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云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發展,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它在提升學生基本文學功底和語文素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情境教學則以其自身的體驗性、趣味性等特點受到了諸多一線教師的認可和青睞。因此,從立足文本,再現情境;角色體驗,感知情境;聯想興發,拓展情境三方面對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展開了探討,以期能夠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語文;情境教學;古詩詞
眾所周知,古詩詞作為中國文化的瑰寶,飽含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過往。在語文教學中,古詩詞教學對于學生感受優秀的傳統文化、獲得審美體驗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當前的古詩詞教學現狀卻不容樂觀,古詩詞教學形式化嚴重的特點導致學生的古詩詞興趣不高,進而使得古詩詞教學質量長時間內未能獲得實質性的突破。為此,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情境式教學出發提出了以下幾點看法。
一、立足文本,再現情境
立足文本是古詩詞教學的基礎。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側重于學生對詩詞內容的理解,但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并在學習中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教師應該在立足文本的基礎上實現古詩詞情境的再現,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古詩詞中的美感,從而對其所描繪出的意境有更加深刻的感悟。隨著情境的再現,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也必然會隨之提高,這將直接影響到古詩詞教學質量。同時,情境再現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想象中降低對詩詞的理解難度,從而有效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在學習《游山西村》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在理解詩中所含哲理的基礎上體會到詩人的心境,我在教學中極為重視對古詩情境的再現。因此,在上課之后,我首先開展了一個小型的討論會,與學生一起就“游”這一詩眼展開了探討,并借“農家”“雞豚”“山重水復”“蕭鼓”等能夠想象出來的場景進行了情境再現,從而順利地將學生帶入到了山西村山環水繞、花團錦簇的場景之中,使學生近距離感受到了淳樸的農村生活。可見,立足古詩詞的文本來進行情境再現,能夠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
二、角色體驗,感知情境
要想真正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教師就應該借助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進行角色體驗,將學生帶入到詩人寫詩的意境之中,從而設身處地地去感知詩人或者詩中之人的語言和心理,從而深入了解到古詩詞的主題和情感。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指導作用,要借助古詩詞所表現的基本內容帶領學生感知情境,使學生獲得真實的角色體驗。如此一來,學生必然能夠在角色體驗的過程中真正進入到古詩詞之中,從而發現古詩詞的魅力所在,并自主對其展開探究,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觀滄海》時,為了使學生能夠體驗到“東臨碣石”所觀的海洋形象,我在教學中主要是利用多媒體的輔助來幫助學生進行角色體驗,以感知到該詩的情境。因此,上課之前,我便根據《觀滄海》中出現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等景色為學生尋找了諸多與其相關的圖片。上課之后,我首先要求學生將自己看作作者來進行代入,并利用多媒體帶學生進行了情境感知,使學生在角色體驗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大海的孕大含深和神奇壯觀,更進一步體會到了詩人廣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顯然,利用角色體驗讓學生感知情境對于情境化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聯想興發,拓展情境
古詩詞的語言有著含蓄凝練的特點,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古詩詞的語言具有很強的張力。這種張力在文字間的有機組合中,將會創造出豐富的審美意境,并呈現出一幅古詩詞的情境之圖。而對古詩詞情境的直接性感悟,將直接降低古詩詞的學習難度。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該借助一些可以意會的古詩詞內容引導學生對其進行聯想興發,從而使學生在感悟與體悟中實現對古詩詞意境的拓展,并在這一過程中將古詩詞具象化,從而產生美的感受,進而有效理解和把握古詩詞的內涵。
例如:在學習《行路難(其一)》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該詩進行聯想生發,并在拓展其情境的過程中感受到詩人自強不息、樂觀自信的精神品質,我在教學中極為重視對學生的情境引導。因此,上課之后,我首先邀請了幾位學生談了談李白,使學生對其有了初步的認識,隨后要求學生在細讀的基礎上來描繪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從而順利引發了學生的聯想,使學生從“冰塞川”“雪滿山”等意境之中感受到了人生道路的艱難險阻,并從“長風破浪”“直掛云帆”中感受到了詩人的積極與樂觀。由此可見,聯想生發對初中生更有效地拓展古詩詞情境具有重要作用。
總之,情境教學在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切實證明了其價值所在。因此,當代教師更應該在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基礎上重視對情境教學的研究與應用,以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古詩詞課堂學習效果,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玲.初中古詩文情境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6.
[2]田雪杰.7-9年級古詩詞情境教學的實施策略[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