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佳暉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會計專業教育體系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盡管從2017 年開始,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暫停,但是該課程對于培養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學生懂法守法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升會計職業素養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它仍然是會計專業中一門不可或缺的核心課程。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包含許多專業的法學知識,內容相對枯燥,傳統教學的講授方式已經無法吸引學生的眼球,導致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缺乏興趣。而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和網絡為主導的信息化教學被廣泛的運用于日常教學中。《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信息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
(一)教學管理上對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不夠重視。中職財經專業的大多數學生學習財經法規課程是為了考取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由于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的暫停,使得大部分學生失去了認真學習財經法規課程的動力。然而對財經法規課程重視程度減弱的不僅僅只有學生,部分學校也因此縮減了財經法規課的課時節數。由于部分學校對于課時的安排不足,導致根本無法匹配該課程龐大且零碎的知識體系,而對學生的要求,也僅考核其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了解該課程的理論意義和實際意義,只是被動地記憶知識點應付考試,并沒有發揮其主體作用。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不夠新穎。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教學上多傾向于法律法規知識,對于會計職業道德的教育則往往被忽略,所傳授的知識也大多依據書本上的知識點,缺少聯系工作實際的生動事例,這與我們培養學生懂法守法和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提升會計職業素養的目標是存在差異的。而在教學方法上,主要通過講授法、案例教學的傳統模式,授課時無法引起學生的關注和興趣,使學生容易出現犯困開小差的現象。
(三)教學評價方面。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課堂教學評價上一方面考核形式相對單一,主要采用卷面考核方式,學生更多關注的做題目的準確性而忽略了將我們學習的法規知識與職業道德與實際工作的聯系;另一方面,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部分老師本身就存在缺乏實際工作經歷的問題,因此在考核學生時側重考查記憶性強的知識點和概念,并沒有考核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對該課程不重視,敷衍應付,甚至某些學生還存在作弊的僥幸心理。
(一)信息化手段在課堂教學的應用。1.微課的引入增加《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趣味性。借助優芽、喀秋莎等軟件制作微課小視頻,利用微課,在課前可以把本節課所要傳授的難懂的法律法規知識制作成類似“秒懂百科”這類1-2 分鐘的趣味小視頻,并通過學習通APP 等軟件,發布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通過電腦、手機等通用的家庭設備就能提前預知所要學習的知識,這樣在課堂上進行講解的時候,學生對知識點能夠更容易理解適應。課后也可以利用短短幾分鐘的微課對本節課中的重難點及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梳理總結,還可以使用優芽等軟件制作課后小測驗的游戲,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既簡單易懂,也方便學生記憶。2.利用學習通APP、微信、教學視頻等多種信息化手段,提高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程度,活躍課堂氣氛。課堂上可以通過學習通等平臺發布課堂任務,分享任務完成結果。例如,在學習支票的填制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分組完成不同經濟業務內容的支票的填制,然后拍照上傳至平臺,這樣做既能實時跟蹤學生的完成情況,又可以對學生錯誤較多的知識點及時給予指正講解,甚至可以采用小組互評的方式,讓其他組的成員對某一組成員填制的支票進行點評,讓學生自己來參與任務成過的點評,以此來提高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的積極性,改變以往在課堂上,教師一味講解,而學生興味索然,犯困開小差的現象。3.課后利用模擬實訓平臺,讓學生模擬各種會計工作崗位,切換角色,身臨其境的感受會計工作,熟悉業務流程,培養客觀公正、認真嚴謹的態度。通過平臺發布學習任務,督促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設置任務節點,教師則通過學生對于任務的完成情況給予評價,及時了解學生課后學習及掌握知識的情況。
(二)提高教師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們重要的教學手段,信息化手段應用于會計教學,優化了教學流程,降低了學生學習難度,提升了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提高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掌握多種信息化手段,并把這些手段熟練地應用于教學當中。因此教師應該積極參加教學信息化能力提升的培訓,積極參加省市及國家教師信息化教學比賽,并積極學習各種教學實用軟件的使用,從而提升自身使用信息化手段的能力。此外,隨著信息化手段使用的普及,教學上逐漸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實用性,因此在使用信息化手段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摒棄那種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為了比賽而信息化的形式主義,從而更加注重信息化在課堂中實際起到的作用。
(三)創新教學評價模式。教學評價的方式不應停留在傳統的卷面考核方式,而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學生互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同時還可以綜合校內和校外評價方式。比如,同樣是學習支票的填制的時候,既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也可以讓學生分組到學校的財務科向學校的出納學習如何正確的填制支票,學習傳遞支票的流程等,比起應付卷面上的考試,更加貼近實際工作,更能從中感受到出納崗位認真嚴謹的工作要求。一些有校企合作的學校,甚至可以將有些實操的課程通過微信等信息化工具連線企業專業人士進行點評。當然在教學評價過程成信息的反饋也很重要,要讓參與學生自己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優點和不足之處,才可以真正促使學生進步。
綜上所述,通過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來打造中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課堂,是一個需要學校重視支持,教師提升技能,學生積極參與三方共同努力,不斷改進完善教學設計的過程。讓我們通過信息化教學來營造一個良好活躍的課堂氛圍,提升學生學習《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知法懂法守法,道德高尚的會計工作者。