產生更好地認知,從而在學習中達到更好地理解的目的。生活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思考,可以幫助學生對問題展開深入分析。學生也可以從身邊的事物中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
一、在生活情境中引發學生思考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而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都過于重視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如果將用來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設置的過于簡單,那么學生便會失去思考的情趣。如果將問題設置的過難,那么便會對學生的信心造成打擊。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在生活化的元素輔助下平衡教學矛盾,同時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充分鍛煉。例如,在學習認識路線相關內容時,學生對于這部分知識點的理解十分片面,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從現實生活當中選擇合適的案例,設置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你們從家里出門后,要走怎樣的路線才能到學校呢?”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給予提示:“有很多條路都能夠到達學校,大家可以講出自己最常走的那條路。”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怎樣繪制路線。教師將繪制路線的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討論計算路程的方式,并尋找出一條最佳的路線。這樣便能夠將學生的生活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系到一起,同時還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使學生通過交流找出最佳路線,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1]。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年齡決定了其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都還較弱。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師便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情境當中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使用方法。生活情境便是最為有效,也是學生最為熟悉的情境追憶。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視頻或者圖片等等,以此創設生活情境。小學生本就活潑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而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生動形象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對知識點的講解產生興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配合教師開展學習活動。
例如,在講解100以內加減法時,數小木棒等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教學。為了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元素創設教學情境,將生活當中的實際案例應用到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一段購買文具的視頻,每種文具都有自己不同的價格,小朋友要買的文具數量也不一樣。之后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計算視頻當中的數據。這樣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對100以內加減法進行有效地了解和實踐,能夠在實踐當中提高學生對于100以內加減法的應用能力。學生也會擁有更好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2]。
三、創設生活情境,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很多知識點都是人們在生活當中不斷總結而來。數學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要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應當重視生活元素的應用,創設生活情境,在生活情境當中培養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模擬超市購物的情境開展教學,在這一情境當中進行買賣東西的活動模擬。通過買賣東西時的標價、付款和找錢等行為,幫助學生認識人民幣,并初步掌握如何識別假幣,懂得愛護人民幣以及在生活中要保持節約的習慣,豐富學生的生活技能。在這樣的生活情境里,學生能夠更好地對數學知識進行學習和理解,能夠在實踐當中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并形成有效記憶。這種模擬現實生活的情境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社會關系,懂得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提高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應當加強生活情境的創設,通過生活情境高效開展數學知識教學,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結束語:
小學數學教學中,生活情境的有效應用對于教學工作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通過生活情境,教師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更好地理解,幫助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在生活中的實際使用方法。生活情境的使用,能夠促進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秀麗.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究[J].青海教育,2017(3):42-42.
[2]孫霞.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數學大世界(中旬),2016(12).
[3]丁玲.生活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