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們對教學認識的不斷加深,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宗旨的高職院校在我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高職院校自身管理體系存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由此,精細化管理理念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在此筆者將深入探究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對精細化管理理念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應用做出相應探索。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 ? 高職院校 ? 應用探索
教學管理是保障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得以落實的重要手段,教學管理者應在充分認識本校人才培養方針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的自身特征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通過現代化的管理方法,設計教學活動、協調教學過程,從而實現科學、嚴謹、有效的教學管理效果,多方面、多角度的提高學校的教學管理水平,促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由此,高職院校管理人員必須樹立起精細化管理理念,嚴格把控教學質量的每一關,精益求精,繼而保證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管理工作。
一、精細化教學管理的內涵和意義
所謂的精細化管理,就是提高管理過程中對質的追求,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工作過程的流程化、工作環節的標準化、考核評價的細微化,提高管理工作中各個環節的精確度,從而實現高質量的教學管理,獲得更加優質的教學管理效果。而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實施精細化管理的過程往往體現為對整個教學運行的過程進行精細的管理和規范,讓規范化貫徹整個教學管理工作的始終,從而不斷提高教學運行的科學性、嚴謹性和高效性。
(一)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精細化管理理念是經過實踐證明的,并獲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的一種科學的管理理念,通過運用精細化管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質量,用精益求精的態度向社會輸出更多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人才。
(二)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質量
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精細化管理理念的滲透使整個管理流程得到規劃,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力求準確無誤,把許多不必要的失誤扼殺在萌芽階段,繼而保障了整個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質量。
(三)有利于提高教學管理能力
精細化的管理過程既是一個實施的過程,也是一個規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確定嚴格的執行標準、工作要求和時間流程,同時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及時對教學管理工作做出質量上的反饋,從而讓管理者根據反饋內容做好調整工作,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能力。
二、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現狀分析
(一)教學管理忽視現代理念,缺乏創新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教育大國,從春秋戰國起,我國就萌發了教育的萌芽,并不斷成長壯大,時至今日,我國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雖然飽受爭議,但也得到了許多國家在教學效率方面的認可,與傳統教育相比,我國的職業教育則出現的較晚,隨著社會對高職人才需要的不斷增加,許多中職學校紛紛升級,一舉轉型為高職院校,但是這些轉型后的院校往往只注重對教學內容的升級和調整,忽視了對教學管理方法的更新與換代,用中職學校的教學管理方法管理高職院校中出現的教學管理問題,自然無法得到相應的效果,因此對于這些高職院校來說,它們的教學管理理念亟待更新。我們必須要明確高職院校在社會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的重要地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宗旨就是以就業為導向,向社會和企業輸出更多的高質量實用型人才。正因如此,我們的人才培養工作從來都不是閉門造車,而是要根據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要來積極調整教學目標和內容。當前,我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都存在形有余而靈活性不足的問題,其人才培養工作無法適應經濟市場多變的就業環境,在這種教學管理模式下培養出來的人才很難實現與社會崗位的對接工作,從而違背了高職院校對人才培養的初衷。
(二)教學管理不夠順暢,缺乏效率
當前,校院兩級式管理是我國高職院校的主流模式,這一模式能夠延用至今自有其一定的優勢,它通過把一部分教學管理的權利分配到院系的方法,實現院校的共同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院系自我管理、自我調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國絕大多數的高等院校采取的都是這種二級管理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橘生淮北則為枳,同樣的管理模式運用到高職院校的管理工作當中來,卻出現了水土不服的問題。究其原因則在于當前我國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是由中職學校轉型而成的,在轉型過程中,往往保存了中職學校的校務管理模式,缺少一整套完整的系部教學管理體系,沒有相應的二級管理經驗,自然也就會出現教學管理不夠順暢,管理效率低下等問題。同時,校院二級職業的混亂,造成了管理工作的交叉與重疊,當出現問題時,很難劃清責任范圍,自然也就無法對其進行高效治理。
(三)教學制度不太完善,缺乏依據
教學管理制度是高職院校一切教務管理活動的準繩,一套完善的教學制度在高職院校教務管理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水平的關鍵。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不是一層不變的,它需要隨著國家政策法規的發展而發展,總之,教學管理制度是需要經過長期逐漸演變進而得到完善的一個過程。但是,由于歷史遺留問題,許多高職院校的教學制度并未得到相應的發展,依然停滯在中職時期,這無疑不利于教學管理的高效落實,為高職院校的教務管理工作埋下隱患。
(四)教學管理的質量監控體系不夠健全,缺乏力度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體系普遍缺少必要的監察制度,即便有監察制度也多是形如虛設,缺少執行的廣度和力度。為此,高職院校必須重視起自身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工作,加大執行力度,以期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察覺教學管理中出現的漏洞和問題,并對此做出修正工作,此外,質量監控體系的健全也有利于高職院校辦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高職院校實行精細化管理的措施
(一)課程設置精細化
高職院校的辦學宗旨就是向社會輸出高質量的技術型人才,在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往往更加注重教學的職業性,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為主,為了更好的實現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高職院校應不斷細化自身的教學管理體系,在了解社會企業人才發展需要的基礎上,根據不同的專業方向進行精準定位,以就也為導向來培養人才,從而提高學校的就業率,促進友好校企關系的建立與發展。在這一目標的驅使下,高職院校在制訂技能培訓課程時,應對崗位需要進行精準定位,把握培訓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實現校企的共同商榷、共同參與、共同合作的人才培養方針。同時,在設置具體的課程時,高職院校還應遵循層層遞進的教學原則,在把握質的基礎上追求量,在完成相關專業培訓的基礎上,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不但要設置其所學專業的課程內容,還要廣泛的涉獵一些有利于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教學內容。而這些課程的設計都不是一層不變的,高職院校必須以社會需要為導向,不斷完善自身的人才培養內容,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從而保證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畢業后能與企業社會精準對接。
(二)課程安排精細化
在二層管理模式種,校管理部門主要負責一些公共基礎課的排課計劃,而院系方面則主要負責一些專業基礎性課程。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院校兩級可以通過信息管理系統來對課程進行精細化安排,在這個過程中,高校應注意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逐層逐級的設置課程安排,同時,還要使選課透明化,讓學生在選課前對所選課程有所了解,以提高選課的質量與效率。
(三)教學組織精細化
教學組織過程是高職院校教學運行的核心環節,我們在安排教學環節時,既要注意教學內容的銜接工作,又要完成專業與崗位的精準對接工作。為此,各環節教師和學生必須加強聯系,互通有無,做好信息的傳遞與交流工作,從而推動教學組織的精細化發展。
(四)考試與成績管理精細化
按照我國的教學傳統,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質量高低的最終標準。當前,部分高職院校與時俱進,不但設置了普通的考試日程安排,而且也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測與評價,力求提高考核過程的精準度,并以此為參考指導實踐。
(五)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
隨著現代化信息手段的普及與推廣,信息技術手段被廣泛的運用到我們生活中的各個領域當中來,尤其是在信息處理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職院校應適應時代的發展,積極完善自身的信息技術設備,從而促使信息處理精確化、簡便化。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校務系統積極與教師開展互動,通過校務平臺及時向相關管理部門反映課程安排中所初見的問題和建議,增強師生間的有效互動,掌握教學動態。
(六)實現考核監控體系精細化
考核監管體系的精細化發展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考核監管體系的建立與健全有利于激發管理者的自覺性,使其自覺遵守相應的規章制度,減少一些不必要問題的發生;另一方面,監管機制精細化也有利于推動教學管理的不斷創新,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綜上所述,精細化管理是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高職院校必須積極轉變教學管理理念,不斷完善教學管理機制,實現考核監控體系的精細化發展,從而保證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可持續發展,為社會輸出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參考文獻:
[1]王燕舞,朱貴喜.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科學中國人,2016,(33).
[2]辛宇.精細化管理在高職院校教學管理中的應用探究[J].教育現代化,2017,(46).
(作者簡介:蔡子娟,碩士,講師,作者單位:成都藝術職業學院,研究方向:管理類,教育學類,運動醫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