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晨
摘要:相較于“免費開放”的服務理念,“全民藝術普及”更加突出了文化服務的主動性和全面性、服務團隊的責任性和專業性,同時也對文化館現有資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青州市文化館根據多年來的全民藝術普及教育工作實踐,不斷突出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積極推動面向全市的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作出了各種有益嘗試,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關鍵詞:文化館;全民藝術普及;公共文化服務;實踐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2-0240-02
一、前言
縱觀文化館的發展歷程,從近代的民眾教育館,到革命與建設時期的人民文化館,再到如今承擔公共文化服務的綜合性機構,文化館走過了一段漫長而又復雜的發展道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文化館擔負著不同的社會責任,但總體來說,文化館是最直接面向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應當承擔起繁榮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使命,應當成為群眾參與文化生活的重要陣地。
2017年3月1日,《公共文化保障法》正式出臺,為新時期各地各級文化館指明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提出了更鮮明、更重要、更高層次的時代要求,文化館人逐步形成了以全民藝術普及為核心職業使命的共識。相較于“免費開放”的服務理念,“全民藝術普及”更加突出了文化服務的主動性和全面性、服務團隊的責任性和專業性,同時也對文化館現有資源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筆者所在的青州市文化館根據多年來的全民藝術普及教育工作實踐,不斷突出公共文化服務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積極推動面向全市的全民藝術普及工作,作出了各種有益嘗試,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
二、場館免費開放,體現基本性
文化館是人們學習知識、欣賞藝術、陶冶情操、提升素質的最好課堂。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客觀需要,是群眾直接享受文化發展成果的便捷途徑,也是提高公民素質和幸福指數的重要方法。
當前,文化館免費開放面對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創新免費開放模式,加大場館免費開放力度,形成包容便捷的服務體制,使之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青州市文化館新館經過設備購置與資源整合,形成了層次分明、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基本格局,保障了基本服務內容。經過多方調研、論證,制定了《青州市文化館免費開放實施方案》及《免費開放安全應急預案》、《免費開放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優化了內部管理能力;確立了工作日開放與周末、夜間錯時延時開放相結合的工作辦法,加大了接待服務力度。現有用于免費開放的功能室面積為3760平方米,占總面積的71.2%。包括傳統文化開放區的國學誦讀室、茶藝教室、圍棋教室等;藝術培訓區的鋼琴教室、聲樂教室、舞蹈教室、民樂教室、錄音室、美術教室、書法教室等;綜合展覽區的綜合排練廳、綜合展廳等,全部面向群眾免費開放。聘請專門的物業公司負責場所日常管理,整個場館窗明幾凈、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為參與文化生活的群眾提供了一個和諧、愉悅、規范、有序的環境和氛圍。
三、免費課程培訓,體現公益性
文化館作為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是要提供面向廣大群眾的普及性培訓,公益培訓也是文化館進行全民藝術普及的代表性業務工作之一,在當地群眾文化的輔導和培訓中應當占有重要的風向標地位。
青州市文化館開放場館設施的基礎上,制定了“一人一藝”的群眾文化人才培訓目標,采取“掃盲式教學”、開設聲樂、器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播音主持、茶藝、圍棋、國學禮儀等14個門類20多個項目的公益免費培訓項目供市民群眾選擇,在保障基礎教學的同時,區分培訓層次,堅持按需培訓的原則,對某些受群眾歡迎的課程開設提升班、精品班,培訓更加精細化、多樣化,盡可能滿足群眾的文化訴求。全年共培訓學員2000余人,對于提高全民藝術素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針對當代傳統文化教育缺失的現狀,青州市文化館在普及性藝術培訓的同時,還創新性開辦“禮樂學堂”,選擇性的弘揚國學文化精髓部分,主要開展誦讀國學經典,普及傳統禮儀、展現漢服遺韻等工作,科學性地建立起國學基本素養教育至文化修養教育、琴棋書畫及茶道智慧培訓活動,自覺擔負起“文化回歸,文化復興”的責任和使命。漢服禮儀課程、射禮課程、國學經典誦讀課程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報名者絡繹不絕。
四、擴展服務半徑,體現均等性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指出,要“按照一定標準推動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實現社會公平。”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心、輔導中心和文化娛樂中心的文化館,就是要牢牢把握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務這個主題,努力向全體居民均等地提供公共文化產品和各類文化服務。
(一)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力度
建立總分館制的三級文化館服務體系,能夠有效地整合文化館、鄉鎮文化站及鄉村社區文化大院的財力、人力、物力資源,把文化設施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起來。青州市文化館在全市13處鎮、街道、開發區都建立了分站,由總館工作人員一對一分管負責。一方面,總館向分館、支館提供送展覽、送演出、送培訓、送設備等活動;另一方面,分館向總館推送服務,將本地區的文藝精品推送至總館進行比賽,提高了分館和支館的創作動力。
(二)不斷完善基層文化服務網絡
建立城鄉聯動機制,保障服務半徑不斷向基層、農村延伸,增加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總量。青州市文化館堅持深入基層輔導,根據城鄉群眾不同的文化需求,時常分派戲曲、曲藝、音樂、舞蹈、書法等專業教師下鄉輔導;舉辦文化專題講座,極大提高了民間藝術骨干和業余文藝團隊的建設水平;舉辦深入農村、社區的文藝活動和文藝演出,僅在2017年,完成“一村一年一場戲”送戲下鄉演出1000余場,極大豐富了基層群眾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