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國安
摘 要:對于培智學生而言,語文核心素養指對于語文的態度與興趣,是指運用知識的能力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對培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的關注。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提高培智培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主要應以更新教學理念激活語文課文、以專題教學增加培智學生知識厚度、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舉一反三”。
關鍵詞:培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策略
什么是語文核心素養呢?所謂的核心素養對于培智學生而言,主要是指對于語文的態度與興趣,是指運用知識的能力與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對培智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判斷能力的關注。這對特殊學校的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與挑戰,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利用好語文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每一名教師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一、以更新教學理念激活語文課文
初中語文教師都有一個這樣的困惑,即都明白語文教學是具有培養培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職能,語文教學應該使文學成為對現今的孩子與他們的未來進行人生滋養的手段,但是,在日常的教學中,仍然被應試教育的思想牽著走,把本來有血有肉、蘊含豐富的文章弄得支離破碎。這主要還是理念造成的,為此,我們就要轉變理念。首先,要建立寬松平等的師生關系。因為寬松平等的師生關系是開展人性的語文教學的前提。其次,讓自己的視野開闊起來,在此基礎上樹立起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如何讓視野開闊起來呢?就是要大處落眼、小處著手,不能再為了功利目的而肢解語文課文了,從為了學生一生的發展與人生的幸福高度著眼,從多個角度去教學語文課文。最后,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該放手時就放手,把任務教學交給學生,激勵學生去思考、互動,給培智學生足夠的空間。
二、以專題教學增加培智學生知識厚度
為了培養培智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使這部分學生具備適應未來生活所需要的能力,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好專題教學,增加培智學生知識厚度,主要做到如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對文本內容要有正確的定位。因為在什么角度把握文本會對教學的認知產生重要影響,教師應該把教學的中心放到文本中,幫助學生在對文本探究中得到應有的收獲。其次,加強對文本的整合能力,把單篇文本放在多篇可以比較的文本中,讓學生整體感知,把學習變成一個系列化的過程。最后,在教學內容的定位上,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對于需要花費筆墨的地方要精講、透講。不能被約定俗成的教學環節牽引著,不能進行“滿堂灌”的教學。
三、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舉一反三”
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要追求,教師們也十分希望自己的課堂充滿人文的情懷,這就需要學生觸類旁通、舉三反一的思維靈活性,這也是初中語文核心素養的追求,為此,就要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引導培智學生“舉一反三”。讓學生在知識積累中有更多的感悟,這也會有助于強化培智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理想的語文教學狀態應該是師生共同營造的把自己的根深植于文本的人文精神與情懷,應該是完美的學習體驗與感悟。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處理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既不能忽視知識的積累,更不能放棄人文主義的精神世界。而舉一反三恰好可以讓培智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觸類旁通,有著更加豐富的精神體驗,這對于培智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語文核心素養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只有抓好夯實基礎這個前提,舉一反三才可能實現,這是需要注意的。培智學生沒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舉一反三就只能是空中樓閣。
總之,新課程標準對于培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課程教學要實現從過去知識的傳授向培養培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每一位教師能夠在有限的時間中積極運用教學資源,采取適時有效的教學策略,極大地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語文核心素養能夠極大解決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難題。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貫徹語文核心素養,能夠讓培智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能夠對自己的學習任務負責,讓培智學生在進行學習實踐活動中掌握學習策略。同時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培智學生能夠跟教師在平等合作的基礎,發揮培智學生自己的相互鼓勵,促進培智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劉海清.在“研討與練習”中探尋語文核心素養生長點: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為例[J].陰山學刊,2017,30(3):103-105.
[2]徐潔.基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課程整合實施方法探析[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7,32(4):7-12.
[3]周紅艷.初中語文教學中培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J].學周刊,2018(7):55-56.
[4]楊鋒.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培智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學周刊,2018(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