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物理教學中有很多實驗課,物理實驗課的有效教學尤為重要。以蘇科版“電功率”一課為例,從新課引入、概念建立、實驗教學的設計與組織等方面闡述進行有效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實驗;電功率
“電功率”是初中物理蘇科版九年級下冊第15章第2節的教學內容,本節的教學內容包括建立電功率的概念,了解用電器的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會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本課的重點是電功率概念的建立和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本課的難度是區分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
一、新課引入
新課的引入采用演示實驗,展示具體的實際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利用前一節學習的電能表進行演示實驗,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既復習前面的知識,又引入新課,可謂一舉兩得。
實驗器材:電能表、電吹風、秒表,實驗前首先引導學生觀察電能表上的參數信息,了解電能表轉動一圈是多少電能,然后讓兩個同學參與實驗,一個同學拿著秒表計時30秒,另一個同學數電能表轉動的圈數。第一次電吹風吹冷風,30秒電能表轉動8圈;第2次電吹風吹熱風,30秒電能表轉動19圈。
讓同學們交流這個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發現相同時間吹冷風和吹熱風消耗的電能不相等,引導學生進一步得出相同時間兩次電流做功不相等,引導學生得出兩次電流做功的快慢不同,進而引入電功率的概念。
二、電功率概念的教學
電功率是描述電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讓學生類比力學中的機械功率概念,給電功率下定義,學生可以給出電功率是電流做功與所用時間的比值,進一步引導學生根據公式給出電功率的公式:P=W/t,再根據電功的公式W=UIt,可以得到電功率的表達式P=UI。
為了鞏固和訓練學生對公式的識記和理解,可以用剛才的演示實驗編一道簡單的應用題:電吹風接在220V的電路中,通過的電流為3A,問這個電吹風的電功率是多大?學生通過簡單的計算可以輕松得出電功率的數值,關鍵是學生從這個計算中加深對公式的理解。
三、用電器額定功率的教學
從課外調查開始,讓學生課前統計和記錄家中常見的用電器的銘牌,課堂上進行展示與交流,有的學生記錄數值,有的學生拍攝圖片,經過大家的交流與展示,課堂氣氛非常熱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更會在交流中發現不同種類用電器的額定功率一般不相同,如電風扇約60W,電視機約150W,而電飯煲約800W,學生還會發現即使是同一類用電器,由于規格、型號不同,電功率也有所不同,如有同學家的電飯煲是900W,有同學家是700W,通過活動學生能了解生活中常見用電器的功率。
對于額定功率的概念:用電器在額定電壓下正常工作時的功率叫額定功率,學生的理解是比較膚淺的,需要通過測量小燈泡的功率這個學生分組實驗來進行深入的理解,也可以把額定功率這部分內容調整到學生分組實驗之后進行。
四、測量小燈泡電功率實驗的教學
這個學生分組實驗是本節課的重中之重,學生將通過這個分組實驗掌握如何通過實驗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還將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更能培養設計實驗、分析實驗等各種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1.實驗的設計
教師拿出小燈泡,問學生:你們能用所學知識測出這個小燈泡的電功率嗎?接著追問:實驗的原理是什么?學生輕松回答:P=UI,然后接著依次追問,需要測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實驗器材?你能設計出實驗的電路圖嗎?一連串的追問化解了學習的難度,理順了學生思路,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師生和生生的交流討論中,學生容易忽略滑動變阻器,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引導,為什么需要滑動變阻器?學生可能更多想到的是保護電路,至于調節燈泡兩端電壓的作用,學生未必能想到,需要教師及時點撥。
2.進行實驗
學生進行實驗時,建議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在滑動變阻器滑動過程中,燈泡兩端電壓偏小時,電功率偏小,燈泡偏暗;燈泡兩端電壓偏大時,電功率偏大,燈泡偏亮。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發現,小燈泡正常發光時燈泡兩端電壓為2.5V,通過實驗得到小燈泡的額定電壓是2.5V,再讀出此時電流表的示數,利用電功率公式P=UI,就可以計算出額定功率。
引導學生思考燈泡兩端電壓小于或大于2.5V時,小燈泡是否能發光?是否是正常發光?這時候電功率還是額定功率嗎?學生通過比較得出實際功率的概念,這樣的好處是化解了本課的難點:區分額定功率與實際功率。學生再次實驗測出三組實際功率的數值,把這些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進行比較,通過分析比較得出:當U實U額時,P實>P額。
學生通過分組實驗,自己發現問題,自己進行實驗探究,自己進行分析,對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也能很直觀地看到小燈泡的亮度反映的就是燈泡的實際功率。
3.實驗故障分析
實驗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同學在做實驗時出現各種故障,課堂上可以選取典型的實驗故障進行討論交流、分析原因。例如:一位同學連接好電路,閉合開關后發現小燈泡不亮且電流表無示數,但是電壓表有示數,試分析電路中可能出現的故障。學生通過交流與討論,既可以深度理解所探究的實驗,還可以鍛煉分析判斷等各種能力。
五、鞏固訓練與拓展延伸
新課教學之后進行鞏固訓練,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所選的題目一定要針對性強、有代表性,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有利于化解本課的難點。拓展延伸也是一節好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可以利用普通白熾燈、節能燈、LED燈相同亮度時消耗的電功率不同,布置課外調查它們的原理,以及對家庭和學校光源的使用進行合理的建議。
參考文獻:
[1]程榮桂.創設實驗情境,啟迪學生思維[J].物理之友,2014(3).
[2]朱琳.關于“電功率”的教學設計與思考[J].物理教師,2015(7).
[3]楊雄生,杜玉萍.在探究實驗中應該充分發揮實驗的作用[J].物理通報,2011(12).
作者簡介:陳虎(1982.6—),男,江蘇宿遷,中小學一級教師,宿城區羅圩初中物理教師,宿城區初中物理兼職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