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睿 李建 陳洪波 梁英 殷世民

[摘 要]教學實踐基地建設規劃滯后于特色專業發展,已成為制約特色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優化教學實踐體系,緊跟學科發展和行業需求趨勢,完善教學實踐基地的配置和環境建設,是培養特色專業人才的必要步驟。課題組根據學科發展目標,針對特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從教學實踐基地現狀、問題總結、改進措施和效果分析等方面進行探索,最終形成一套可持續發展的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案,將有效保障專業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實踐基地;可持續發展;特色專業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9)07-0021-03
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高級專門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所必備的教學活動規劃及其環境優化,是高等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于2012年發布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實踐育人特別是實踐教學依然是高校人才培養中的薄弱環節”,明確提出需強化高校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高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實踐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方面,明確了實踐教學內容,增加了實踐教學學分。在此過程中,作為實踐教學實施場所的實踐基地建設和實踐培訓方面,出現了種種問題,在具備電子背景的特色環境工程專業建設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由于環境和電子信息學科的發展迅速,基于交叉學科的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規劃建設已嚴重滯后于學科本身和行業的發展。如何科學地規劃建設符合學科、行業發展趨勢和專業規劃的新型教學實踐基地,是保障專業發展和培養人才質量的重要任務。
一、教學實踐基地現狀
近年來,高校各專業均積極建設教學實踐基地,充分利用自身和校外資源,形成了多種模式的實踐教學基地。從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位置,可分為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按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主體,可分為高校自建和高校與其他單位共建,其主要形式包括,校企共建、校府(政府)共建、校協(行業協會)共建和校介(社會中介)共建。校企共建的教學實踐基地數量較多,形式也更多樣,主要有教學工廠模式、校辦科技企業模式、校企共建科技研發中心模式、職業技能鑒定所和培訓中心模式、現代園區示范型模式、產業公司合資型模式和科研推廣應用型模式等多種形式。
教育改革研究者們,通過探索這些模式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過程,取得了大量的成果,也發現了需要改進的方向。其中,朱方來重點論述了校企共建基地的合作機制,探尋了企業在共建培養人才方面缺乏積極性的原因;沈春華、成協設和張書義等,明確指出了現有基地運行存在的機制問題和開展改革的方向;薛素鐸和李勃則論述了高校本身在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和實踐教學方案方面的不足,重點分析了教師參與熱情不高的原因。
與此同時,教育改革研究者們還在積極地探索如何提高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效率和如何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在硬件建設方面,曾寶成等提出了校企合作建設的多項具體建議;在軟件建設方面,李陽等在體制和教學體系建設上,提出了需要改革的方向;在實踐教學師資和教師參與問題方面,李仁玉和張書義等提供了值得借鑒的方案;在校企共建的理念改革方面,有眾多的學者都提到了培育校企“共贏”的合作基礎,這將是共建基地的改革重點。
綜上所述,國內高校在教學實踐改革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在如何創造校企共贏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如何有效調動本校教師和企業積極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在教學實踐基地軟硬件、師資隊伍建設和機制改革等方面,研究如何順應電子類高校背景,構建特色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可以由點及面地形成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改革模式極為重要。
二、教學實踐基地問題分析
通過文獻報道分析,結合實際專業建設情況,發現實踐基地主要問題的主體來源于高校、企業、基地和教師等四個方面。
(一)高校方面
高校單純地把建設實踐基地作為合作的全部內容,忽略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本質,導致企業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不高;過于關注國有企事業單位作為基地建設的對象,對優秀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關注不足。這兩點導致實踐和建設過程的體制化與形式化,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收效不大。特別是在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選擇符合專業發展背景和培養目標的企業,顯得尤為重要。
(二)企業方面
合作主體企業參與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積極性不高。企業不能從參與實踐基地建設中獲得實際利益,把學生實習培訓視為額外的負擔。企業更愿意從技術開發、科技成果轉讓等直接經濟利益方面開展合作,如何將人才培養與技術輸出有機結合,是開展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重要任務。
(三)基地方面
教學實踐基地可持續運行問題突出。教學實踐基地教學經費不足且難以完全到位,缺乏可持續建設和發展機制。實踐活動安排缺乏明確的計劃和針對性,實踐培訓流于形式,尚未形成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和目標明確的基地體系。
(四)教師方面
教師參與教學實踐培養的積極性不高。由于未能建立起與企業實際有效的銜接機制,教師將實踐基地建設作為額外的工作,很難充分調動教師參與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三、教學實踐基地規劃與實施案例
針對以上問題,在目前環境產業大發展和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的形勢下,我校通過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1999年創辦的具有電子背景的環境工程專業,進行了特色環境工程教學實踐體系改革,合理科學地規劃教學實踐基地,探討有效的合作模式,突出依托高校優勢學科,培養特色環境專業人才,可以為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所借鑒。具體改革措施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踐教學方案改革
首先,通過市場需求調查,分析特色環境工程專業人才的具體技能要求,規劃專業本身與輔助專業結合的實踐能力培養點。其次,組織教師與共建單位交流,根據所需實踐能力培養點,將對應課程內容知識點整理總結,設計具體的知識點實踐能力訓練方案。然后,將實踐能力培養環節的設計有機融合入培養方案中,邀請相關專家論證把關,根據反饋意見,多次修訂,最終形成符合學校電子信息特色的環境工程專業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方案。實踐教學能力培養模型如圖1所示。
本實踐教學模型,針對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知識背景,通過以下四類實踐能力培養過程,達到實踐能力培養的目的。
第一,認知實習。
這是主要針對新生進行的環境工程認知教育。通過教師和企業專家共同協作,建立新生對專業工程的初步了解,逐步引導新生對專業方向進行認知,為后續基礎課、專業課程學習和重點學習方向的選擇奠定基礎。重點分析專業技能知識點與工程技術應用的實際對應關系,讓具體知識點的負責教師,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新生“學什么,用在哪里”。
第二,工程見習。
主要針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以了解特色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的專業技術能力為目標,參觀環境工程實際項目現場,聘請企業專家具體講解工程組成和技術過程,讓學生將所學與實物對應。在見習過程中,重點分析標準能力要求與見習項目的知識點,讓學生對工程技術應用有直觀的認識。
第三,生產實習。
主要針對三年級學生,完成特色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的實際動手能力培訓。在具備所需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通過實踐基地,實際動手參與環境工程技術應用過程,在嚴格的CMA(中國計量認證)實驗室中,按照標準化流程,掌握環境儀器儀表的使用,與所學電子類課程知識點相結合,鞏固所學電子背景知識。
第四,就業實習。
針對畢業班學生,培養滿足企業工作要求,符合特色專業培養方案要求的職業資格培訓。鼓勵學生在實踐基地,進入工作實戰訓練,按照企業工作和管理模式,開展職業技術資格訓練,在學生達到從業標準要求的情況下,鼓勵并協助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學生通過參與教師校企合作項目,研發和改進環境設備和自動化環境系統,并以此完成畢業設計。
(二)教師參與機制研究
第一,提高教師主觀能動性。
探索教師參與實踐基地建設的有效方案,以教師個人擅長的領域為基礎,建立符合教師個體發展和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機制,提高教師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鼓勵教師組建學生團隊參與校企合作的課題研究工作。
第二,把握行業需求,改革教師實踐教學參與模式。
企業處于行業競爭的前沿,對產業和管理政策形勢變化把握強于教師,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提出的人才培養方向,將更具參考價值。與實踐基地建設合作單位共同研討,制訂相關的合作方向,設置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培養及技術輸出方案,將為充分調動教師參與產業前沿研究和應用的積極性,同時為提升學生實踐能力提供技術保障。
(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結合本校環境工程專業和師資隊伍特點,選擇技術領域高度相關的企業,開展實踐基地建設。調研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人才需求和指導方向,通過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完成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考試,為求職提供“敲門磚”,為就業鋪平道路。
鼓勵教師與共建單位積極參與各級產學研結合的應用型項目申報,項目所取得的成果由雙方共享,推廣和成果轉換工作則交由企業負責,在提高成果轉換效率的同時,建立校企雙贏機制。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將作為重要的技術力量,其綜合實踐能力將得到極大的提升。
本校環境工程專業經過二十年的建設,形成了以電子為背景的特色環境工程專業,與桂林多個污水處理廠、區內外環保公司、環保設備生產企業、環境監測單位共建了多個教學實踐基地,為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提供實踐基地。
根據規劃,與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了聯合實驗室為基礎的教學實踐基地建設工作。近年來,聯合實驗室建設發展迅速,在學生見習、實習和就業方面,接收了大量的本科生參與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以由教師與聯合實驗室聯合申報和共同參與的科研和工程課題為契機,充分調動了教師帶本科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多個研究方向和團隊,在實踐教學和共贏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形成了一套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實踐基地運行模式,提升了大學生教學實踐能力培養效果。
四、結束語
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需根據本身專業和輔助專業發展趨勢,在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參與機制和共建模式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以特色環境工程專業為例,針對主要污染物處理為目標建設的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方面較大地滯后于環境與電子信息相結合發展的趨勢需求。近年來,經過對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的規劃和建設,在實踐教學體系、教師參與機制和校企合作模式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實踐工作,形成了一套符合特色專業發展的可持續的校企合作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改革方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能為同類特色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提供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 薛素鐸,張紅光,安琳,等.加強教學基地建設 培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J].中國大學教學,2007(6):28-30.
[2] 楊昌鵬.產學研緊密結合建設多種模式教學實踐基地[J].中國高等教育,2007(11):46-48.
[3] 沈春華.建立實習與就業相結合的校外教學基地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11(19):43-44.
[4] 成協設.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5(3):74-77.
[5] 朱正偉,袁僑英,劉東燕.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9(8):66-67.
[6] 曾寶成,向文江,楊建華,等.機械動力類專業創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探索[J].中國大學教學,2006(11):42-44.
[7] 姜生元,高新,孫麗霞,等.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與運行[J].中國高等教育,2007(18):44-46.
[8] 唐桂蘭.理工院校漢語能力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7):105-107.
[9] 杜國棟,馬懷宇,呂德國,等.農業院校果樹專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15(9):68-70.
[10] 李勃.試論創業教育實踐基地構建[J].中國青年研究,2007(9):16-18.
[11] 李曄.利益相關者視角下的全日制工程碩士職業實踐基地建設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83-87.
[12] 華學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開發與建設研究[J].江蘇高教,2014(3):135-136.
[13] 唐桂蘭.理工院校漢語能力實訓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7):105-107.
[14] 李陽.理論和實踐相融合的基礎課程教學新體系——“國家工科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建設體會[J].中國大學教學,2004(9):27-28.
[15] 李仁玉,閆冀生.校外法學實踐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8(5):79-81.
[16] 張書義.論成人學校實踐基地的建設[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228-230.
[17] 劉正煉,李軍紅,呂一軍.關于地方高校特色辦學的若干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8(6):65-66.
[18] 蔡河山,黎曉霞,徐頌,等.環境工程類創新實踐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改革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7(10):33-34.
[責任編輯:鐘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