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小莉 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
前言: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之下,中職院校的教師培養標準在不斷提升。如今,培養雙師型教師,組建優質師資團隊已經成為了各大中職學校的人力資源管理重點。名師工作室是一種服務于教師發展和團隊建設的良好模式,這種模式在中職院校中的應用十分有助于提升中職教師的專業水平,幫助其成為“名師”。
中職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中極為重要的環節,中職院校是培養實踐型人才的搖籃。所以,中職院校對教師能力的要求也與普通高中不同。由于大多數中職院校都會開設會計專業,所以筆者也以會計專業為切入點,對中職教師的能力要求進行了分析。
第一,專業能力方面。中職院校會計專業教師必須擁有扎實地理論知識功底,擁有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同時,教師還必須對自身的崗位職責擁有明確地認知,深入了解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以便于其做到愛崗敬業。
第二,職業技能方面。中職院校以培養實踐型會計人才為主要目標,所以專業教師必須具備實踐操作的能力和經驗,可以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啟發者。同時,中職院校生畢業后將直接走上工作崗位,所以專業教師還承擔著助推學生就業的責任,這要求教師能對當前的會計市場情況有所把控,需要對行業趨勢和未來進行合理預估,以便于為學生提供有效地指導[1]。
名師工作室是一種以專業知識為依托,由專業人才組成的小型組織,工作室以名師領銜,以培養專業名師,實現教師優化發展為目標。所以基于名師工作室實現會計專業雙師型師資團隊培養具有可行性。當前,中職院校的名師工作室定位明確,其發展目標與中職院校的教學需求和教師培養方向相符。而且,中職名師工作室的專業性極強,其中不乏專業領域的一線工作人員,可以滿足豐富中職教師實踐經驗和技能的需求,能為中職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的建設特點,而辦學宗旨和人才培養方向與高職院校一脈相承的中職院校也需要構建同樣的師資隊伍。為了能在中職院校中打造出具備雙職稱、雙素質的雙師型教師,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團結骨干教師力量,發揮名師作室的平臺優勢。
名師工作室是一個具有吸收人才和共享資源功能的平臺,能挖掘青年教師潛力,吸引骨干教師加入,進而完成人才培養模式創新以及課程設計的優化。同時,還能在工作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完成特色教材開發,實現施加教學體系的完善。基于名師工作室,中職骨干教師可以向專業人士學習,讓自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教學能力都得到提升,進而為成為雙師型教師打下堅實基礎。為了能發揮名師工作室模式的優勢,相關工作人員可建立名師互動機制,青年骨干教師與名師之間實現順暢溝通,幫助他們提升教學技能以及教學水平;而名師工作室內的會計專業工作人員則可以為教師們提供實踐操作指導,提升其實踐教學水平[2]。比如,某中職院校以名師工作室模式培養校內教師,力圖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案,打造雙師型師資團隊,為學生們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服務。所以,他們不僅邀請了當地的高水平的會計從業人員和會計專業資深教師進入名師工作室,還引導中職教師走進當地的會計事務所或企業會計部門,參與實踐鍛煉,豐富自身的學識和經驗,有效解決了中職教師實踐技能薄弱的問題。基于工作室的這種人員結構和發展模式,名師工作室有效地發揮了團結專業力量、實現資源共享以及推進人才均衡發展的功用,成為了助推青年骨干教師,打造雙師型師資團隊的有效平臺。
名師工作室內集結了專業教師以及相關專業的工作者,他們之間的友好交流可以為提升專業內涵,實現技能型人才培養奠定堅實基礎。以名師工作室為平臺,組織構建專業研討模式是推進中職會計專業教師提升專業素養,挖掘專業潛能的基礎。在這種模式的引導之下,中職教師對本專業的理解和了解都將更為深入。所以,基于名師工作室平臺,中職教師能進一步明確會計專業內涵,并對行業內的各崗位以及技能需求由更深層次地了解,進而可以研發出更加符合市場環境要求和人才培養需求的實踐教學計劃,完成教學改革,提升中職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比如,相關工作人員可以以名師工作室為依托,構建專業深挖和專業課程教學競賽機制,與各級職業技能競賽實現有機銜接,通過比賽的形式激發中職會計專業教師的發展決心。通過競賽,中職教師能進一步實現自我挖掘和專業挖掘,對本專業的教學情況和就業市場需求進行深入理解,進而實現自我能力的提升;建設出符合中職院校教育特點的考核評價機制,以及具有專業性、靈活性以及針對性地專業建設理論指導體系,使得名師工作室成為助推中職會計專業發展的智囊團,將其打造成培養中職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基地。
結論:總而言之,名師工作室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在提升教師團隊素養,提升教學成效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名師工作室平臺的應用,能幫助參與者實現資源共享和均衡互補,可以為培養雙師型教師奠定基礎。基于此,中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教師們應該明確名師工作室的使命和作用,以成為“名師”根本目標來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