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生
摘 要:當前時期,社會發展非??焖伲科湓騺砜?,科學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對于初中生而言,要想真正了解社會,了解社會生活,必須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素養。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科學學科時,主觀上認為該學科的知識難度非常大,也并非重要的考核學科,重視程度比較有限。實踐表明,通過運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能夠取得非常好的科學學科的教學效果,在此主要探究其運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科學學科;生活化教學
對于很多學生而言,科學學科的知識水平比較低,認為該學科的學習難度較大,缺乏學習該學科的積極性。實際上,科學學科具有很多生活化元素,很多方面都起源于生活,而且該學科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科學規律,教師和學生只要有耐心,必然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提升初中學科的教學效率,必須要運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融合,不斷強化生活與教學的聯系,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科學學科的知識點,以此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
一、創新運用教材教學的方式
在編寫教材時,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對于科學性與嚴謹性的重視程度非常高,這也導致其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并不相符,很容易出現各個方面的差異。因此,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需要創新使用教材的方式。
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一些變化,促使教學內容更加抽象簡單,不斷縮短科學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差距。比如在學習運動學相關知識時,主要是以一點作為參照物,讓學生去了解運動和靜止的關系,認識到運動并非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教師可以讓學生舉出一些生活中的案例,比如流水和樹的關系,流水在不斷地流動,向前方運動,而樹相對于周圍的固定物來說是靜止的,但是其相對于流水而言,卻處于運動狀態。學生通過舉出生活中的案例,對于運動和靜止的關系了解得更加透徹,認知水平顯著提升。
二、構建生活化教學的知識體系
以往在開展初中科學教學時,教師被認為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形式化問題非常嚴重。而且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脫節,無法充分體現其實際價值。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時,將生活化教學內容融入其中,以此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比如在學習水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學習任務,加強學生對水資源知識的了解,并通過網絡等方式進行調查,同時與學生討論如何更好地保護水資源。當前時期,我國水資源面臨非常大的問題,污染情況非常嚴重,用水需求非常大。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加強保護水資源的力度,才能更好地保護水資源,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
在開展初中科學學科教學時,應當把學生當做教學的主體,促使學生內化科學知識,不斷提升其科學素養。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并且能夠運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學習的情境,并將生活化的內容融入其中,進而使得抽象問題更加具體化。
比如,教師在對如何消化和吸收事物進行講解時,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將一些準備好的水果放到講臺上。在開始教學時,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要求每組學生選擇不同的水果吃。然后再提出相應的問題,比如水果汁富含哪些營養元素,現在進入身體的哪個部位了,如何到達這些部位的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對學生的探索欲望進行激發,促使學生更有熱情去談論學習。在此情況下,學生也能充分結合生活經驗,并在小組討論中進行運用。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將一些關鍵的線索信息寫下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而對于關鍵詞,教師可以將其重點標記出來,以此對學生的學習情緒進行調動。
通過將生活化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中,有助于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引發學生深入思考,并培養其運用生活經驗解決科學問題的能力,深化其對科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
科學的發展離不開生活,很多科學成果也都源于生活,并在實際生活中進行應用。在開展初中科學教學時,教師要將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為學生學習創設情境,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實現創造能力的提升,這也更加符合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出的要求。
參考文獻:
[1]茅和順.讓科學與生活互動:淺議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J].好家長,2018(80):128.
[2]蔣穎瑾.以生活為“源”,妙“享”科學:淺談初中科學生活化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8(8):107-108.
[3]方其云.生活化元素: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下),2018(2):92.
[4]錢靜.生活化教學方式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58):20.
[5]王震宇.淺論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與探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7(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