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姝蔚
摘要:為解決“三農問題”而建立的村鎮銀行,自2006年出現以來便不斷發展,在農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入手,對其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做深入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發展對策。
關鍵詞:村鎮銀行 ? 發展問題 ? 解決措施
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我國從未減少對農業的關注,并在2005年10月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提出了“農村”、“農業”、“農民”的“三農問題”。但是就目前農村狀況來看,許多方面仍不完善,無法解決“三農”問題,資金不足便是其中之一。在我國,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唯一一家政策性農業銀行,但其對農村金融的支持力度并不大。一些商業性金融機構利字當頭,不能解決農戶的資金問題。針對此現象,我國成立村鎮銀行,為農業與農戶帶來曙光。
一、村鎮銀行的現狀
(一)村鎮銀行數量增長迅速
為解決我國在農業方面的問題,在頒布“三農”問題的下一年即2006年,我國開放了農村的金融市場,并于2007年3月1日在四川建立了中國第一家村鎮銀行[1],從此我國的村鎮銀行開始蓬勃發展。從2007年到2018年的11年時間里,中國的村鎮銀行實現了從無到有的飛躍。雖然在2012年我國政府收緊了扶持政策,村鎮銀行數量增速放緩,但總體仍呈上升趨勢,到2018年已經超過1600家①。
(二)信貸和資產規模增大,經濟效益有所改善
村鎮銀行從2007年開始在數量上迅速增長的同時,其資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資產總額由2007年的7.3億元增長到2018年6月的1.4萬億元,為2007年資產總額的近2000倍;信貸總額也由2007年的4.2億元增至2016年的9487億元,增長了2000多倍[2]。由此觀之信貸和資產規模都有大幅度提升,在農村金融市場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1年來村鎮銀行不斷積累經驗,優化結構,使業務不斷成熟、擴大,利潤率提升,經營效益有所改善。
(三)支農支小成效顯著
村鎮銀行面向農戶和小型企業發放的貸款占其信貸業務比例較大,支農支小的機制也更加完善,完善了監管制度,事前股東承諾,事中定期考核,事后積極鼓勵,使村鎮銀行內部更加團結,合作更加融洽,共同使支農支小服務全面、完善,符合農民利益。
二、村鎮銀行的發展問題
(一)目標定位不明確
根據銀監會2007年頒布的現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②,村鎮銀行是在農村地區設立,并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村鎮銀行建立之初衷就是為了支持“三農”。但是,在我國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第三產業迅速崛起,第一產業——農業式微。村鎮銀行偏離定位,自主經營、自擔風險、心向農村、身在縣城,將自己定位成商業性銀行,將經濟效益最大化作為最終目標,使其對“三農”的支持力度遠不如預期。
(二)資金籌集難
由于村鎮銀行大多位于農村或縣城,經濟水平低,居民收入較少,導致村鎮銀行的收儲能力缺乏保障。另外,村鎮銀行由于起步晚,與農村老牌的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相比,影響力相差甚遠,不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和認同。支付寶、微信支付等一系列新興支付方式以其方便快捷的優勢,更給村鎮銀行帶來不小沖擊。這些因素加劇了村鎮銀行的籌集資金難的問題。
(三)信用風險高
村鎮銀行信用風險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結果。其一,農戶和農村的中小企業經營者整體素質偏低,對村鎮銀行認識不明確,信用觀念不足,有些人甚至錯誤地認為貸款是國家補貼,不按時還貸款也可以。其二,我國農村并未建立起系統的信用制度,缺乏對信用的獎懲制度。其三,農業本身的式微,種植周期長,受自然影響大,具有脆弱性,再加上農戶素質不高,農業技術低機械化率低,使農業信用風險處于不利局面。其四,村鎮銀行在吸儲困難的同時,用戶向其貸款卻十分便捷。村鎮銀行的貸款從申請到放貸的周期短,適應了農村中小企業的需求,但這一現象使存貸比非常高,安吉交銀村鎮銀行的貸款甚至超出存款,使村鎮銀行抗風險能力不足。
(四)地區分布不平衡
雖然村鎮銀行近年來數量增長迅速,但其分布不平衡。從布局上看,村鎮銀行在全國分布不平衡,部分區域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而中部和西部地區村鎮銀行數量較少。2018年4月28日,西藏拉薩市開設了第一家村鎮銀行,至此全國各省份村鎮銀行均有分布。遼寧和浙江的村鎮銀行數量最多,其次是內蒙古、江蘇、山東等省市,其數量占了村鎮銀行總數的近50%[3]。
(五)員工素質參差不齊
村鎮銀行大多位于農村或縣城,經濟水平低,員工的生活水平和薪資待遇低,很難吸引專業的金融人才。除此之外,村鎮銀行的員工培訓也存在一定問題,部分員工并未經過專業的金融培訓,并未對所處銀行深入了解便草率上崗,由這些員工所組成的團隊很難真正使村鎮銀行發揮預期作用。由于可供參考的規定不多,一些事務的辦理多依靠工作人員主觀判斷,這導致一些存貸款存在不合理之處,提升了信用風險。
三、發展對策
(一)樹立明確目標,把握市場定位
在當前我國經濟繁榮的時代大背景下,農村地區對于金融服務有著較大的需求,而目前的供給無法滿足其需求,于是產生了巨大的缺口。村鎮銀行的性質就意味著村鎮銀行無法在大城市中與商業性大銀行搶奪資源。因此,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村鎮銀行應扎根農村,立足村鎮,在服務“三農”中展現優勢,為農民及農村中小型企業經營者提供金融服務。村鎮銀行要將自己定位于農村經濟組織,把服務對象定位于農戶,因地制宜,把自己的力量放在其他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偏遠地區。村鎮銀行作為金融機構追逐經濟效益并無不妥,但其不應該放棄社會效益,為了經濟效益而違背村鎮銀行建立的初衷,應努力保證“三農”的實現。
(二)加大自身宣傳,吸引資金流入
村鎮銀行與農村較早建立的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等相比,競爭力較弱,農戶對其認同感低,因此更應加大自身宣傳,吸引資金流入。首先,應拉近與農戶的距離,給予農戶更優質和高效的服務,再由他們宣傳,提高認同感。其次,村鎮銀行不應與農村老牌金融機構起正面沖突,應通過自主創新,個性化定位,實現經營的差異化,發揮自身優勢,為每位客戶提供針對性服務,以此來提高服務能力。村鎮銀行在提高服務水平的同時,加強服務環境建設,為客戶提供舒適的服務環境。同時,村鎮銀行應加強多方合作,降低成本,充分融資,擴大融資渠道,增加融資對象。最后,尋求媒體的幫助也必不可少,村鎮銀行可由媒體幫助,宣傳其農村金融銀行的定位,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等,讓民眾深入了解村鎮銀行,吸引資金流入[4]。
(三)加強員工培訓,建立獎懲制度
第一 ,針對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的現象,村鎮銀行應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力度,提高員工各方面能力。第二,銀行可依照員工每月的考核,將其分為不同等級,能力較高的員工可以獲得較高等級獲得較高信貸權限,同時獲得較高的工資,激勵員工互相競爭,共同進步。第三,完善責任制度,村鎮銀行可將每一份業務責任到人,并實行合理的獎懲機制。第四,吸引優秀專業人才流入,加大對人力資源配置的成本投入,對專業人才提高工薪,吸引其加入村鎮銀行。
(四)加強村鎮銀行風險控制
對于信用風險高的現象有以下幾點建議:第一,企業應管理好內部工作人員,對工作人員認真調查,錄用人才時小心謹慎,保證銀行工作人員公平公正,加強對他們的培訓,增強其抗風險能力,做好風險的預防和控制。第二,村鎮銀行應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根據客戶的資料建立農戶信用查詢平臺,便于進行風險評估和借貸款后的跟蹤調查,并以此平臺為依據,建立客戶信用評級,對信用高的客戶放貸,對信用風險高的客戶慎重放貸。
(五)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為促進村鎮銀行的發展,減輕村鎮銀行的運營壓力,解決村鎮銀行在發展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給予村鎮銀行一定的政策優惠。第一,在稅收方面,國家可適當減免村鎮銀行成立初期和偏遠地區村鎮銀行的營業稅和所得稅,降低村鎮銀行的運行風險和壓力[5]。第二,在財政方面,由于村鎮銀行成立時間晚,在與農村信用社和郵政儲蓄銀行的競爭中不占優勢,村鎮銀行的發展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優惠,如財政撥款,降低甚至減免行政事業費用,允許再貸款,放松利率管制等,促進村鎮銀行的健康發展。第三,政府可以設立一定的鼓勵機制,如獎勵津貼的發放等。4.政府出面招攬人才,為村鎮銀行提供高素質人才,為村鎮銀行整體水平的提高保駕護航。
四、結語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上,村鎮銀行既要抓住機遇,又要迎接挑戰,其在響應政府號召,積極投身“三農”服務的同時,也存在目標定位不明確、資金籌備難、信用風險高等問題,應通過加大自身宣傳、吸引資金流入、加強員工培訓、加強風險控制等措施解決問題,在新時代下攜手人民迎接新的曙光。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2018。
②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 《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2007。
參考文獻:
[1]李晶.村鎮銀行可持續發展研究[J].當代經濟,2018,(05):72-74.
[2]李江輝.試論我國村鎮銀行的發展現狀及可持續發展對策[J].現代管理科學,2018,(05):114-116.
[3]劉芝榕.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8,(12):78-79.
[4]楊雨樂.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村鎮銀行發展路徑探索[J].全國流通經濟,2017,(18):94-95.
[5]黃玉,全麗,閆凱.我國村鎮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淺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6,(07):122-123.
(作者單位:唐山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