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燕
【摘 要】臨床實踐專業實習是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檢驗科教研室針對目前臨床經驗專業學生實踐教學中存在的普遍化問題,結合我院實習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合理的教學計劃,以 “育人先育德”為核心出發點,以“傳、幫、帶”為支撐,結合先進的儀器與案例式教學,重點培養實習生的專業素質、動手能力和臨床分析思維,為優秀檢驗工作者的培養提供理論基礎和實踐幫助。
【關鍵詞】臨床醫學檢驗;實踐教學;永川醫院
中圖分類號: G642;R-4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4-0183-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4.089
1 研究背景
臨床醫學檢驗專業是源于基礎醫學、服務于臨床醫學的一門課程,是需要借助現代醫學手段進行診斷的專業性技術學科[1]。實習學生指導老師的任務是要結合自身工作情況引領實習學生全面了解醫學檢驗專業的具體工作,并通過言傳身教來培養具有實際操作和分析能力的臨床檢驗工作人員[2-4]。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每年有二十多名來著重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重慶三峽醫學專科學院的臨床醫學檢驗專業實習生,主要就業方向是重慶市偏遠地區區縣醫院或下屬的鄉鎮醫院、衛生所,結合其實際就業情況,針對性地開展實習學生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習慣的養成,促進其對臨床檢驗技術的掌握,加強其在臨床檢驗中的表達溝通能力,是提高實習質量的關鍵,也將為重慶地區鄉鎮地區醫院或衛生所的醫學服務質量提供保障。本文結合通過結合本科生的臨床經驗醫學專業學生的實習教學的實際情況和目前鄉鎮醫院臨床檢驗的技術發展需求,思考了目前臨床檢驗實踐教學的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問題的新途徑。
2 醫學檢驗臨床實習生實習存在的主要問題
經過數年來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醫學檢驗臨床實習生實習情況的收集和整理,我們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2.1 對異常檢驗結果的分析和處理能力缺失
從目前的實踐教學情況來看,實習學生在面對異常結果時,嚴重缺乏分析能力,如:不清楚血鉀、轉氨酶的升高有可能是溶血造成的;不會借助細菌天然耐藥等相關知識來解釋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微生物檢驗中耐藥敏報告等。這些異常結果處理能力的缺失將會對后續工作造成極大的影響。
2.2 對儀器故障排查能力的缺失
由于目前的臨床檢驗分析普遍采用具有智能化、自動化、高技術分析的儀器設施,雖然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也使得醫學檢驗工作者也過于依賴先進的設施,缺乏手工操作技能。而由于經費投入與使用率等原因,偏遠區縣醫院和鄉鎮醫院臨床檢驗設備往往只有單臺套,一旦出現故障則會嚴重影響后續工作,因此,對于儀器的故障排除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實習學生只知道把樣品放入儀器并按照之前的程序自動完成相關檢驗工作。而對于相關儀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維護工作則不夠重視,缺乏對異常結果和儀器故障處理的能力。
2.3 學習主動性差
由于臨床檢驗專業的特殊性,相關的理論比較成熟,設備設施相對固定,操作程序也相對簡單,相關的結果出現很大差異性的可能性也比較小,因此,造成了工作的機械重復性多、理論創新性少等現象。實習學生在經過一段時間后,普遍缺乏對最新理論的收集和對異常結果案例探討的動力。尤其是不愿意去積極開拓臨床視野,缺乏主動與患者溝通的積極性。與臨床醫生的溝通也是流于形式,對于新增的檢驗新診斷技術、項目的組合、標本的采集方式、以及相關診斷和鑒別建議等需要思考的問題都缺乏足夠的耐心和主動性。
3 實踐教學的解決措施
通過上述問題的總結和分析,我們結合實習學生的就業情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論等入手制定相應的應對措施,提高實習質量,具體措施如下:
3.1 重視生物安全培訓工作的開展
盡管實習生在實習前已經接觸并開展過生物安全知識的理論學習,但相關的實踐操作能力仍然欠缺。造成了實習生在剛進入醫院實習時的相關生物安全防護意識不強,相關正確防護措施不夠了解。而偏遠地區病眾相關衛生意識薄弱,對于相關生物安全的防護十分必要。我們利用崗前培訓的機會,系統性、全方位開展生物安全操作與防護教學,嚴禁職業暴露行為等不規范操作[5-8]。并在后續實習過程中由專人負責監督實習生對醫療廢棄物的正確處理、檢測后標本的準確處理等。
3.2 規范化質量控制教學
我們在前期的教學中發現,實習生基本不了解醫學檢驗中的質量控制,采取嚴格的質量控制教學對提升檢驗結果的準確度和可信度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要求實習學生每天要參加室間質量評價,確保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每天開展室內質量控制,確保相關儀器設施的精密度和測試結果的穩定性;必須開展檢驗結果分析過程中每一步的質量控制,取保檢驗報告的合格性。牢固樹立質量控制意識,時刻謹記質量控制的重要性。
3.3 以案例式教學促成效
調研發現,在目前國際上通用的醫學教育或醫學實習教學中,普遍都采用了案例式教學[9-12]和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13-15]等。我們前期在此方面進行了系列探索,并總結了部分經驗,我們要求實習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每天至少要針對異常檢驗結果案例、設備故障等提出一個問題。尤其是在面對異常結果和常規結果的處理上,我們要求實習學生組成小組先查閱資料,進行充分的討論后,再跟帶教老師一起開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促進實習學生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4 積極提升授課教師綜合素質
我們在實習過程中主要采用小組幫帶的方式,即,由幾個老師共同負責幾個學生,可以讓實習學生充分和老師接觸。我們鼓勵帶教老師積極參加由醫院組織的相關教學培訓和業務培訓,積極參加國內相關的學術研討會議。尤其是新進年輕老師,每年必須參加12次以上的業務培訓及相關臨床會診,切實提升帶教老師在醫學檢驗方面的基本業務素質。并積極開展創新理念的教學模式宣講,在提升帶教老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同時,進一步革新其教學理念。
3.5 積極開展出室實習
針對實習學生主要就業對象是區縣醫院或下屬的鄉鎮醫院/衛生所等,我們借助“送醫療下鄉”、“紅十字義診”等活動,組織實習學生與帶教老師一起進入村鎮開展醫療救助活動,通過直接面對村鎮病眾,熟悉今后的工作環境,及今后即將面對的不同病體,提升其業務素質處理能力,及其與病眾的交流溝通能力。
4 結語
我們通過以上措施的開展,積極的推進我院醫學臨床檢驗實習學生的實踐教學工作,確保教學各個環節都以身作則、育教育人,積極幫助實習學生掌握臨床醫學檢驗的相關業務素質能力,由傳統的單一“教學”轉變為“教”、“導”結合,既要求學生學會課本上的知識,哈需要充分培養學生分析相關臨床醫學檢驗問題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尤其是立足于村鎮病眾開了大量的實際工作,大大的提升了實習學生對今后工作的熟悉度和自信度。
【參考文獻】
[1]蔡利軍,呂賓,孟立娜,等.醫學生實習階段臨床帶教師資隊伍現狀與思考[J].中華醫學索,2011,10(9):1034-1036.
[2]劉麗華.醫學檢驗專業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11):1021-1023.
[3]蔡早育,戴偉良,潘景良,等.新形勢下對檢驗實習生實施全方位教學的探討[J].實用醫技雜志,2016,23(3):308-309.
[4]谷俊俠,許文榮,周紅,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檢驗專業課教學中的運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2009,8(4):392-394.
[5]林發全,李小妹,李山,等.加強檢驗專業實習生臨床工作能力與醫學溝通能力培養[J].衛生職業教育,2011,29(1):85-86.
[6]Gerald Choon-Huat K,Hoon EK,Mee LW,et al. The effectsofproblem-based learning during medical school on physician competency:a systematic review[J].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2008,178(1):34-41.
[7]陳亮,菅記涌,解澤強,等.臨床微生物檢驗醫師的教學模式初探[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1):1-2.
[8]張波,張曉莉,姚春艷,等.臨床檢驗診斷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及問題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7,38(6):856-858.
[9]馬小磊,余彩瑤,巫媛,等.醫學檢驗專業本科學制“五改四”對大學生的影響[J].教育觀察(上半月),2017,6(1):84-85,119.
[10]胡正軍,陳晨,戴瀟青,等.加強檢驗與臨床溝通促進檢驗結果對患者負責[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5(15):166-168.
[11]賈音,黃韋華,孫懿,等.檢驗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實踐與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8,39(2):246-248.
[12]馬麗,林敏純,吳春麗,等.五年制醫學檢驗專業本科生就業情況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4):46-47.
[13]劉競爭,陳燕,呂虹,等.臨床檢驗專業的實習帶教的模式探討與實踐——以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為依托[J].繼續醫學教育,2016,30(7):16-18.
[14]喬蕊,張捷.檢驗醫學住院醫師的臨床能力要求[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6-7.
[15]張竹君,粟薇,鄒麗琴.檢驗醫師何去何從[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5):707-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