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摘要:從如何進行舞蹈編創中的“空間”轉化展開分析,提出應用虛擬空間場景、應用現實空間場景的有效方式,旨在舞蹈編創人員能夠合理的運用空間轉換,將舞蹈表演者與空間相結合,與觀眾形成情感與心理的共鳴,將作品的核心意義傳達出來,進而為觀眾呈現出優美的藝術作品。
關鍵詞:舞蹈編創;“空間”轉化;虛擬空間;多維度
中圖分類號:J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童編號:1005-5312(2019)12-0072-02
一、前言
目前,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人們對于藝術的要求及欣賞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舞蹈藝術利用其獨特的表演形式,逐漸受到觀眾的喜愛,在舞蹈藝術中,舞蹈編創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空間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而作為一種物質形態,空間包括現實空間與虛擬空間兩種,通過空間的轉換能夠結合舞蹈表演者的藝術表演,從內部空間轉換到外部空間場景,進而為觀眾呈現優美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編創的空間特性
舞蹈編創具有特定的時空特性,為了便于編創工作的開展,通常將舞蹈從空間上劃分為三類。其一,舞蹈表演舞臺構成的場景空間。其二,舞蹈表演中的個體身高等生理屬性構成的個體空間。其三,表演中人體在諸如起跳、騰空等特定動作下,離開地面構成的空間。舞蹈編創是現實與藝術的結合,以藝術的形式表現特定的主題,以舞臺虛擬空間來表現現實空間。在實際過程中,編創人員必須了解空間場景,結合表演者的個體情況,開展編創工作。
三、藝術創造虛擬空間
任何舞蹈都具有一定的主題,都是編創者藝術追求的體現。在工作中,編創者結合自身對藝術的理解,從自身追求的角度,編創飽含特定寓意的舞蹈作品,這個過程就是舞蹈內空間的創造。內空間又稱虛擬空間,是舞蹈編創的基礎,在整體工作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舞蹈編創既是一種技巧編創工作,又是一類藝術想象與創造的過程,需要編創者在經驗生活的層面,藝術性地創造虛擬空間,整體編創出舞蹈的藝術思想和精髓。
任何舞蹈作品的出臺,首先都是虛擬空間的藝術創造。在進行芭蕾作品《睡美人》的時候,法國舞蹈編創人就與作曲家進行了緊密的合作,在實際的編創過程中將舞蹈的線索、情節及人物性格進行把控,編創人員要將舞蹈的主要動作與場景傳達給作曲家,作曲家要根據對于內空間的描述,進一步開展作曲。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保證舞蹈編創與音樂能夠形成高度的統一,還能夠在情感表述與空間設計中達成一致。舞蹈編創的第一步就是要構建虛擬空間,在此過程中,編創人員要將自己對于舞蹈創造的思路,對于作品意義的理解傳達給演員,進一步確定舞劇的結構,通過演員的肢體語言進行情感的表達。再如,《雷和雨》是由文學作品《雷雨》改編形成的舞蹈劇,編創人員站在女性的角度進行分析,針對于《雷雨》中復雜的人物關系、故事架構,對于人物的情感進行重塑,并將自身的創作理念融入到內空間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通過舞蹈編創將人物的掙扎、解脫思想表達出來。通過獨特的舞蹈編創,還能夠將相關編創人員的價值觀與審美水平表達出來,逐步呈現出獨具特色的舞蹈藝術作品。
四、科學構建現實空間
構建現實空間主要就是指構建外空間,將人體外部結構空間的優勢進行合理的利用,進一步將舞蹈作品的靈魂表現出來。在空間轉換的過程中是第二環節,是編創的基礎部分,相關的編創人員通過將內空間與外空間有機連接的方式,對于整個舞蹈作品進行把控。從對于動作空間及多元空間的形式,將外部空間的多樣化表達出來。編創人員與舞蹈表演者要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轉換為舞臺畫面中的真實空間,通過將外空間進行合理的調度,與觀眾形成情感的共鳴,進而營造出良好的藝術效果,還能夠進一步迎合大眾的心理與審美,進而使觀眾感受到舞蹈作品的靈魂。
(一)動作空間
利用動作空間主要就是將舞蹈動作中的內容,利用不同的形式表達出來,將內空間表達出來,主要劃分為中心、向心及離心的運動。這種離心的運動就是以動態形式為基礎,下面以芭蕾舞舉例,主要就是利用流暢的肢體進行動作的表現。現代舞蹈的表現形式主要就是指利用動作空間,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更加關注作品的核心內容,通過動作表現形式將編創人員的思想表現出來。在舞蹈作品的表達過程中,可以利用表演者的動作對觀眾進行直觀的刺激,相關的工作人員要將內空間的核心作用發揮到最大化,立足于實際情況,創新藝術表現形式,對于動作空間進行合理的編創,引領觀眾的情感,有效的完成內空間與外空間的結合。
(二)多元空間
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利用特殊的表現形式從內空間轉換為外空間的形式,進而創建多元空間。由于信息技術發展速度較快,相關的工作人員在實際的編創過程中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完成舞蹈表現形式的創新。其中,多媒體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舞蹈表演的過程中利用特殊的裝置對表演進行輔助,利用吊威亞的方式,構建特殊的空間。結合時代的發展腳步,進一步完成舞蹈背景的更換,從根本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逐步構建良好的環境。通過這種多元空間的方式,將舞蹈表演與藝術進行有機結合,不僅將內空間有效的轉換為外空間,還能夠對舞蹈表演者的肢體表演進行輔助,進而為觀眾呈現出良好的視覺體驗,加深對于舞蹈作品的喜愛。
五、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轉化策略
(一)應用虛擬空間場景
與其他的場景空間不同,虛擬空間能將舞蹈思想表達出來,舞蹈表演者通過肢體表演的形式,與觀眾形成心理感應,激發觀眾的想象力。由于舞蹈主要是以人物作為基本主體的,利用相應的肢體語言創造出人物性格的藝術形式。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在編創的過程中,要將舞臺場景、服裝與造型元素進行結合,逐步營造良好的虛擬空間。其中主要含括良好的舞臺氣氛與實際場景構造,并結合舞臺場次的變化與道具,進而呈現出良好的舞臺效果。在實際的創作過程中,要對于觀眾的喜好及審美需求進行了解,對于真實情景與虛擬情境進行控制,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舞蹈藝術表演的表現力。
(二)應用現實空間場景
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應用現實空間場景,主要就是指針對于燈光、舞臺場景布置等修飾性元素,將舞臺外部因素與舞蹈表演者進行結合的比例關系。因此,在實際的編創過程中,要將空間環境展示出來,如舞臺現實環境、整體結構、舞蹈表演者的特點、服飾等。相關的編創人員要將人物的行為特點與基本像個進行結合,逐步升級到心理空間,將人物的矛盾用舞蹈表演的形式凸顯出來,進一步保證營造空間的真實性。將作品的真實情節最大程度上還原,將作品與編創人員的情感體現的淋漓極致,從根本上增強舞臺的表演張力。在舞蹈的編創過程中,相關的工作人員經常利用布置舞臺空間場景的方式,有效激發觀眾的想象力,通過舞蹈表演聯想到文學藝術作品,逐步實現藝術的表達。
六、結語
綜上所述,舞臺藝術具有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在進行舞蹈編創的過程中,運用多種空間場景,能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腳步,利用先進的科技技術,例如,場景音效、燈光效果、多媒體技術等,將這些多元素的場景進行有機結合,將舞臺的張力表現出來,在舞蹈編創的過程中,保證空間元素能夠貫穿其中,進而將舞蹈作品的主題明確的表達出來,帶給觀眾更加直觀的感受,與觀眾形成情感的共鳴,呈現良好的藝術表現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