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高慧
摘 要:教學課堂提問可以揭示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教法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還可以架起信息反饋橋梁,溝通師生感情。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提問的效能。提問要符合學生思想實際,要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精心設計問題,要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等待精彩的綻放,要堅持適時點評。
關鍵詞:課堂教學提問;作用;意義
教學課堂提問可以揭示教學內容,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教法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還可以架起信息反饋橋梁,溝通師生感情。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揮提問的效能。
一、其意義所在
1.揭示課堂學習內容,給學生提供教學內容的線索。精心準備的課堂提問反映的都是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解答實際是對重點的凸顯,難點的突破,學生循著提問的思路分析思考問題,就是在學習當堂內容。
2.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為學生指明思考和探究問題的方向。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就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指引學生思考朝著正確方向進行,讓學生探究的問題直指問題實質。
3.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明確學生知識短板和思維缺陷。很多學生往往因為掌握知識不夠全面和思維的存在明顯缺陷,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分析問題不全面或者解決問題遇到困難等情況。通過提問可以清晰地反映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狀況,及時了解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從而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進行到底。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有的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考意識不夠,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興趣的遞減。及時在課堂教學中適當地提問,給予大腦皮層一定的刺激,讓課堂的教學過程變得豐富多彩,生動有趣,學生才能善學
樂學。
5.啟迪學生學習智慧,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和有效的表達方式。學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要通過思考、探究、問題解決的不斷反復才能得以形成和提高,所以學生對課堂提問思考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正確學習方法的過程。
二、明確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作用,我們更應該如何學會提問
我認為提問首先要符合學生認知實際。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為: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的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以達到的發展水平。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提供帶有難度的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其潛能,這與我國教育界很流行的一句話“摘桃子,要讓學生跳一跳”不謀而合。這個理論啟示我們,課堂提問必須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才符合學生實際,高于最近發展區,學生答不出來,不僅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反而影響其自信心;低于最近發展區,太容易了,學生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則提問無意義。正所謂要讓學生跳起來能夠摘到果子,就要在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在提問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
1.要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鹽是人體活動必需品。如果將15克鹽讓你吃下去,無論如何你會覺得難以下咽。但如果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攪勻,你就可以在喝湯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知識就猶如湯中的鹽。需要溶入情境的湯中,才能更容易被吸收。課堂提問只有通過精心創設的問題情境,才能在學生心里激起層層漣漪,引起情感共鳴,促使他們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去分析思考聯想,從中獲得體驗感悟。
2.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要言簡意賅,指向明確,讓學生明明白白思考;其次應當新奇有趣,耐人尋味,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還應多元開放,促進思維的發散。首先要精心選擇、設計并準確表述問題。好的問題應該指向明確,要求具體,適度開放,答案可以不具有唯一性,學生回答時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基于自己的立場觀點解答問題。
3.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等待精彩的綻放。記得看過這么一篇短文:院子角落有幾棵雜草,總是除了又長,長了又除。后來由于雜事繁忙,主人疏于清理,直到雜草開出蠟黃幽香的小花,院子的主人才驚異地發現那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風景,請植物學家來鑒別,竟然是世上罕見的“臘蘭”。由此主人得出啟示:給“雜草”開花的時間,才能證明其價值!所以給孩子思考的機會,才能見證其精彩!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常說等待是一種幸福,究其原因,就是給每一個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課堂會綻放出更多的精彩!
4.要堅持適當適時點評。以三維目標為標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既甄別又激勵,形成正能量,發揮正導向。學生回答問題后,由教師作出總結性的歸納或評價,這樣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和把握難度較大或有爭議的理論和實際問題,把學生的思維統一到正確的認識上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梅英.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有價值的情境的三要素.新課程(中),2011(6).
[2]張淑治.牢記課堂精彩提問“六要訣”讓學生自主學習.成才之路,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