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紅
摘 要: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班級文化建設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民主、公平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學生審美等各方面發展,最終形成班級精神。
關鍵詞:班級文化建設;民主;公平;多樣化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構成單位,班級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點。班級文化是一個班集體成員共同努力營造的,與校園文化相比,細化到每一個學生,它更具有直接的教育、陶冶和感化作用。
一、班級文化教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
在新時期下的班級文化應該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表現。新時期的學生是喜歡自由、崇尚個性的一代,因此對他們的教育應該公平地對待,從民主和法治的角度進行管理和教育,通過多形式的活動,形成本班的文化精神。
(一)班級文化教育是民主的教育
要建立良好的班級文化必須有全體學生參與,對集體性的群體進行教育,班主任如果還按照以往的老辦法,以教師的權威來壓制和管理學生,采用專制性的教育,必然會使學生反感和叛逆。只有實行民主管理才能凝聚團體的力量。民主的班主任要做的不是發號施令,而是蹲下身來,與學生平等,作為一個“軍師”的角色。而學生商討制定班級制度,選舉班干部,按照制度管理和運作班級事務。同時,班級文化的教育是民主的教育。學生在民主的教育下才能明白民主的精神和法治的重要性,才能形成民主和法治的思想,也讓學生體會到在民主和法治下的和諧生活。
(二)班級文化教育是公平的展現
班級文化教育是面對全體學生的,它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老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幫助學生尋找自己的長處和閃光點。老師還要通過各種活動的平臺,讓學生毛遂自薦,發揮自己的長處,而班級為學生提供的是公平的機會,老師起后勤保障作用,為學生提供資料和工具,組織大家為他們的作品提出改進的建議,為他們尋找鍛煉的場地和對他們不斷鼓勵、支持。學生在班集體中得到很好的鍛煉,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才能,更自信地迎接挑戰。同時,在得到他人的幫助和幫助他人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真誠待人、與人友善。
(三)班級文化是美的享受
教室既是教學上的功能室,也是學生獲取知識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場所。班級文化教育中的教室布置要將教育和審美有機地結合起來,它是班級和學生精神世界自我展示的一個媒介,是一種美育,因此教室的美化一定要做到科學合理。
1.教室宣傳板塊多樣化
教師在布置班級時要注意內容和設計應符合學生的年齡需求,體現他們豐富的生活和富有激勵、競爭向上的氛圍,要有利于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班級宣傳設置美觀
班級文化教育也是一種美的教育。因此在視覺設計時一定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做到活潑、優化和美觀,讓學生猶如進入一個溫馨的家。有人曾說過,學生在優美的環境中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欣賞中提高審美能力。所以班級文化教育中的宣傳教育一定要讓學生在視覺和精神兩方面都得到享受。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多樣性
班級文化建設是班級文化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它具有多樣化的特點。
(一)班級制度建設具體且全面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管理只是手段,而教育才是最終的目的。符合實際情況的班級制度文化建設是形成良好班風的必要條件,也是依法治校,依規治班的體現。在班級制度文化建設上,老師發動學生群力群策,民主地制定出體現班級特色的班級制度,這些制度具體且全面,可操作性強,使學生能根據制度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同時要重視制度的落實,讓每一位學生都明白法治的權威和重要性。
(二)形式多樣的班級活動
班級文化建設和教育離不開班級活動。班級活動形式和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新課程對學生的要求進行設計,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目的。初中生有一定的法律和環保意識,同時對大自然充滿好奇,因此組織他們參加河域水資源調查和放生魚苗的活動,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節約水的意識;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懷孤寡老人;組織學生參加義賣活動,培養學生自食其力的精神……班級活動具有時代和地方特色,對學生的教育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班級文化教育和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形成班級精神,它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反映班級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深層次的文化。班級文化應該在新的班級形成之日起,班主任就必須開始有意識地培養,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
參考文獻:
[1]廣東教育學會中小學德育專業會.中小學班主任優秀工作案例選[M].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鎮西.這樣當好班主任[M].北京大學音像出版社,2007.
[3]李鎮西.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M].北京華夏新視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