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冰瑩
摘 要:作為文化與知識載體的圖書承擔著宣傳、教育、組織和引導等社會功能。因此,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圖書是圖書出版企業永恒的追求及目標。只有品質優良的圖書才能彰顯良好的社會效益,滿足廣大讀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圖書出版質量的提升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圖書出版;質量;提升
1 前言
圖書質量是出版行業核心競爭力,也是出版工作的生命線。圖書出版兼具文化建設和產業發展的雙重任務和社會屬性。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中,每一次技術革新與思想解放運動,圖書出版都發揮了有益的導向作用。自我國出版行業轉企改制以來,各出版企業規模迅速擴大,數字出版、知識服務等新業態迅速發展。而在數字化浪潮沖擊下,讀者減少、市場萎縮也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出版單位的經銷效益需要依靠圖書品種來實現。在繁重的經濟指標面前,容易造成出版者忽視對圖書質量的把控,導致圖書質量下降。
2 圖書出版質量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選題不嚴謹,創作不接地氣,圖書生命周期短
當前,圖書出版總體呈現數量幾何增長、質量徘徊不前狀況,優秀選題匱乏、選題角度不新等問題比較突出。部分圖書的選題脫離群眾生活實際,與大眾精神文化需求脫節,與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的時代主題結合不緊,大多是“一錘子買賣”“一次性印刷”,呈現出見光死、難再版、不常銷、難暢銷、“雞湯”多、干貨少等問題,生命力難以持久。部分出版社不知道自己的讀者在哪里、需求是什么、市場要什么,缺乏社會形勢分析和市場調查研究,重復出版、跟風出版現象突出。
2.2 內容不合規,思想不夠精深,產生負面影響
一些作者、出版社急功近利,粗制濫造,太過注重求熱求新、追求轟動、吸引眼球,迎合低趣味、追求重口味、造就低品位,迷失了圖書出版的本來方向,缺乏“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甚至存在著“低端粗俗甩節操,土鱉矯情無下限”的味道,片面強調經濟效益,忽視或無視圖書的宣教引導等社會效益,內容上閹割經典、斷章取義、誤導誘導,使得圖書內容低俗化、生產機械化、消費快餐化。
2.3 把關不嚴格,編輯審校不合規范
出版社是作者與讀者的紐帶,出版是由創作走向傳播、閱讀、分享的橋梁。一些出版社抓創作引導不力、抓閱讀推廣不夠、抓規范管理不嚴,在質量管理、版權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審核把關不嚴、產品不夠精湛,作品創作浮躁、精細打磨不夠。個別出版單位的文字差錯、標點符號和其他符號差錯、格式差錯等圖書編校問題層出不窮,圖書質量難以保證,以至于“無錯不成書”;某些教材連內容審核都做不好,如中小學教材中有的網址鏈接指向不良內容,這些問題其實就是編輯審校不過關所造成的。在圖書出版流程的審讀檢查、印前質檢環節中,如果出版單位編輯質量意識不夠、工作規范落實不力、質檢把關不全不嚴、三審三校執行不嚴,就容易出現“政治性和敏感性”問題以及知識、文字及文獻等方面的錯誤。
2.4 排版不合理,裝幀不美觀,制作印刷不精良,降低讀者閱讀興趣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傳播日益呈現出可視化、動態化、個性化的發展態勢,進而增強了這些信息資源的可讀性與可觀賞性,這實際上給圖書出版企業帶來了可資借鑒的元素。然而,部分圖書出版企業非但沒有跟上這一時代發展潮流,提高圖書出版的可讀性與可觀賞性,反而連最基本的版面設計、圖書裝幀等工作都沒有做好,圖書的紙張選材不當、裝幀質量不高、版面設計不精美、圖文排版不嚴謹、圖表處置不當等問題還時有發生;有的圖書在裝幀設計和圖書包裝等方面出現字跡不清、糊字重影、印刷錯位、套印超標、裁切不良、掉頁缺頁、倒頁連頁、重頁白頁等現象這類圖書難以達到賞心悅目的要求,大大降低了讀者閱讀體驗。
3 提升圖書出版質量的策略
3.1 實施圖書出版的精品戰略
從選題策劃階段伊始就需要為日后精品書的出版打下良好基礎。對于科技出版來說,編輯需要對國家大政方針具有高度的敏感性,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的狀況、趨勢,甚至是前沿領域,抓準科技行業的熱點、重點開展選題策劃工作。在稿件的成稿過程中,編輯與作者的有效溝通,以及作者的原創性成果與市場需求的有機結合對,是成就精品作品十分重要的因素。稿件成稿交到編輯手上后,一定要嚴格執行“三審三?!敝贫?,為書稿質量提升和價值增值保駕護航。好的出版作品不但是精神產品,內容直達人心,傳播文化和科學知識,同時也是商品,應當以精良的外在形態呈現給讀者。根據受眾的特點進行適宜的排版設計,選擇合適的紙張和印刷工藝,將作品的價值內涵有效傳達,為讀者提供精神和視覺上的審美愉悅。
3.2 完善和強化圖書質量保障體系
圖書質量管控是出版全過程的管控,一些出版單位的圖書質量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落實不到位,沒有按照相關規定對選、組、審、編、校、印進行全過程的質量管控。對此對圖書質量保障體系要加強管理及完善,才能形成更為符合時代特征的質量體系,提高圖書出版物的質量。對于質量保障體系的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仔細對待,實現其資源整合,而且在各環節中的人員所負的責任須清晰界定,實現其工作的細化。在確定其責任上要按照具體的責任制度進行,實現人才的合理配置。出版單位應在人員的薪資待遇方面不斷重視和加強,這也是提高圖書出版物質量的有力保障。
3.3 完善圖書評價制度,健全圖書評審體系
做好公平評議圖書質量的工作,才能確保其圖書質量,進行相關的獎優罰劣。在此過程中一定要參考讀者對圖書產品的反饋建議,同時結合產品技術相關領域的專家建議進行評議,在專業上根據其評判標準,對此考慮社會反響。一定要根據政治以及人文的標準進行其經濟、效率標準的雙重考慮,才能確保在質量評審標準體系上進行更為公平的質量評審,確保制度性、科學性,提高其質量。
3.4 建立學習制度和二審、三審反饋制度
編校人員每個人的知識儲備不同,業務素質與能力不同,不能閉門造車,應該和行業內的優秀出版人學習,互通有無,在出版單位內部更應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積累,不斷提高,甚至應該建立專門的學習制度,讓編校人員定期學習,互相探討,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提升專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還是有很大幫助的。另外,二審、三審發現的一些錯誤,也應該定期通報給編校人員,或者建立差錯庫。這樣,編校人員就會從差錯庫中學到很多自己疏忽的東西,甚至對于新從業人員的培養、提升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4 結語
出版行業肩負著文化積累與傳承、知識普及與傳播的歷史使命,每一位出版工作者就如同人類文明道路上的播火者,應當充分認識這個角色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堅定出版的文化定力,強化出版的質量意識,切實保障圖書產品乃至數字化出版物的質量,打造時代精品,平衡好產品質量、生產規模和產品效益之間的關系,推動出版行業向著更良性和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孫超.提高編輯人員責任意思落實社科期刊“三審制”[J].今傳媒,2011(12):317-323.
[2]汪繼祥.科學出版社作者編輯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3]劉楊.提高圖書編校質量的思考[J].黑龍江科學,2017(19):154-155.
[4]張自然.精品戰略——提升原創科技圖書質量的根本途徑[J].科技與出版,2017(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