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
摘 要:對于幼兒舞蹈來講,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只有他們對舞蹈有喜愛和興趣才能激發他們的參與熱度。本文主要對幼兒舞蹈學習興趣展開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中職學生;幼兒舞蹈;舞蹈學習;學習興趣
舞蹈主要就是指通過肢體動作進行呈現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舞蹈具有多種的呈現形式,一般接觸到的有舞蹈表演、舞臺劇、歌舞劇等,甚至經??吹降膹V場舞也屬于舞蹈表現形式之一。在舞蹈的過程中會融入諸多元素,比如音樂、燈光、文學等,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的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舞蹈藝術逐漸朝著大眾化、通俗化的方向發展,舞蹈的形式和內容也在不斷豐富。
1 興趣培養的重要性
就教育心理學這一理論層面來講,激發人們進行探索學習的重要因素就是對某一事物興致。興趣促使你對某一科目產生興趣,進而想要去深入了解。當然,在學習的中途也能激發你的好感度,在孩子學習舞蹈的過程當中,要通過其對舞蹈的理解與掌握,從這一個角度,腳踏實地地教化孩子們對于舞蹈的喜愛與樂趣。當學生們有興趣去進行學習活動時,并沒有把學習當作一種壓力。以興趣為根源的學習活動不僅使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考,也能夠事半功倍的效果。倘若學生對于所要學習的內容毫無興趣,那么也就成為了一種負重前行,在長此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也會喪失毅力和恒心。在興趣培養的過程中要高度關切孩子們內心的感受,為孩子們營造歸屬感和安全感,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藝術熏陶,培養兒童的審美情操。在學術界中很是重視人的“歸屬感”這一點,從廣泛意義上來說,它指的是個人對于集體或事物的認同情況。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這一理念,對歸屬和愛情的需求是人類追求的最高境界。只要是存在于這個世界上的個體,都有對于家人,對于社會群體以及其他個體之間的溫情有著渴望。這是基于人體對于情感的需求。對于周邊事物進行摸索以及解決存在于身邊的問題是個人的認知需求。
2 幼兒舞蹈學習興趣面臨的問題
2.1 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對幼兒舞蹈興趣及審美教育的培養
舞蹈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就是教師示范,幼兒模仿。教師將準備好的舞蹈動作教給幼兒。在教授新舞蹈的過程中,有些教師為了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會一遍一遍地給幼兒教授動作。有些幼兒本身的身體協調性不好,需要長時間的練習,而教師如果不給予正確且恰當的引導方式,就會讓幼兒缺乏學習舞蹈的興趣。
2.2 舞蹈教學形式過于單一
當前,許多幼兒都將舞蹈教學作為特色課程來開展,但是舞蹈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就是到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主要表現在一是幼兒舞蹈教學組織形式缺乏創新,教師在組織舞蹈教學時,一般就是采用集體教學的形式,將舞蹈動作教給孩子,再由孩子模仿。這種教學方式從長期來看不利于調動全體孩子的積極性;二是幼兒舞蹈教學表現形式過于單一,舞蹈教學的成果一般是通過幼兒舞蹈匯演的形式進行呈現,要求全體幼兒參與,甚至有些幼兒將其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從而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化需求。
2.3 舞蹈動作缺乏表現力和感染力
幼兒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針對幼兒進行舞蹈動作的編排時,更多的需要表現力和感染力,要極盡夸張,刺激幼兒的各項感官,激發出幼兒的興趣?,F狀是,幼師在進行舞蹈編排的過程中缺少的就是這種表現力和感染力。
3 幼兒舞蹈工作的創新策略
3.1 改變教學形式和方法
以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為主。選擇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嘗試用多種方法引起幼兒興趣,關注每一位幼兒的真實想法和表現,將幼兒已有的經驗和情感轉移到情境中,培養幼兒對于舞蹈的領悟力。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舞蹈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達到教學的目的。在教學過程中,多用一些簡單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來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舞蹈的教學不是為了讓幼兒只是機械地將動作學會,而是讓幼兒感受到舞蹈所帶來的快樂。
3.2 進行分組創編
在對幼師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組創編的手段。分組創編,就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集思廣益,這樣能創編出更加優秀的作品。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意識。每個學生在分組的過程中都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在分組創編之后,每個小組都會拿出一個滿意的作品,然后小組之間可以進行評比,選出最優秀的一組,教師要多多進行鼓勵。在分組創編之后,讓學生不斷找到自信,然后自主地進行舞蹈的編排和創作。在不斷創作過程中,找到舞蹈編排的規律。
3.3 提升幼兒的參與度
幼兒教學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增強教學的有效性,就要從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提升幼兒在舞蹈教學中的參與。首先,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內容的選擇時,要充分聽取幼兒的意見,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要能夠保證幼兒在舞蹈教學中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在進行舞蹈動作以及舞蹈音樂的編排時,可以讓幼兒參與到舞蹈創編中,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尊重幼兒的想法,最大限度地保證每一位幼兒都能參與到舞蹈教學中。
3.4 方法上注重興趣培養、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究某事物及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它反映了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或從事活動的重要動機。教師要在舞蹈的教育過程中不斷激發和保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以苦為樂,并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訓練當中。從教育心理學角度來說,興趣可以使人對某一門技術產生想要學習的心理,進而想要去深入了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習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當然,在學習的中途也能激發你的好感度。在孩子學習舞蹈的過程當中,要通過其對舞蹈的理解與掌握,從這一個角度,腳踏實地地教化孩子們對于舞蹈的喜愛與樂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學者在舞蹈課堂教學過程中發展和發揮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調動一切手段,讓學生充分參與訓練,使他們開動腦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3.5 教學中選擇合適的創新教材
選擇合適的舞蹈教學教材,可以對學生的舞蹈練習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在選擇舞蹈教材的時候,需要關注如下一些方面。首先,教材的內容需要和現實生活相貼近,幼兒舞蹈教材的內容必須和現實生活相貼近,所編寫的舞蹈教材內容必須貼近于幼兒的每日生活,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才會形成舞蹈教學的清晰思路。舞蹈教學思路的敏捷也會因合適的教材選擇而更加充分。其次,選擇的教材內容要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幼兒教材的內容大都快樂活潑,幼兒舞蹈的編排需要適應幼兒舞蹈的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采用合適的教學內容,才能讓幼兒體會到舞蹈教學的樂趣。選用創新的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教材,可以更加容易激發幼兒學習的熱情。教材內容的設計需要符合幼兒學習的規律。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身心發育處于不同的水平,舞蹈教材的內容編排需要從易到難,先教會幼兒最基本的動作,然后再嘗試高難度的挑戰。
綜上所述,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的成長發展關鍵期,相關培訓老師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要提前做好萬全準備,準確的掌握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進度,注重與孩子們的內心談話,對孩子們的喜好厭惡要了如指掌,以此為依據開展教學活動,激勵他們學習舞蹈熱情,最終達到舞蹈教學的初心,從中職角度考慮幼兒舞蹈學習,為未來幼兒教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王一茹.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J].邢臺學院學報,2018,33(2):145-147.
[2]陳亞琴.淺析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教學[J].藝術科技,2017,30(6):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