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榮
【摘 要】目的:探究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下應用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效果。方法:對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接收的50例(50眼)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手術治療,并將其納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所采用的手術方法進行分組:復合組(25例,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基礎組(25例,行常規小梁切除術)。分析兩組前房深度、眼壓水平及并發癥出現情況。結果:復合組前房深度較基礎組高;眼壓水平低于基礎組;同時,復合組并發癥發生率(4.00%)較基礎組(24.00%)低(P<0.05)。結論:將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用于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持續高眼壓患者中,能夠有效增加其前房深度,降低眼壓,同時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77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2
前言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以周邊虹膜易與小梁網接觸、房水狹窄為主要解剖特征。具體來說,本病是由周邊鞏膜對小梁網造成堵塞或與其發生永久性粘連,阻礙房水外流,導致眼壓升高的一類青光眼[1]。近年來,臨床采取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高眼壓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取得了滿意療效。筆者現以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分組研究,以分析該手術在上述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均選自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患者,共計50例,研究時段為2015年6月-2018年12月,現以手術方式的差異為分組方式,將其分成復合組(25例,25眼)及基礎組(25例,25眼)。選入標準:患者矯正視力≤0.3;房角閉塞>180°者;患者簽訂研究協議書;排除既往眼部手術史、合并視網膜脫落及繼發性青光眼患者。復合組年齡45-80歲,均數(63.33±10.21)歲;男女比例13:12;慢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各為8例、17例。基礎組年齡46-80歲,均數(64.52±10.74)歲;男女比例14:11;慢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各為9例、16例。
上述基線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研究方案于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下施行。
1.2 方法
復合組行復合式小梁切除術:術前予以常規麻醉,麻醉后采取相應措施以降低眼壓;于顯微鏡下進行操作,將鼻上方窿部作為基地結膜瓣,做角膜緣為基地的鞏膜瓣,大小約4×5mm,厚為1/2梯形鞏膜瓣厚度;作前房穿刺(顳上方角鞏膜緣內lmm處)以釋放房水,控制指測眼壓在15-20mmHg之間;將0.3mg絲裂霉素棉片置于瓣周球筋膜及鞏膜瓣下3min,勿接觸結膜瓣邊緣,后以100ml氯化鈉溶液進行沖洗;二次從角鞏膜緣前0.5mm處切穿1mm,繼續釋放部分房水至前房變淺,切除3×1.5mm小梁及虹膜根部;利用虹膜恢復器對虹膜進行恢復操作,暴露睫狀突及晶狀體,對鞏膜瓣進行縫合(共四針,兩針使用可拆除、調節縫線),盡量將房水引流于鞏膜瓣后,防止術后漏水;于角膜緣前房作一穿刺口,注入平衡液,對縫線進行調整使鞏膜瓣下能夠緩慢滲液,同時,現虹膜根切孔周圍注入適量透明質酸鈉,穩定前房;對位間斷縫合結膜瓣。
基礎組行常規小梁切除術:于穹窿基礎上做結膜瓣,暴露鞏膜,并以灼燒法作止血處理;分離4×5mm的鞏膜瓣,直至角膜、鞏膜交界處;對小梁、部分鞏膜根部進行切除,縫合虹膜瓣及結膜瓣。
1.3 觀察指標與判定標準
記錄兩組前房深度、眼壓水平,同時計算其并發癥發生率。
并發癥:惡性青光眼、角膜水腫、淺前房、低眼壓。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數據采用SPSS20.0軟件處理,()表示計量資料,(%)表示計數資料,分別以t值、卡方值作檢驗,若P<0.05,則數據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前房深度及眼壓水平
兩組術前的前房深度、眼壓水平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術后,復合組的前房深度較基礎組深,眼壓水平則較基礎組低,數據比較有統計學差異(P<0.05)。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
復合組并發癥出現率明顯低于基礎組,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
3 討論
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指在常規小梁切除術基礎上添加絲裂霉素注入、前房穿刺及可調節縫線等多項措施的手術,筆者對其進行應用后,得出了如下結果:經手術治療,復合組前房深度較基礎組高;眼壓水平低于基礎組;同時,復合組并發癥發生率(4.00%)較基礎組(24.00%)低(P<0.05)。結合臨床實際,筆者對上述結果的產生原因作出了分析:復合式小梁切除術中兩次穿刺放液操作有利于控制房水釋放程度,避免其放出過快或過慢,影響虹膜,使之膨出,進而降低患者的高眼壓,增強眼球對眼壓高低的適應性,同時防止虹膜隔遷移,避免出現惡性青光眼情況[2-3];高眼壓狀態下,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睫狀體充血十分明顯,進而形成瘢痕,增加眼壓,而絲裂霉素的使用能夠抑制瘢痕形成,有效控制眼壓水平[4];此外,調制縫線及手術結束前向前房注入透明質酸鈉等措施,能夠加深前房,提高眼壓水平,有效防止淺前房、低眼壓等術后并發癥的出現[5]。
綜上,復合式小梁切除術在高眼壓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中具有較好療效,其可明顯改善患者眼壓,增加前房深度,同時有效防止并發癥的發生,利于患者恢復。
參考文獻
何仁新.復合式小梁切除術治療高眼壓下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觀察[J].河南醫學研究,2017,26(1):80-81.
鐘珊,曾思明.兩種不同術式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的療效比較[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9,12(5):529-532.
曾乃仁,吳蓮英,李桂榮,等.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下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醫藥前沿,2018,8(26):258-259.
劉雁,冉俊,譚海鋒.持續高眼壓狀態下手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8,15(5):632-634.
王麗麗,李達,楊陽,等.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高眼壓下復合式小梁切除術的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10):1937-1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