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梓琪
◆摘? 要:聽、說、讀、寫是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課程提出的學生必備的四項重要技能。而作為把文字轉化成聲音的閱讀方式,朗讀是小學生語文學習必備的基本功,是理解文章主旨大意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生獲得思想熏陶和情感感悟的重要手段。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重視朗讀環節,也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朗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朗讀教學;小學語文;四會技能;有效措施
語言是音、形、義的結合體,是思想和情感的載體。作為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和語文學習的基本功,反復大聲地朗讀行為能夠幫助學生正確地把握字詞的讀音,深刻地解讀文章的語意并逐步感悟文章所承載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從思想上重視朗讀項目,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習慣,讓他們掌握必備的朗讀技巧以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筆者認為,我們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當采取如下措施來開展朗讀教學。
一、采用多元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習慣
朗讀是夯實語文字詞基礎、感悟文章語意和情感的重要途徑,對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重視朗讀教學。筆者認為,培養小學生對朗讀的興趣和習慣是朗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筆者采取了如下多種教學手段以達成上述目標:
1.示范朗讀
示范朗讀能夠給學生們樹立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明確朗讀的標準。教師在示范朗讀的時候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音、語調、斷句方式,也要把自己體會到的情感融入到朗讀當中,在朗讀需要技巧的關鍵點上可以適當停頓以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幫助他們提高對朗讀技巧的認識。
2.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有助于提高學生們朗讀實踐的機會,增進他們對所朗讀文章的理解,積累朗讀經驗和感悟,提高他們朗讀的興趣和自信。
3.有情感的朗讀
這種朗讀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們注意到字詞的正確讀音,也能夠讓學生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嘗試品讀作者書寫文章時所想要表達的思想情感,為以后自己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積累經驗。因此,這種朗讀方式實質上是一種情感和能力的遷移行為,對學生們靈活運用語文知識和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4.視聽經典朗讀
視聽經典朗讀是一種新型的朗讀教學方式,輔以優美的音樂和文章語意以色彩豐富圖片或者畫面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們在獲得美好而經典的朗讀范例的同時也獲取了視覺上的盛宴以及對所讀文章的深刻感悟。
通過多元教學手段,學生們對朗讀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并感受到朗讀對語文學習的重要性,親身參與以獲取體驗朗讀的樂趣并逐步提升朗讀技巧逐漸成為他們內心的渴望。教師再適時布置適量的朗讀任務,做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檢查、指導工作,學生們在日復一日的朗讀訓練中實現了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朗讀經驗的積累,就會在學習文章之前、過程中甚至課外養成朗讀的習慣并提升朗讀技巧和語言的學習能力。
二、以示范為先導解讀朗讀技巧
在很多小學生的心中,朗讀就是出聲讀,大聲讀。教師一定要糾正學生們對朗讀的錯誤理解。要想做好朗讀任務其實并不容易,需要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然而,小學教育階段正處于學生們基礎知識積累和基本技能養成時期,小學生并沒有足夠朗讀積累量來獲取豐富的朗讀體驗,更無法形成對文章情感的敏銳感知能力和嫻熟的朗讀技能。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示范為先導,為學生們規范地解讀相關朗讀技巧,讓學生們從模仿做起,然后再在訓練中逐步夯實自己的字詞基礎,提升對語言的領悟能力和思維分析能力并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作和說話的技巧,學會靈活地運用語言來交際。
筆者認為,教師必須以身示范,從對文章語音、語調、語速、重音以及句讀停頓基本技能開始,然后逐漸過渡到對課文情感基調以及語意表達的重點的把控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教師示范的時候要有耐心,也要提示學生們要循序漸進,不能急躁。要適時鼓勵學生們的進步,讓他們有朗讀進步的成功喜悅和自信,也要讓學生們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在改正和進步中學生們才會有更大的主觀能動性來學習和掌握朗讀技巧,讓朗讀教學順利開展下去。
三、以學生為主體營造濃郁的朗讀氛圍
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們的朗讀熱情,教師有必要為他們營造一種濃郁的朗讀氛圍。而這種朗讀氛圍的形成需要教師和學生們的共同配合才能形成。一方面,教師要學會讓位給學生,讓學生們發揮主體地位,不能在朗讀示范之后,就結束朗讀環節,應該讓學生們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機會,把朗讀的舞臺讓給學生。另一方面,教師要采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朗讀欲望。因此,教師最好不要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不斷地糾正學生們的朗讀錯誤,以免打擊學生們朗讀的積極性,最好借助合作探究或者小組互動的教學模式,發動學生檢查糾正其他學生朗讀中出現的問題,如有爭議,教師可以發揮監察督導作用,輔助引導學生們找到正確答案。這種合作探究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間信息的交流和思維空間的不斷拓展,也是營造濃郁朗讀氛圍的最佳環境。另外,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們的朗讀欲望,讓愿意朗讀的學生起到帶頭作用,借助積極的教學評價賦予學生們朗讀的勇氣和意愿,當參與到朗讀活動中的人越來越多,朗讀氛圍就會變得濃郁,而朗讀氣氛越好,學生們也就不會有負面的想法而愿意來參與朗讀活動,從而形成朗讀教學的良性循環。
綜上所述,朗讀之所以被稱之為語文學習的基礎,是因為朗讀所提升的不僅僅是學生對語言文字讀音的掌控,還包括對作者的情感基調的理解和處理,甚至有靈性的學生還會借助朗讀提升自己的寫作和說話的能力。因此,教師要從培養學生們的朗讀興趣和朗讀習慣入手,借助朗讀示范和訓練培養和提升學生們的朗讀技巧并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引下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朗讀環境和朗讀氛圍,從而讓朗讀逐漸成為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必備幫手,提升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