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學生社團組織是大學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平臺,在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大學生知識結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通過對華南師范大學學生社團組織進行實地調研,探尋影響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因素,深入分析社團組織凝聚力下降的成因,試圖提出提升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對策,以期為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參考。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團組織 ? 組織凝聚力 ? 影響因素 ? 提高措施
高校學生社團組織是高校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等,依法按照一定的章程組織在一起,自主開展一些活動的學生組織。組織凝聚力是群體成員對群體概念、典型的成員特征、群體共識性原型意象的喜愛。而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是學生群眾團體把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聚集在一起,使他們成為社團組織的一員并愿意為社團組織服務,對社團組織有歸屬感與責任感,有統一的目標價值取向驅動的內在精神力量。
然而,當前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組織松散、成員流失率高等問題,對社團組織的凝聚力造成了極大的挑戰。本文通過對華南師范大學的學生社團組織進行實地調研,深入分析影響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因素,試圖提出提高社團組織凝聚力的措施,幫助高校學生社團組織認識到內部弊病,充分發揮其職能,真正達到育人之目的。
一、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影響因素
(一)指導老師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1.指導老師存在感低
通過觀察發現,大部分社團指導老師與社團組織的交流僅停留在與管理層的溝通,對社團組織進行宏觀指導,鮮與普通成員直接交流。部分社員并不了解社團是否有指導老師,甚至有個別社團負責人表示從未與指導老師進行聯系。指導老師的低存在感對社團組織的凝聚力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
2.指導老師在社團方面投入有限
由于社團指導老師一般是身兼多職,一方面有著自身教學、科研等工作,另一方面存在著一個指導老師身兼多個社團的指導工作的現象,分身乏術,投入到社團的精力微乎其微,以致對社團活動缺乏細致的指導,使得活動整體質量降低。指導老師對社團的不重視也嚴重影響了社團組織的凝聚力。
(二)社團組織管理體制不完善影響社團凝聚力
1.社團內部運行機制出現弊端
大部分社團活動缺乏創新,多是沿用往年的方案;社團活動數量沒有很好地控制,占用社員時間多;部門合作和聯誼活動少,成員之間缺乏情感交流。另外,社團明確的發展規劃、合理的組織機制(獎懲、管理、領導)、管理層與社員溝通等內部運行機制都影響到學生對社團的期望,影響著社團凝聚力。
2.官僚主義妨礙社團民主決策與建設
部分社團管理層獨攬大權,容易忽視成員的創新建議和想法。成員機械地完成上級布置的任務,不能很好地鍛煉能力,最終導致成員缺乏存在感和成就感。社團官僚主義的現象使民主氛圍缺失,不利于建立平等的關系,妨礙社團民主決策與建設,影響社團內部和諧。
3.經費不足制約活動開展
學?;驅W院給部分社團財政撥付,平均下來無法滿足社團活動所需。有些社團為了能夠賺取足夠的資金,狂拉贊助,舍本逐末,不能投入到活動本身當中去。由于經費不足,專業性、創新性的活動難以開展,一些內建活動也需成員自掏腰包,部分成員心有不悅。
(三)社團組織活動質量不高,缺乏文化建設,難以滿足成員需求,實現成員成就感
1.活動頻繁,質量不高
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樂意在不忙的時候為社團貢獻力量。而社團組織活動頻繁,需大量的時間去策劃準備,占用成員過多時間,容易導致成員產生厭煩情緒;另一方面,社團組織活動因缺乏專業性指導、策劃不當、缺乏創新、經費不足等原因導致質量低下,不能滿足成員的期待,影響成員的成就感。
2.缺乏文化建設
部分社團沒有明確的發展規劃,成員缺乏共同的發展目標;社團活動一成不變,沒有形成社團的特色文化,缺乏文化底蘊;甚至部分社團打著內建的幌子吃喝玩樂,導致社員沒有統一的情感歸屬,難以增強對社團的文化自信。
(四)社團組織內部缺乏情感交流
1.社團組織內不同部門各自為政
將社團組織劃分部門,分工合作,有利于社團的高效運轉,但若管理不當,也容易造成部門間各自為政的現象。而大部分學生認為社團部門間合作較少,成員間缺少交流的機會,可見這也是影響社團組織凝聚力的一個重要原因。
2.社團成員溝通頻率低
社團規模過大不利于成員之間的交流,社員很難做到完全認識所有成員;加之社團聯誼活動和部門間合作較少,成員間的溝通頻率相應減少。另一方面,部分社團管理層忽視了人文關懷,導致成員間缺乏情感交流,對于社團的歸屬感寥寥。
二、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提高措施
(一)在指導老師方面
1.實行指導老師下基層制度
首先,指導老師應深入到成員當中,不定時與成員進行談話交流,讓成員感受到指導老師的存在和關懷;其次,指導老師應發揮調和社團組織各部門、各層級以及成員之間的關系和矛盾的作用;最后,社團組織負責人應積極配合指導老師的工作,及時反饋社團情況,在充分考慮指導老師的意見建議下組織社團活動和進行人才培養。
2.建立指導老師問責制
指導老師應結合社團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對社團組織建設、發展規劃、活動開展等進行切實的指導,協助打造具有社團特色的社團組織發展道路,全面為社團組織的建設和發展把關。若社團組織在發展運作過程中出現問題,指導老師也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二)在管理體制方面
1.建立社團組織領導者的評價機制
評價內容包括領導者的作風和能力、社團組織管理體制的合理性、社團組織的凝聚力程度等方面,并對獲得較高評價的領導者實行獎勵機制。此舉有利于激勵領導者致力于完善社團組織的管理體制,增強社團組織的凝聚力,促進社團組織的長足發展。
2.在校社聯或其他社團組織管理機構中設立民主監督委員會
委員會成員分布于各社團組織的內部,負責監督和反映社團內部的“官僚主義”現象,明確社團組織應有的民主氛圍和特色。此舉有利于更加客觀地反映社團組織的管理情況和民主情況,促進社團組織的民主決策與建設。
3.加大對社團組織的經費支持力度
學校或學院可定期了解社團組織的資金需求并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有利于提高社團組織的活動質量,增強社團內建強度,促進社團凝聚力的提高。同時,社團組織內部需建立完善的預算與結算制度。
(三)在社團活動方面
1.提高社團組織活動質量
首先,在每一次活動中進行合理的分工,明確成員權責,確保每個成員都能參與到活動中來;其次,立足于時代背景,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需求與內心期待,創新活動的形式和內容;最后,學校也應加強對社團組織活動的把關和監督,切實提高社團活動的質量。
2.切實提高社團組織成員的成就感
一方面,應適當地放手,讓成員得到更多的鍛煉機會,切實參與到活動的組織策劃當中;其次,管理層應對成員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在適當的時候對成員進行激勵或夸獎,增強成員的成就感。
3.加強社團組織文化建設,從精神層面增強社團組織的凝聚力
首先,樹立共同的發展目標;其次,通過社團文化節等方式建設社團組織的特色文化,增強其文化底蘊;最后,多組織經驗交流會等能夠促進成員技能提升、能力增長、素質提高的優質活動,讓成員真正有所收獲。
(四)在情感交流方面
1.加強各部門合作,促進情感交流
首先,應從領導層出發,拉近各部長的關系,增加交流、會面、共同行動的渠道和機會;其次,增加部門合作次數,各部門優勢互補,共同舉辦社團活動,培養工作默契;最后,增加社團內建次數,通過大型內建活動增強成員間的情感交流。
2.從組織成員的切實訴求出發,加強人文關懷
一方面,領導者應在社團活動中對組織成員給予適當的關注,對表現優異者給予適當的夸獎,對未能及時完成任務者給予適當的幫助或激勵。另一方面,領導者還應關注成員的生活狀況,了解成員的切實訴求,當成員出現消極情緒時應及時進行疏解,讓成員感受到來自社團的關懷。
三、結語
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集體榮譽感,有助于社團組織充分發揮其職能,真正達到育人之目的,更有助于良好校園文化的建設。本文通過對華南師范大學的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狀況進行實際調研,探尋出一些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影響因素,并提出提升社團組織凝聚力的建議,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有許多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今后將針對影響社團組織凝聚力因素間的關聯性進行更深入地研究,以便更好地為高校學生社團組織凝聚力的提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沈燕清.廣西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08.
[2]郭紅玲.高校學生社團凝聚力探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108-110.
[3]呂校春,李玲莉.借鑒悉尼大學學生社團管理模式 推進高校學生社團建設[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z1):1053+1055.
[4]趙凱.我國高校學生社團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22):15-16.
[5]王靜.高校社團凝聚力評析探究[J].商情,2014,(31).
(作者簡介:邱愉涵,法學學士,單位: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