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宏生 單亞利 趙志林
【摘 要】小柴胡湯出自《傷寒論》,為張仲景的代表方劑,目前臨床常以該方隨證化裁,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目前治療急性膽囊炎、急性中耳炎、冠心病、牙齦炎療效顯著。
【關鍵詞】小柴胡湯;臨床應用/中醫藥療法
【中圖分類號】R2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12-03--01
小柴胡湯,是《傷寒論》的經典方劑之一,小柴胡湯出自于醫圣張仲景的《傷寒論》第96條,條文中涉及小柴胡湯的達17條之多,其應用的廣泛性可見一斑。原方由柴胡、黃芩、黨參、半夏、甘草、生姜、大棗七味藥物組成,用于和解少陽,方中君藥柴胡升發,助少陽之氣,達邪于外;臣以黃芩清泄少陽半表半里之熱;用半夏降逆止嘔,姜棗調和營衛,甘草調和藥性;邪入少陽,兼有正氣不足,故又以人參扶正。是一首清泄少陽,和解表里,主治少陽病有效的方劑。
少陽病非小柴胡湯一方可治,小柴胡湯亦不限于少陽病。小柴胡湯為和解之劑,主治少陽膽經半表半里之證,并有透邪清里、調和營衛的作用;膽為六經之樞,無論外感內傷,皆可取其使病邪向外轉輸的作用。因少陽之氣抑郁不舒而致的兩脅脹痛,瘧疾而兼有少陽證者,木氣不舒而克脾土引起的吐酸不食,熱入血室,由膽移熱于腦而致鼻淵均可應用。亦可用于邪入少陽之瘰疬、乳癰、便毒及肝經濕熱之一切瘡癰、出血、發熱、頭痛、自汗、咽疼、煩躁、咽干、喉塞、淋家、衄家、瘡家、頭暈,嘔逆,真心痛,脅痛,胸肋痛,月經不調,半身疼痛、麻木等諸癥。少陽病不只出現小柴胡湯證時才能使用小柴胡湯。這種病下設證,以病統證,以方名證,方證對應的層次結構正是張仲景辨病辨證用方的特色所在。其功效亦非和解少陽,而是多維的。因此臨床常以該方隨證化裁,廣泛應用于各種疾病的治療,本人應用治療急性膽囊炎、急性中耳炎、冠心病、牙齦炎療效顯著,頗有心得。現論述如下。
1 急性膽囊炎
癥狀:本病多突然發病,上腹部或右上腹部疼痛,陣發性加重,大多伴有惡心、嘔吐,發熱,寒戰,血尿淀粉酶增高,舌紅或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數。
病因病機:急性胰腺炎多由于外邪內侵或飲食不調,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濕熱蘊結肝膽,加之情志不遂,膽火犯胃,發為本病。張雪等[1]運用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膽囊疾病、唐遠山等[2]應用金郁小柴胡湯治療慢性膽囊炎,多有顯效。
治法:清肝利膽,和胃降濁。方藥:小柴胡湯加減。
典型病例:戴某,男,46歲,主因“陣發性上腹部疼痛一天”來診,患者訴右上腹時痛,順帶右肩隱痛,伴有惡心、嘔吐,噯氣,口苦,自服消炎利膽片未效,查血常規白細胞增高,血淀粉酶正常,查體:T37.2℃,上腹部廣泛壓痛,以右上腹明顯,無反跳痛及肌緊張。我院急診外科診斷:急性膽囊炎;予抗炎、補液治療后病情穩定,腹痛略減輕,拒絕手術治療,請我科會診,癥見:陣發性右上腹部疼痛,伴有惡心、嘔吐,發熱,噯氣,咽干口苦,納呆,胸脅脹滿,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數。中醫診斷:腹痛;證屬濕熱蘊結肝膽,膽火犯胃證型;治法:清肝利膽,和胃降濁。方藥:小柴胡湯加減加減。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0g,赤芍12g,枳實10g,生甘草6g,生姜6片,郁金10g,生麥芽20g,竹茹10g。
湯藥服六劑后,腹痛減輕,惡心、嘔吐,咽干口苦,胸脅脹滿等諸癥亦減輕,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數。繼續上方:柴胡15g,黃芩10g,半夏10g,赤芍10g,枳實10g,生甘草6g,生姜6片,郁金10g,生麥芽20g,繼服七劑后痊愈。
2.冠心病
癥狀:心悸氣短,胸滿胸痛,心煩喜嘔,頭暈目眩,頭脹頭痛,惡心、嘔吐,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數。
病因病機:后循環缺血主要表現為眩暈,多因情志抑郁,日久化火,火熱郁阻少陽經脈,少陽經氣不通發為本病。
治法:解郁寬胸,和解少陽。方藥:小柴胡湯加減。
典型病例:李某,女,58歲,主因“胸悶、心悸反復發作五年余,加重一周”來診,患者于五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心悸,診斷為“冠心病”長期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片治療病情穩定,以后偶有發作,今又于一周前,因情志不遂,出現胸悶、心悸加重,于今日來診查心電圖示:ST-T改變;癥見:胸悶痛,心悸,略頭暈,心煩急躁,惡心欲吐,胸脅脹滿,舌暗紅,舌苔白,脈弦數而時兼澀。西醫診斷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肌缺血;中醫診斷:胸痹;證屬少陽郁熱,經氣不通證型;治法:解郁寬胸,和解少陽。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5g,黃芩10g,童參10g,半夏10g,瓜蔞皮10g,生甘草6g,生姜3片,生梔子10g,丹參20g。
湯藥服十劑后,胸悶痛、心悸、頭暈減輕,精神正常,惡心消失,心煩急躁,胸脅脹滿等癥狀減輕,繼續上方:柴胡15g,黃芩10g,童參10g,半夏10g,瓜蔞皮10g,生甘草6g,生姜3片,郁金10g,丹參20g。繼服十劑后諸癥大減,繼續口服加味逍遙丸、冠心丹參滴丸半年鞏固療效,漸趨康復,后隨訪半年未復發。
3.牙痛
癥狀:牙痛,時兼有頰部腫脹發燒者,牽引一側或面側部者全頭部脹痛,或頭痛欲裂,反復發作,每因情志不遂而發病,心煩口苦,惡心欲吐,胸脅脹滿,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滑。
病因病機: 少陽經在側,偏頭痛是屬少陽經病變,多因情志抑郁,肝膽氣郁化火,肝陽上亢,少陽經氣不通發為本病。
治法:清肝通絡,和解少陽。方藥:小柴胡湯加減。
典型病例:辛某,女,53歲,主因“牙痛二天”來診,患者于二天前,因情志不遂,出現牙痛、頭脹,牙齦腫脹,社區門診診斷為“牙齦炎”給予甲硝唑口服治療,經治療時輕時重,于今日來診查CT未見明顯異常;癥見:左側牙痛,牽引左側面部疼痛,略有頭昏、頭脹,心煩口苦,惡心未吐,胸脅脹滿,大便干,舌淡紅,舌苔白,脈弦滑膩。西醫診斷斷:偏頭痛;中醫診斷:頭痛;證屬肝膽郁熱,經氣不通證型;治法:清肝解郁,和解少陽。方藥:小柴胡湯加減。柴胡15g,黃芩10g,童參8g,半夏10g,天麻8g,生甘草6g,桂枝5g,夏枯草15g,細辛3g。
湯藥服三劑后,牙痛、頭脹減輕,精神正常,惡心癥狀消失,心煩口苦,胸脅脹滿等癥狀略減輕,繼續上方:柴胡15g,黃芩10g,童參10g,半夏10g,夏枯草10g,天麻8g,生甘草6g。繼服五劑后諸癥大減,繼續口服小柴胡顆粒1周鞏固療效,漸趨康復,后隨訪半年未復發。
參考文獻
張雪,陳寶田,安小平.小柴胡湯加減治療膽囊疾病100例.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7,28(8):708.
唐遠山,馮琳,段海楠等.金郁小柴胡湯治療慢性膽囊炎45例.陜西中醫,2008,29(4):462-463.
柳林霞,試述小柴胡湯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應用,[J]浙江中醫雜志,2012,47(1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